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568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课时:

光的传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3)光速

  2.难点:

(1)本影和半影的概念    

(2)日食、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荧光棒、小激光笔、果冻、半个大可乐瓶、一小段香、火柴、蜡烛、牙膏盒、一块10厘米见方的半透明塑料膜、棉线、三根大头针、一块纸板

  教学器材:

小烧杯、手电、日食和月食演示仪(三球仪)、瓦数较大的灯泡、多媒体课件、简易“针孔照相机”(制做方法:

把一个大废纸箱的底面封好,在上面扎一小孔,去掉顶面,封上一张半透明塑料膜即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课

播放视频资料:

一些在自然界中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光现象.

“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阳光.到了晚上,灯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美丽的礼花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相信你在学习完本章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由此引入“第五章---光现象”,教师板书章标题.

“有关光的知识,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踊跃提出你的问题.”

教师写副板书,列出学生说的感兴趣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一解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来研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板书本节课标题: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学生观看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光现象的问题.

光源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停电,特别是到了晚上,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假设现在停电了,我们怎么办?

教师关掉暗室里的灯,模拟“停电”场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们用来照亮周围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那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老师板书光源概念.

投影片:

请你在以下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太阳 地球 月亮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桌椅 霓虹灯

“在这些光源里面,有些是自然存在的,例如:

太阳、萤火虫.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比如生活在深海中的水母.还有些光源是通过人工制造的,例如:

蜡烛、电灯、霓虹灯等等.”

学生想出各种方法,用来照亮周围.

有的学生打出手电光,有的挥动荧光棒,有的点燃蜡烛.

学生回答:

“这些物体都可以发光.”

学生回答:

太阳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霓虹灯

学生观看萤火虫、水母的照片

光的传播

规律:

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6.评估

提出新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到底谁说的对呢?

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但看不到光从笔到亮点之间的传播路径.

“当我们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让它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

请小组讨论一下,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好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大家可以参考.”

“请同学们看桌上已经准备好的器材:

激光笔、果冻、装有水的小烧杯、半个大可乐瓶子,一小段香、火柴.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光在各种物质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下面请几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并把你们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通过实验证实了一些你们的猜想,得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请他们演示一下.”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而有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看来,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前提条件的.请同学们尝试总结这个条件.”

总结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传播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冬天,街上会有卖烤白薯或卖早点的摊子.在炉子的上方,你会看见周围的景物发生晃动,甚至扭曲变形.这是因为炉子上方的空气受热,造成它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不太均匀了,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景象.”

“通过实验以及一些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完整地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老师板书: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猜想:

直线?

曲线?

折线?

……

学生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在各种方法中,挑一种简单可行的让学生演示:

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提醒学生注意:

使用激光笔时,不能让激光束直射眼睛,会对眼睛造成很大伤害.

学生探究实验: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小组展示:

(1)在半个大可乐瓶中,点上香,观察激光在充满烟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气体)

(2)让激光通过盛有水的小烧杯(光通过液体)

(3)让激光通过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固体)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学生演示实验:

激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发现: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发生了偏折.

学生回答:

必须满足在同种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总结:

“同种均匀介质”

 光线

“在研究有关光的问题时,我们常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强调:

画光线时,不要丢掉箭头.

示范:

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画法.

学生练习画光线

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

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激光准直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影子的形成

“请一个同学在大屏幕上,做手影表演,其他同学思考:

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

日晷

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特殊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介绍“本影区”、“半影区”概念

用瓦数较大的灯泡作光源(相当于太阳),在灯泡与黑板之间举一个小球(相当于地球或月亮),于是在黑板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本影区、半影区.

画图介绍位于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种日食、月食现象.例如: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古代,人们认为日、月食现象是一种凶兆,而今天,当我们了解了日、月食成因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有灾难降临这种迷信说法.”

小孔成像

简易“针孔照相机”

将封有塑料膜一面朝着学生,用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

若调节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所成像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用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小孔成像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请同学们利用牙膏盒、半透明塑料膜、棉线,现场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请同学们用做好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点燃蜡烛的像,并解释成因.”

“改变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膜上蜡烛像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看“激光掘进”图片

学生手影表演,其他学生解释原因

学生观看“日晷”图片

让学生利用日食、月食演示仪(三球仪),讲解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何种特殊位置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学生观看“日全食全过程照片”

       “月全食糖葫芦照片”

学生练习画日食、月食的成因图,会找本影区和半影区,知道在哪个区域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学生现场制作“针孔照相机”

用笔在牙膏盒一端的盒盖上扎一个小孔,撕去另一端的盒盖,用棉线把半透明塑料膜蒙在此端即可.

学生观察在塑料膜上点燃蜡烛的成像特点.

学生回答: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而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增加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膜上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减小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所成的像越大.

 知识

 迁移

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排队要看齐,摆桌椅要整齐,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等等.

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实验:

给学生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板上进行“植树造林”,不用直尺和笔,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栽齐了?

学生实验:

在纸板上垂直插上一枚大头针A,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沿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探究结果: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只要每一棵新栽的树把前面栽的树都挡住,一行树便可栽齐.

 光速

问题思考:

雷雨天时,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介绍: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108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3×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

请学生设计一种方法,“估测发生雷电的位置离你有多远?

问题思考: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同,实际上两人谁跑的快?

通过思考讨论,使大家明白在比赛时,裁判员依据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为准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为准的原因.

启发学生得出: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学生观看: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投影片.

光在真空中最快:

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3×108m/s.

(光在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秒.)

光在水中的速度:

2.25×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

2×108m/s.

学生讨论活动,探究具体方法:

用秒表记录在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听到雷声,利用s=vt,代入v=340m/s,即可求出闪电处离观测者的距离.

学生讨论,由代表发言讲解:

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枪声在起跑点发出传到终点裁判员处需的时间是:

即乙的裁判员开始计时时,乙运动员已经先跑了0.29s,这样计时使乙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0.29s;甲的裁判员看到枪冒烟计时,光速为3.0×108m/s,由起跑点传播时间是:

这么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因此甲的裁判计时较为准确.因为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少了0.29s,所以甲运动员的速度较快.

 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光速

课后作业

《伴你学物理》P33:

1~5题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

练一练5~12题

 

       

第二课时:

物体的颜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

(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

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

 问题

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