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890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docx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

一什么是综合素质

1综合素质的解释………………………………………

2综合素质的要素………………………………………

二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3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为自己提升就业能力奠

定基础…………………………………………………

2适应能力………………………………………………

3掌握基础知识性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

4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5大学生应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提升就业能力的保障

2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摘要】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本钱。

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

【关键词】就业;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21世纪的今天毋庸置疑是一个知识碰撞的社会,是一个淘汰速度极其快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集聚了太多的社会精英,充满了太多的竞争元素。

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必须懂得生存法则,学会融入这个竞技场,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财富。

而作为这个社会中特殊的一部分人——大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在社会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什么是综合素质

1.“综合素质”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

也称综合表现力。

“综合素质”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综合素质

3

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2)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

3)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大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五大块4)关于综合素质的理解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通常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5)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两方面,其中综合素质是指为人处事、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6)这种综合素质是指业务能力、外语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公关能力等等7)这里的综合素质是指思想品德、业务、人文、科学、心理和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但切不可忽视全面发展8)这里的综合素质是指学识、技能、品格、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对这些素质平时要加以磨练,应聘前要将它进行提炼与升华。

2.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气质修养等。

知识结构是基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显得“有

4

内涵”。

动手能力决定一个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良好的组织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和方式做出最佳选择。

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

人际沟通能力更是在社会求职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

现在所认为的大学生的能力,早已不只是指知识的多少,而是指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包括以上所述的多方面综合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我国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

这在我们大学同学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专业课的东西上课还听听,非专业课就当做是休息课看待,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

热衷于考证过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

这种知识结构状况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最终势必会导致素质发展不平衡,对我们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我国大学业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

5

形势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

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大学的招生数量还要继续增加,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障.要想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取胜,必须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但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还是不能被忽略的。

首先,高校过度扩招使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部分高校的师资等软件要求不能满足这样的扩招,以致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

而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综合素质变成了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其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知识面狭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以致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太差。

这种知识结构状况缺乏创新活力,理论脱离实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再次,学生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显著;加之个人主义、自我等原因,集体主义感和团结意识薄弱。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团结协作能力欠缺,进而影响日后的工作协作能力。

最后,绝大部分学生为了上大学,过于注重高考成绩,忽略其它

6

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能力,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

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交际的习惯,走上社会就难以应付日常各种交际,以致与用人单位交流时,有一部分人不能把自己的优势等恰当地展示给用人单位。

很多企业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不仅看的是你文凭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你综合素质的高低,有没有创造力。

专业能力必然重要,但一个专业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是企业老总所要的人才。

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同样的问题放眼于高中生身上,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当下讨论最热烈的文理分课问题,对于此问题,教育部也为此作了民意调查,其结果将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

民意显示为:

53%的高中生认为文理分科利于自己对感兴趣的学科去研究,对于那些自己不太擅长的科目完成会考测试就行,不牵连到最后的高考。

而47%的高中生认为不分科可使自己更好的全面发展,掌握更多的实践能力,利于将来的就业形势。

基于这种形势,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作了相应的改革,这其中山东省在2011年取消了文理分科,上海市在2012年取消文理分科制度,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相信有更多的省市地区将取消文理分科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下,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由“精英”教育阶段的毕业包分配到现在“大众化”

7

教育阶段的就业双向选择。

目前是竞争激烈的年代,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本质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

3.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发展的经典论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不仅应获得智力、体力的充分发展,也应获得思想道德的丰富、提高。

4.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和创新及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我修养的核心内容,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努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

8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大学生在积极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2)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育要求,即智育要求。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科研观念、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

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3)健康素质方面的教育。

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应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要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要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素养,增强其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爱。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为自己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职业倾向,择己所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为自己能力的过程,变成学习的主人,拥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及乐于探究求

9

新,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好准备。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发挥优势。

改进不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了解职业的特性、现状及发展空间,以及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工作。

再次,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按照社会与职业发展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交叉融合,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还需具备从事该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2.适应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其思想和行动都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发现自己的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够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

假如你不能改变你自己,那么你就去改变世界;假如你不能改变世界,那么你就去改变你自己。

耐受能力。

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耐受能力。

当身体遭受疼痛时,应尽量忍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便可缓解疼痛,否则对身体更加有害;当心理受到刺激时,应沉着冷静,调节自我。

比如在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拥有充分的自信。

“忍他人所不能忍”,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控制能力。

人必须能够控制自己,在一定的场合中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

如果不能自控,任意发泄情绪,必将

10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伤害。

知觉能力。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感觉到身边的信息。

只有掌握了所需要的信息,才可以与他人友好相处,正确安排行为去实现理想,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维能力。

包括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