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322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docx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中共白云区委

白云区人民政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09年10月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1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1..

1.宏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1..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

3.城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3..

二)发展优势及机遇4..

1.白云国际机场的迅速崛起和强大带动4.

2.区位与交通优势得天独厚6..

3.临空产业基础好、潜力大7..

4.多层次区域分工协作格局快速形成8.

5.整体有利的发展环境9..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9..

1.规划相对滞后9..

2.产业发展基础有待夯实1..0

3.基础设施配套不足1..0

4.产业发展面临用地瓶颈1..1

5.区域竞争比较激烈1..2

、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12

一)总体思路1..2.

二)发展目标1..5.

1.近期目标1..5.

2.远期目标1..6.

三)发展战略1..6.

1.空港带动战略1..6

2.组团优化战略1..7

3.融资多元化战略1..7

4.人才集聚战略1..8

5.可持续发展战略1..8

三、发展重点18

(一)产业选择原则1..8.

(二)现代服务业2..1.

1.总部经济2..1.

2.现代物流2..2.

3.商贸会展2..3.

4.创意产业2..4.

5.空港直接配套服务业2..4

6.生态休闲旅游产业2..5

(三)高新技术产业2..5.

1.电子信息2..5.

2.生物医药2..6.

3.节能与新能源2..6

(四)先进制造业2..7.

1.电器机械2..7.

2.汽车零部件2..7.

3.精细化工2..8.

四、产业布局28

(一)总体布局:

一轴两极三区多组团2.8

(二)镇、街、园区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3.1

1.中心镇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3..1

2.街道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3..7

3.民营科技园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5..0

五、政策建议51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5..1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5..2

(三)确保产业发展用地5..3

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5..4

五)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5..4

六)优化综合发展环境5..5

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为加快我区临空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州2020: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广州市白云区分区规划》、《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等相关规划和文件。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我区临空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及发展条件,明确了未来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突出了各街镇的产业定位及发展设想,是我区临空产业发展及相关配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1)发展基础与条件

1.宏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

2000年以来,我区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4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57亿元、211.17亿元和542.7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4:

27.1:

69.5,呈现出典型的服务经济特征。

我区生产总值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中仅次于越秀区、天河区和萝岗区,排名第四。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服务业主导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商贸业方面,目前已建成200多个各类批发市场,涵盖汽车汽配、皮具鞋类、音像制品、食品副食品、农副产品、服装、钟表、装饰材料等领域,成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其中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有7家,超亿元的21家。

物流业方面,全区集聚了众多公路、铁路和空运物流企业,白云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黄金围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等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便捷畅通的物流网络,无论是物流业产值和货物流通量,还是物流园区个数和规模,均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此外,房地产、信息

服务、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18

15

12

9

6

3

0

图12005年以来白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趋势

工业已初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格局。

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769.29亿元,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98.66亿元,增长14%初步形成电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培育了白云

化工、白云电器、霸王集团、白云山制药厂、好迪化妆品、王老吉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

2008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6.7%,

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1.06%,成为拉动全区工业较快增长的主导力

量。

图220005年以来白云区工业总产值及增长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08年全区入驻科技企业已达11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工业企业5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39.8亿元,增长15%广州民营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白云科技创意园也投入使用,其中,广州民营科技园区近年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汽车

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以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为创新服务载体,集高新

技术企业孵化器、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科技创业和高科技术产业化服务平台。

3.城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

城区规划进一步明晰。

围绕建设“生态〃空港,活力白云”,结合广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对全区空间规划进行优化提升,统筹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明确了各片区功能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和空港两大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七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即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居住区、新白云国际机场配套商贸服务区、白云大道黄金发展带、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区、帽峰山中央休闲度假区和黄金围现代物流园)、中心镇和城中村等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完成了金沙洲新社区、石井大道一期、115省道、106国道龙归段、新人和大桥等工程建设;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配套、全面建设”的工作方针,推进区内道路桥梁及街道15个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启动三元里村、棠下村、萧岗村、江夏村、陈田村、槎龙村、沙凤村等“城中村”改造工作。

“生态白云”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8年,全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7%,林木绿化率达到34.3%,均比200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帽峰山森林公园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二)发展优势及机遇

1.白云国际机场的迅速崛起和强大带动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硬件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密集的国内航线网络优势。

2008年白云国际机场累计完成飞机起降架次2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34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92.75万吨,客货吞吐量分列全国十大机场的第二、第三位。

白云国际机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扩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到2020年旅客年吞吐量750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00万吨,预计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进入全球前15位和前10位。

特别是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落户白云国际机场并于2009

年投入运营,对机场发展尤其是货运量增长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将使白云国际机场取代菲律宾苏比克湾成为联邦快递新的亚太转运中心,承担整个亚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处理。

白云国际机场的迅速崛起,无疑将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

我区大部分区域

处于其核心区域,将是最重要的带动和获益区域。

表12008年国内前10大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

序号

机场名称

旅客吞吐量(万人)

增长(%

1

首都机场

5593

4.4

2

白云国际机场

3340.8

7.5

3

浦东机场

2834.1

-2.0

4

虹桥机场

2284.6

0.9

5

深圳机场

2140

3.8

6

成都机场

1724.7

-7.3

7

昆明机场

1582

0.6

8

杭州机场

1267.4

8.0

9

西安机场

1192

4.8

10

重庆机场

1108

7.5

表2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变化及发展目标

年份

客运吞吐量(万人)

货运吞吐量(万吨)

全球机场排名

2003

1501

45.37

70

2004

2033

50.70

53

2005

2340

60.06

50

2006

2621

65.33

42

2007

3096

89.49

30

2008

3340.8

92.75

——

发展目标

2010年:

客运吞吐量达3800-4000万人,货运吞吐量达160-200万吨

2020年:

客运吞吐量达7000-7500万人,货运吞吐量达360-400万吨

2.区位与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我区位于广州市区北部,既是广州市“北优”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又是珠江三角洲北行主要出口,是南北沟通重要咽喉,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

特别是旧机场整体座落我区,新白云国际机场则跨白云、花都两区,其中客运大楼位于我区行政区域范围之内,机场客流绝大部分经过我区到达空港,我区是名副其实的“空港门户”区。

我区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穿越区境的交通大动脉有京

广、广深、武广铁路,105、106、107国道,京珠、广佛、广深、广清、广惠、北环、北二环、机场高速及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公路密度达1.1公里/平方公里,居世界发达地区水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设施最齐全也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广州北站位于我区的江高镇。

此外,我区还有规划建设中的地铁2

号、3号线北延长线和6号、8号、9号、14号线共6条地铁线贯穿区内,加上西部珠江水系的水运航道,交通十分便利

1L■壇

花部帆

3.临空产业基础好、潜力大

我区有良好的临空产业发展基础。

由于旧的白云机场整体在白云区辖区内运作多年,已经推动旧机场周边形成了比较庞大的临空产业集群。

主要的业态表现为酒店、餐饮、维修等机场直接配套产业;仓储、加工、包装、货运等产业链完整的物流产业;大规模的批发集贸市场;音像城、精品城、旅行社、咨询公司等文化信息产业等。

事实上,除了空港带动因素外,铁路、公路运输对我区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此形成的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基本上都可以直接与空港对接,成为综合性的物流、商贸业。

此外,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也发展良好,为未来临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区临空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机场北移和规模扩大,为我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了两大推动:

一是北部地区由原来的空港辐射区转变成为空港核心区,由此带来的产业发展动力十分强劲;二是南部地区原来由于机场的存在,对城区建设和土地开发都造成了很大制约。

随着这一制约因素的消除,南部的发展动力十足,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4.多层次区域分工协作格局快速形成

2008年12月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地区定位为我国的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