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810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题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阅读课文和有关资料,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难点:

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

近两年,一本外国老书在中国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

它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曾专门推荐: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教师:

这样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见证那段血雨腥风又荡气回肠的历史。

(设计意图:

通过当今中国热门关注话题切入,渲染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波澜壮阔的史诗——法国大革命

教师: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又一场排山倒海式的革命风暴。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为何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1、革命的背景

展示: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教师:

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两幅图片,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

法国社会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学生:

弯腰曲背的是农民,代表第三等级;骑在他身上的是教士和贵族,代表第一、第二等级;这幅图片说明第三等级社会地位最低,受到两个特权等级的欺压。

教师:

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

但是,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

再加上,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使国家财政陷于破产,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如熊熊大火一般燃烧了整个法国,导致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

展示:

材料一:

《三级会议》的图片

材料二:

1789年,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筹款。

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将他们逮捕,巴黎人民闻讯发动了起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学生:

阅读上面的材料,了解三级会议召开的时间、当时的国王,目的及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教师:

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这是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行动,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革命的过程。

2、革命的过程

播放:

《攻占巴士底狱》的视频

教师:

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

谁是革命的主力军。

学生:

阅读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

学生:

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人们向它开火,就意味着要向传统的封建势力开战。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学生:

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教师:

7月14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不久,国王路易十六被迫作出让步,政权从国王手中转向制宪会议,红白蓝三色旗意味着法国王室与巴黎市民的联合。

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

展示: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都能平等地按照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选自《人权宣言》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上面的材料,说说《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学生:

: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学生:

公民有言论、著述、出版、信教的自由等等。

教师:

这些规定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

学生: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

请同学们结合当时法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等内容,讨论一下应如何客观地评价《人权宣言》?

学生:

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

《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是进步的。

学生:

《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教师:

《人权宣言》具有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进步性表现为宣称人生而平等,法律应有全体公民制定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

而其中还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反映出《人权宣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材料和讨论交流,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概括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师:

《人权宣言》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它是反封建的旗帜,是法国革命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追求。

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也是新社会的出生证明。

展示:

 

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教师:

法国革命开始时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只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后来为什么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呢?

展示:

1791年6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装潜逃,并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

学生:

国王的背叛,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人民群众再一次发动了起义,把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在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下,1793年初,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教师:

共和国成立后,法国面临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

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人民苦不堪言;国外,1793年春,欧洲一些国家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开始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形势立刻进入风雨飘摇之中。

国内不甘心失败的保皇党人、贵族发动叛乱,致使国内形势动荡不定。

教师:

面对内忧外患,又是谁拯救了法国?

学生:

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将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

展示:

材料一:

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

1789年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次年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

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

他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富大贫的社会。

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

罗伯斯庇尔及其战友20人未经审判即被送上断头台。

时年36岁。

——《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政策包括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粮食买卖、把没收来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缺地的农民等;同时用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过路人不管你是谁?

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

——罗伯斯庇尔的墓铭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课本中相关小字内容,说说雅各宾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

回答雅各宾派采取的措施。

教师:

结合材料及P80“动脑筋”,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

学生:

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

同意女孩观点。

没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就没有法国大革命的继续深入。

学生:

同意男孩观点。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太残忍,杀人太多,弄得人人自危。

学生:

两个人讲得都有道理。

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但其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使他们失去了统治基础。

这也是导致其被推翻的原因。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师:

危机过后,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成为罗伯斯庇尔最终垮台的原因。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被推翻,这只代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意义深远。

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3、革命的意义:

展示: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马克思写道:

“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这两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上面的材料,同桌讨论交流。

(提示:

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看)

学生:

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学生: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材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教师:

大革命高潮结束后,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

在这个需要强人的时代,一位巨人登上了法国的历史舞台,并且改写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他就是谁?

学生:

拿破仑。

教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章:

二、跌宕起伏的命运——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初露锋芒,建立帝国

展示:

拿破仑是科西嘉岛人,身高1米6多。

拿破仑在军校数学、历史成绩优异,具有指挥官缜密的头脑和治国安邦的雄心大略。

1785年,16岁的拿破仑军校毕业,是一名年轻的炮兵少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是上尉。

在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战功卓著,24岁时晋升为准将,是最年轻的将军。

他虽出身贫寒,却能在短短的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