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552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docx

高考化学考点21氯及其化合物必刷题

考点二十一氯及其化合物

1.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X和Y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X

SO2

Cl2

HCl

NO2

Y

NaOH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饱和NaCl溶液

Na2SO3溶液

【答案】B

2.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合理的是(已知:

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以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制备:

Cl2+2OH-=Cl-+ClO-+H2O

B.该消毒液加氢碘酸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H++ClO-=HClO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

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的原因是:

ClO-+H2O

HClO+OH-

【答案】C

【解析】A、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可以向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制备,但Cl2不能过量,否则NaOH会反应完全,故A错误;向该消毒液加氢碘酸,HI为强还原性酸,I-被Cl2氧化,故离子方程式应为:

2I-+Cl2=I2+2Cl-,故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发生反应为:

2H++Cl-+ClO-═Cl2↑+H2O,该反应合理,故B错误;D、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消毒液的pH约为12,因此溶液的pH主要不是由ClO-的水解造成的,而是因为NaOH过量,故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C12具有强氧化性

B.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

C.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查C12是否泄露,体现了氨的还原性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C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容易变质的是

A.氯化钠B.过氧化钠C.漂白粉D.硫酸亚铁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变质,故A正确;B、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易变质,故B错误;C、漂白粉回合空气中的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而变质,故C错误;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D错误。

5.下列装置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500℃有利于提高工业合成氨的产率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

N2O4,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2NO2

N2O4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故气体颜色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采用500℃主要考虑反应速率,使催化剂活性最大,与平衡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B;C、对氯水中的次氯酸受光照射会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化学平衡Cl2+H2O

HCl+HClO向右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溶液中存在平衡Fe3++SCN-

Fe(SCN)2+,加铁粉,铁与Fe3+反应,Fe3+浓度降低,则平衡向左移动进行,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故D不选。

7.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钠盐X的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X一定是Na2SO4

B

酸性硝酸铁溶液中加入几滴碘化钾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说明三价铁具有较强氧化性,将I-氧化

C

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BaSO4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冷却,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出现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答案】C

8.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食盐、蔗糖、醋酸、“84消毒液”、明矾等是灾后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A.食盐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蔗糖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

C.“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

D.1L2mol·L-1的明矾溶液完全水解制得的胶体中胶粒数等于2NA

【答案】C

【解析】A.食盐中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应是8个电子,选项A错误;B.蔗糖在水溶液里不能电离是以分子存在,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C.NaClO是离子化合物,由Na+离子和ClO-离子构成,NaClO的电子式为

,选项C正确;D.由于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铝分子的聚合体,故1L2mol/L的明矾溶液完全水解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小于2NA,选项D错误。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细菌,所以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故A正确;B.过氧化钠可以和水或是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和氧气。

在呼吸面具中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故B正确;C.钠的金属性比钾弱,但他们都属于活泼金属,都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所以不能在溶液中制取,在熔融状态下,用钠制取钾,是利用了K(g)、平衡移动原理进行,故C错误;D.Cu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同时Cu被氧化生成铜离子,所以氯化铁溶液能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选C。

10.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利用化学反应创造新的原子合成新的物质

B.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不相同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使其消毒能力增强

【答案】B

11.下列氯化物既可以由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得,又可以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FeCl2B.AlCl3C.FeCl3D.CuCl2

【答案】B

【解析】A.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选项A错误;B.AlCl3由可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选项B正确;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选项C错误;D.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选项D错误。

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D

13.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D.“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答案】B

【解析】A.乙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催熟作用,可作水果的催熟剂,A正确;B.油脂水解产生羧酸,羧酸属于电解质,蔗糖、淀粉水解生成单糖,糖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C正确;D.“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D正确。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但可以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B.用汽油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汤

C.二氧化硫可以用于食品增白

D.洁厕灵(含酸)与84消毒液混合施用

【答案】B

【解析】A、铝能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则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故A错误;B.油汤中的油脂易溶于汽油,不溶于水,则用汽油等除去衣服上的油汤,故B正确;C、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增白,故C错误;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混合使用,二者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故D错误。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O2+2ClO-+H2O==SO32-+2HC1O

B.向K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4Br-+2C12==2Fe3++2Br2+4Cl-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NH4++OH-==NH3•H2O

【答案】B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产生H2分子的个数为NA

D.17gH2O2含有0.5NA个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A、7.8gNa2S和7.8gNa2O2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所以含有的阴离子都为0.1mol,阴离子数均为0.1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l2溶于水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故B错误;C、常温下,铁与浓H2SO4发生钝化,不会生成氢气,故C错误;D、17gH2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0.5NA个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17.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②Cl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③SO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⑤氨气通人酚酞溶液中→红色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全部

【答案】A

【解析】①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次氯酸易分解,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氯气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故①正确;

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溶液具有酸性遇到石蕊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变红的溶液又褪色,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硫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遇到石蕊变红,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所以溶液不褪色,故③错误;

④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④正确;

⑤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使酚酞变红,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气体,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可能是

①NH3②N2、H2③NO2、O2④SO2⑤SO2、Cl2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C

19.对于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入碱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呈橙红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定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答案】B

【解析】①某酸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