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958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docx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保护动物思想教育.2.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3.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会用”>、<、=”表示谁多,谁少.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难点:

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动物乐园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你们的心真善良,那你们希望小动物生活的怎么样?

大家说得对.为了让小动物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人类不仅制定了动物保护法,还在世界各地为小动物修建了动物乐园.听说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我们去看看谁来了.(出示动物乐园挂图一)

(二)出示主题图 二、活动二:

数一数,摆一摆  

(一)数一数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谁来了?

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我看见图中有4只小鹿.有5只小白兔,有4只小熊,2只小鸭.还有3只小猴子.)  2.你们数得这么快,是怎么数的?

  3.集体交流:

我是用铅笔点着一个一个数小兔子的.我数的也是小兔子,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用铅笔在数过的小兔子旁做个记号,这样就不会重复了.我用手点着小鹿一个一个地数.远处有1只小熊,近处有3只小熊,一共有4只小熊.天上还飞着2只小鸟.  教师小结:

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小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数学就应该这样,  要善于思考.  

(二)摆一摆  1.请同学们用袋子里的圆代替小熊,三角代替小鹿摆一摆,并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2.通过摆一摆,大家都发现了熊和鹿的只数是同样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表示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吗?

  3.请同学们用圆和三角分别代替小兔和小猴,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还能用等于号表示吗?

谁知道用什么符号表示?

大于号怎么写?

5大于3怎么写?

  4.教师介绍大于号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5.如果3和5调换位置,怎么表示?

你试着写一写.  6.请同学们看图比较小鸟和小猴的只数,和同伴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图片)  教师小结:

大家真聪明.通过摆一摆,我们发现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然后用数字和符号把比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活动三:

写一写  

(一)指导看书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页,仔细观察等于号、大于号、还有小于号在田格里的位置然后把观察的结果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学生交流:

我发现这些符号都写在田格的最中间.大于号开口朝左,小于号开口朝右,尖儿都在中线上.我给他们补充一点,我发现等于号的两横平平的,而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两横是斜的.  

(二)指导书写  四、活动四:

解决问题、喝甜水.  1.同学们,你们在动物乐园了解到了什么知识?

你们想不想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

练习一)  2.动物乐园的庆典大会就要结束了,因为小动物们都来帮忙,大会开得很成功,负责管理工作的叔叔要奖励小动物们喝糖水.小动物们都知道小熊最喜欢吃甜食,就谦让地说:

”小熊,你先挑一杯最甜的吧.”可是小熊挑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你能帮它挑一杯吗?

出示图片:

练习四  五、活动五:

找一找  淘气和笑笑从动物乐园学会了比较大小的知识很高兴,非常想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就对老师说:

”……”.你们想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吗?

出示图片:

实践活动课后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  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

  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

  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

谁的个子最矮?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较高矮  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

(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

  (三)寻找方法  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四)谈话引入新课  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  (板书课题:

高矮)  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  

(一)比较高矮  1.小组内活动:

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

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  3.出示图片:

比高矮1  教师提问:

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出示图片:

比高矮2  教师提问:

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

你怎么认为?

  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

  5.出示图片:

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  教师提问:

你能比出什么?

(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  

(二)比较长短  三只小动物来比赛跳绳,长颈鹿需要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

哪根短些?

是怎么比出来的?

  1.小组内活动:

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  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  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

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  (三)练习  1.出示图片:

做一做3  2.出示图片:

练一练4课间休息:

播放音频《拍手歌》  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教师:

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  步路线的长短.  

(一)出示图片:

做一做4  教师提问:

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  跑到终点呢?

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能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

(二)出示图片:

练一练5  教师提问:

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

谁长得矮呢?

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

为什么?

怎么比呢?

  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

谁最矮?

  2.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升高,和中间一只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

他们谁最高?

谁最矮?

  3.中间一只兔子降低和左、右两只兔子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这下能看出谁最高?

谁最矮?

  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三)出示图片:

练一练1  1.教师提问: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四、课堂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

为什么?

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

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

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课后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

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

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

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

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

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

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

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

为什么?

(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

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

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

谁比谁轻?

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

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

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

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

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

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

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

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

(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

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

(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

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

练一练12.出示图片:

练一练23.出示图片:

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

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

又有那些进步?

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

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课后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