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642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doc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与管理制度

1.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厂外级(Ⅰ级)、厂区级(Ⅱ级)、车间级(Ⅲ级)和班组级(Ⅳ级)四个不同等级。

表5-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等级判定条件一览表

应急等级

定义

判定条件

班组级

(Ⅳ级)

班组级生产事故是指仅发生事故的现场即可处理的事件,主要由当班岗位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必要时可请求相邻岗位人员协助的安全事故。

Ø单一装置或设备冒烟起火,现场处置人员在无防护的情况下,可立即得到控制。

Ø危险化学品少量泄漏或翻洒,未造成生产中断及人员受伤。

Ø台风蓝色预警。

车间级

(Ⅲ级)

车间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车间内生产装置或车间范围内发生,事故发生后,主要由车间或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必要时可请求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协助的安全事故。

Ø单一装置或设备起火,应急人员在未穿防护服情况下,可在短时间(<5min)内控制。

Ø危险化学品泄漏,影响相邻岗位生产,但在短时间内可有效控制的泄漏源。

Ø台风黄色预警。

厂区级

(Ⅱ级)

厂区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企业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危害和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控制及其对人员、财产、环境产生的影响靠车间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厂部或相关方面救援力量进行协助处置的安全事故。

Ø单一装置或设备起火,且所产生的烟和热在员工穿防护服的情况下,冒烟起火且初判可以在短时间(<10min)内控制。

Ø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造成生产中断,但1h内可有效控制泄漏源。

Ø台风橙色预警。

厂外级

(Ⅰ级)

厂外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到周围人员安全和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需要动用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安全事故。

Ø大面积起火且火势已蔓延扩散,需要厂外救援人员;因火灾造成受伤人员3人以上,需外送医院治疗的;因火灾发生人员死亡的。

Ø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无法在企业内控制,生产中断,并有扩大倾向。

Ø台风红色预警。

1.2响应程序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须根据应急等级判定条件在第一时间内判定事故等级,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流程。

1.2.1厂外级(Ⅰ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厂外级(Ⅰ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到周围人员安全和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需要动用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安全事故。

当发生厂外级(Ⅰ级)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内部应急力量予以先期处置,并由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请求************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安监、环保、消防、公安和医疗等相关力量进行支援。

具体应急响应程序如下:

 

1 启动厂外级应急响应程序,企业内部应急力量予以先期处置,控制事故危险源,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同时开展抢险救援,防止扩大事故范围和事故程度;

2 立即联系并接应当地119、120、110等应急救援人员,积极配合外部消防急救等组织进行全力抢险、抢救;

3 报告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安监局、环保局;

4 事故后现场恢复和清理,洗消废水收集至污水站处理后外排;

5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总结,事故信息最终报告;

6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生产、储存环节改进,加强事故预防,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应急效率。

1.2.2厂区级(Ⅱ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厂区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企业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危害和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控制及其对人员、财产、环境产生的影响靠车间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厂部或相关方面救援力量进行协助处置的安全事故。

当发生厂区级(Ⅱ级)生产安全事故时,原则上由企业内部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处置,应急指挥部视事故态势变化请求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消防、安监、环保、公安和医疗等相关力量协助,协助进行应急监测以及事故处置等工作。

具体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 启动厂区级(Ⅱ级)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应急救援,控制并扑救事故危险源并进行人员疏散转移;

2 视事故态势变化联系当地119、120、110等应急救援电话,请求相关外部力量协助;

3 事故后现场恢复和清理;

4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总结、事故信息最终报告某某市安监局、环保局;

5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生产、储存环节改进,加强事故预防,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应急效率。

1.2.3车间级(Ⅲ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车间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车间内生产装置或车间范围内发生,事故发生后,主要由车间或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必要时可请求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协助的安全事故。

具体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 启动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应急救援;

2 事故后现场恢复和清理;

3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总结,事故处理后报告应急指挥部;

4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生产、储存环节改进,加强事故预防,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应急效率。

 

1.2.4班组级(Ⅳ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班组级生产事故是指仅发生事故的现场即可处理的事件,主要由当班岗位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必要时可请求相邻岗位人员协助的安全事故。

具体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

2 事故后现场恢复和清理;

3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总结,事故处理后报告应急指挥部;

4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生产、储存环节改进,加强事故预防,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应急效率。

 

图5-4:

班组级(Ⅳ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图

1.3处置措施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需及时进行事故控制和处理,应急人员需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应急。

在应急过程中,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根据应急指挥组的应急指令开展相应的停车、灭火及堵漏等工作,迅速切断事故源头。

人员接触化学品、化学品泄漏、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详见附件14: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紧急停车程序

1 管线破裂泄漏:

应及时关闭泄漏两端最近的阀门;

2 储罐阀门破裂泄漏:

应及时关闭泄漏源上端最近的阀门或紧急切断阀;槽罐车卸料:

一旦发生物料泄漏事故,罐区操作人员要立即关闭槽罐车卸料阀门,切断料源,同时迅速通知运输方停止卸料,并告知有关单位采取各项应急措施。

3 罐体破裂或物料泄漏:

应立即关闭雨水排放口的阀门,将泄漏物料控制在围堰内,防止流入园区雨水管网或周围土壤造成污染。

如果储罐体泄漏点位置较低,或罐底侧阀破裂引起泄漏,则应组织临时倒罐措施,抢运罐内存余物料。

4 生产事故:

当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停水、停汽、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引发重大事故时,则要紧急停车,立即关闭进料阀门,如果加热反应则迅速关闭能源(蒸、气、电)阀门,冷却系统(冷冻、冷却循环水)延迟关闭确保物料降温停止反应;如反应涉及高毒、剧毒物质则人员应在防护措施下完成上述措施后应尽快撤离。

5 设备故障事故:

物料暂时储存,并停止入料,转入停车待生产的状态,并使本岗位的阀门处于正常停车状态,不要进入下一工序。

6 实施防火保护与消防监控事故发生后,在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厂区内实行戒严,视事故影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哪些生产单元停止作业,实行全厂防火保护。

7 实施现场物资紧急疏散与电气运行控制事故发生后,在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各相关生产车间执行实施重要设备紧急关闭,及时疏散受火灾爆炸威胁的邻近储罐内的可燃物品。

8 实施停靠车辆紧急撤离无论储罐区域或仓库、生产车间发生火灾,装卸均应立即停止,要求相关运输车辆紧急实施撤离。

1.3.2灭火

1.3.2.1生产装置火灾的扑救

当企业的一个或多个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在场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

1 应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质及其来源,即时准确地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各种加热源;开启冷却水等,进行冷却或有效的隔离;关闭机械通风装置,防止风助火势或沿通风管道蔓延。

以有效的控制火势,有利于灭火。

2 如果是带有压力的设备中的物料泄漏引起着火时,除立即切断进料外,还应打开泄压阀门,进行紧急放空;同时将物料排入安全部位,以减弱火势或达到灭火目的。

3 根据火势大小和设备、管道的损坏程度,现场人员应迅速果断作出是否需要全装置或局部工段停车的决定,防止火势蔓延。

4 装置发生火灾后,当班的车间领导或班长应迅速组织人员除对装置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外,还应利用车间内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则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质。

5 在专业救援队伍达到火场时,生产装置的负责人应主动向应急救援队伍指挥人员介绍事故情况,说明着火部位,物料情况、设备及工艺状态,以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1.3.2.2易燃可燃液体储罐火灾的扑救

1 当企业的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发生着火、爆炸。

一旦发现火情要迅速向119报警,报警中必须说明罐区的位置、着火罐的位号及储存的物料情况。

2 若着火罐尚在进料,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切断进料,如是采用槽罐车进行卸料,则转移卸料的槽罐车。

如无法关闭进料阀门,可在消防水枪掩护下进行抢关。

3 火场指挥人员应根据储罐损坏的情况,组织人员采取筑堤堵洞措施,防止物料流淌蔓延,避免火势扩大。

特别注意对相邻储罐的保护。

对于黏度较大的含水物料,应警惕物料爆沸而引起飞溅,以防造成人员伤亡和火势的扩大。

1.3.2.3仓库火灾的扑救

1 企业的原料仓库、甲类仓库储存的物质有大量可燃物质。

因此,当仓库着火时,仓库保管员应立即报警,报警时说明起火仓库地点、库号、着火物质品种及数量,以及仓库存放的情况。

2 仓库内存放的物品种类多,性状复杂。

仓库初期起火时,不可贸然用水枪喷射,应选用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及时扑救。

3 主动向灭火指挥人员介绍起火仓库情况,说明起火物质、仓库内存放物质。

1.3.3堵漏转移

在应急现场主要堵漏方法具体如下:

1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 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 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 针对不同的泄漏物质,提出相应的堵漏措施。

5 堵漏方法,见下表:

表5-2:

不同形式泄漏的应急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1.3.4污染源控制

1.3.4.1泄漏物处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几种方法:

1 围堤堵截。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2 稀释与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以泄漏点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使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但不宜使用直流水。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 倒罐转移。

储罐、容器壁发生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取倒罐技术倒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利用罐内压力差倒罐,即液面高、压力大的罐向它罐导流,用开启泵倒罐,输转到其它罐,倒罐不能使用压缩机。

压缩机会使泄漏容器压力增加,加剧泄漏。

采取倒罐措施,须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共同论证研究,在确认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4 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5 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洗水排入应急事故污水系统收集。

泄漏处理注意事项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 进入现场人员应根据泄漏物质性质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 应急处理人员严禁单独行动,至少两人一组进出泄漏区域,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3 应从上风、上坡处或侧风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1.3.4.2污染物处理

在事故过程中和抢救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性排放的废水、消防废水,以及清洗净化产生的废水,要防止这些废水通过雨水管道进入外环境,须关闭雨水排放口阀门,通过厂区收集系统纳入事故应急池中,并转移至污水处理系统中处理达标后外排。

应急过程中用于吸附泄漏物质的砂土或其他物质,按危险固废要求委托资质单位处置。

1.3.5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1.3.5.1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事故发生后,由现场治安组负责人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现场治安组负责人不在现场,则应由指挥部指定专人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1.3.5.2撤离方式

事故现场人员向上风或侧向风方向转移,负责疏散、撤离的现场治安组人员引导和护送疏散人群到安全区,并逐一清点人数。

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可设立指示牌,指明方向,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泄漏区或污染区。

如有未及时撤离人员,应由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1.3.5.3撤离路线确定

依据事故发生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由应急指挥部确定疏散、撤离路线。

1.3.5.4周边企业人员的紧急疏散

现场指挥人员应根据事故可能扩大的范围和当时气象条件,抢险进展情况及预计延展趋势,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企业生产装置决定是否紧急停车和疏散人员,并向他们通报这一决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发派生事故。

1.3.5.5其他人员的疏散

应急指挥部应向政府部门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特性和事故的涉及或影响范围,由政府相关部门决定是否需要向周边地区发布信息,若决定对周边区域的村落、企业进行疏散时,企业应立即组织广播车辆和专业人员协助公安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动员和疏导,确保周边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

1.3.6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3.6.1个人应急防护

在应急现场,应急人员需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应急。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需根据事故涉及的不同的物料而定,一般情况下,进入事故现场均需要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机等呼吸防护工具;若现场有易燃易爆物,需穿戴防静电的防护用品;若现场有毒性较强的物质,则需要穿戴防化服。

1.3.6.2受灾群众安全防护

当地政府组织做好事故发生地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要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条件允许和必要时,应尽可能提供防护物品;并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程度等情况,确定群众疏散方式和方向,乡镇(街道)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必要时可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之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1.3.7现场洗消

现场消洗是为了防止危险物质的传播,去除暴露于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场所的污染,对事故现场和受影响区域的个人、救援装备、现场设备和生态环境进行清洁净化和恢复的过程,它包括人员和现场环境的净化,以及对受污染环境的恢复。

****公司厂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主要以液体和气雾形式泄漏和扩散。

以液体方式泄漏的化学品可能会透入水泥地面的裂缝,溅到设备或现场人员的表面,也有可能渗透到土壤,进入地表水或进入下水道中。

1.3.7.1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对于****公司厂区内危险化学品泄漏后的清洁净化和恢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稀释,用水稀释现场和环境中的酸性、碱性物料。

2 处理,主要是针对应急人员在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的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

当应急人员从受污染区撤出时,他们的受污染的衣物或其他物品要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 中和,对于酸、碱泄漏一般可用稀碱液、稀酸液等用于设备和环境的清洗。

4 吸附,可使用活性炭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1.3.7.2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

1 现场人员和设备的清洁净化计划

在危险区上风处设立洗消站,对事故现场人员和防护设备进行洗消,防止污染物对人员的伤害。

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事故发生地设立警戒线,除清洁净化队员外,其它人严禁入内。

清洁净化人员根据现场污染物的性质、事故发生现场的情况等因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事故现场,快捷有效地对设备和现场进行净化作业,净化作业结束后,经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

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应及时清洗皮肤、衣物等,保证个人健康安全。

2 环境恢复计划

根据事故发生地点、污染物的性质和当时气象条件,明确事故泄漏物污染的环境区域。

组织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检测分析,明确污染环境中涉及的化学品、污染的程度、天气和当地的人口等因素,确定一个安全、有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恢复方案。

通过环境恢复方案的实施,使污染物浓度到达环境可接受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对污染的区域进行隔离,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消毒要及时、彻底、有效,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结合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严格按照洗消程序和标准进行洗消。

对污染的空气可暂时封闭污染区,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使毒气消失;还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并及时对污染环境进行跟踪监测。

厂区火灾时的消防废水、洗消废水,全部收集至事故应急池中,排至污水站处理达标后外排。

1.4应急结束

1.4.1应急结束条件

生产安全事故经过处理后,符合下列条件后可宣布应急终止:

1 泄漏、火灾等得到控制,事故发生条件已经清除;

2 泄漏或火灾造成的危害得到清除;

3 应急救援行动已经完成,无继续行动的必要;

4 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对周边人群的危害降至较低水平,无二次危害可能。

1.4.2应急结束要求

1 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终止时间,由总指挥发布应急终止信息;

2 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终止信息;

3 应急终止后,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事故调查、总结工作,直到所有污染物浓度降至规定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