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38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固体D.

加热固体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4.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矿泉水C.液氧D.高锰酸钾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

C.过氧化氢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7.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2H:

2个氢元素

D.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8.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9.小龙虾是一种常见的美食,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

其中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2C.+4D.+6

10.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A.FeO-氧化铁B.He2-氦气C.K2CO3-碳酸钾D.NH4Cl-氯化氨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12.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1/8

二、填空题

13.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该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3)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14.今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干旱。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__、吸附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最接近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

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H是初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________,H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B→F:

________________,②C→B:

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从市场上购买了给鱼塘增氧的物质“氧来乐”(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展开了专题探究。

请你帮他们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

(1)甲同学通过如图的装置来探究影响“氧来乐”分解速率的因素。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

(2)乙同学不小心将生锈的铁钉放入了盛有“氧来乐”的锥形瓶中,发现导管口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于是他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

可能是铁钉上的铁加快了“氧来乐”的分解;

猜想Ⅱ:

可能是铁钉上的______加快了“氧来乐”的分解。

(进行实验)

(3)乙同学选择一枚洁净的铁钉,并用砂纸打磨干净之后,放入盛有“氧来乐”的锥形瓶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猜想Ⅰ不成立。

丙同学在上述装置中加入一枚生锈的铁钉,并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_________,说明猜想Ⅱ成立。

(反思评价)

(4)如果你要确定猜想Ⅰ中所加物质是“氧来乐”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______。

六、计算题

18.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

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碘盐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mg/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中共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计算一袋5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m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mg)。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刀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应该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C

【详解】

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选项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选项B错误;

C、称量氯化钠时,物左砝右,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氯化钠没有直接放在托盘上,选项C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图中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选项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C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

4.B

【详解】

A.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液氧只含有氧气,是气体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A

【分析】

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C

【解析】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

故选C.

7.A

【解析】

A、Mg2+中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B、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应该是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应该是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符合“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不符合“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符合“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符合“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不符合“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故选择A。

考点:

爱护水资源

9.C

【详解】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2)×3=0,x=+4。

故选C。

10.C

【详解】

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C、

从右向左读,读作碳酸钾,故选项化学式读法正确。

D、

从右向左读,读作氯化铵,故选项化学式读法错误。

故选:

C。

11.D

【分析】

本题从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可知,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物,一种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12.B

【详解】

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烧更加剧烈的是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