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9941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制作叶脉书签

B.

紫花变红花

C.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

木条遇浓硫酸变黑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药品B.

测定溶液的pH

C.

过滤D.

仪器的连接

3.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4.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6.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

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 CO CO2 CaCO3B.C CO CO2 H2CO3

C.CO C CO2 CaCO3D.CO2 C CO H2CO3

7.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Fe3+②3C60③

A.表示核外电子数的是④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①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将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a物质

9.“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B.

C.

D.

10.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不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肥皂水呈碱性

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

B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CuSO4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过滤混合物

C

除去CuO中少量C粉

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D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A.AB.BC.CD.D

12.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

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填空题

13.《【最新】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

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_____(填“是”或“否”)完全相同。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回答:

(1)【最新】初,一场疫情席卷全球。

这场疫情是由一种叫做COVID-19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采用高温(56℃以上、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其中75%乙醇灭活病毒采用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2)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华为开创了“中国芯”时代。

“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硅和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来制取,反应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4)实验室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皮肤上的硫酸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5)工业上,用纯碱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三、推断题

15.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常温下的A和E为红色固体,B和D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上述转化中,B和H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是_____。

四、计算题

16.某工厂化验室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50g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实验题

1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装置D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_____(填“正立”或“倒立”)在桌面上。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序号)装置,小红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六、科学探究题

18.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

A

B

C

D

E

 

请回答:

(1)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和CaCl2

猜想三:

NaCl、CaCl2和Na2CO3

猜想四:

_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______

猜想四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制作叶脉书签利用氢氧化钠腐蚀性,制作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紫花变红花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刻画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D

【分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详解】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故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B正确;

C、瓶底的水,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故C正确;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均为二氧化硫,故D不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5.B

【详解】

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A选项说法正确;

B.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原因是二者溶解在雨水里能生成酸性物质,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涉及糖类的成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灭火原理和酸雨的成因,难度不大。

6.B

【详解】

甲与丙反应:

C+CO2

2CO,乙与氧气反应:

2CO+O2

2CO2,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H2CO3

CO2↑+H2O,可以判断甲为C,乙为CO,丙为CO2,丁为H2CO3。

故选B。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C

【详解】

①Fe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②3C60表示3个C60分子;

表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表示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8.D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a、c两种物质的交点为P,表示该温度下,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因此,该温度下,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ⅹ100%=16.7%,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小,因此,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升温等方法,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且此时,a的溶解度又大于t3℃时,c的溶解度,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故不符合题意;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将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有固体析出,固体析出量为:

50g-20g=30g,故符合题意

9.D

【解析】

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

A、稀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不一定有水,A正确。

B、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若C、D是盐和水,则A、B可以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和碱,选项B错。

C、氢氧化钡是可溶性碱和硫酸铜是可溶性盐,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故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C错误。

D、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都是化合物,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错。

故选:

A。

11.B

【解析】

【分析】

除杂是指有效除去原物质中所含杂质且不与主要成分反应,且不会引进新的杂质成分的过程。

【详解】

A、验证肥皂水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能达成实验目,故A正确;

B、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CuSO4,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锌粉和硫酸铜先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完全后,多余的锌粉和硫酸亚铁都能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把原物质硫酸亚铁除去,不能达成实验目,故B不正确;

C、除去CuO中少量C粉,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碳粉和氧气反应,氧化铜不反应,可除去少量C粉,能达成实验目,故C正确;

D、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能达成实验目,故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

碳酸钙是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溶于酸,故硫酸钾与氯化钡不能共存。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所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钾(或氯化钡)3种。

故选C。

13.天然气核电H2+CO2

CO+H2O否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写:

天然气;

(2)由图可知,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核电,故填写:

核电;

(3)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填写:

否;

14.物理4Al+3O2=2Al2O3SiO2+2C

2CO↑+Si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详解】

(1)其中75%乙醇灭活病毒,没有生成新物质,采用的是物理的方法,故填:

物理。

(2)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

4Al+3O2=2Al2O3。

(3)二氧化硅和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可燃性及质量守恒,可知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2CO↑+Si,故填:

SiO2+2C

2CO↑+Si。

(4)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故填: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5)工业上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

Ca(OH)2+Na2CO3=CaCO3↓+2NaOH。

15.CuOFe2O3+3CO

2Fe+3CO22NaOH+CO2=Na2CO3+H2O还原性

【分析】

已知常温下的A红色固体,A和B反应生成C和D,且B和D为气体,可推测A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C为铁,E为红色固体,故E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故F为水,水通电生成氢气,H为氢气,故G为氧化铜,A~H代入转换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为氧化铜,故填:

CuO。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填:

Fe2O3+3CO

2Fe+3CO2。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合理即可)

(4)上述转化中,B和H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故填:

还原性。

16.98%

【详解】

解:

设50g石油样品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49g

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98%

答:

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17.试管2KMnO4

K2MnO4+MnO2+O2↑正立Ca

【详解】

(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故填:

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为防止氧气逸出,需正放到桌面上,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正立。

(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药品的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度,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则发生装置应选择带分液漏斗的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填:

C;a。

18.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和Na2CO3三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物是否过量

【详解】

(1)E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

Na2CO3+2HCl═2NaCl+H2O+CO2↑。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有剩余的盐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可以与碳酸钙反应,故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和碳酸钠,故猜想四是NaCl和Na2CO3,故填:

NaCl和Na2CO3。

[进行讨论]由于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反应,不能共存,故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故填:

三。

[设计实验]猜想四成立,则含有碳酸钠,加入的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四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故填:

反应物是否过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