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10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docx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

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

3.后果: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

1.破坏湿地的后果:

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保护措施

(1)退耕还湖、退田还沼泽。

(2)退耕还林、还草。

(3)防止水污染。

(4)保护野生动植物。

温馨提示 湿地保护的两个原则

(1)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考点一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影响

1.读下图,分析A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答案 形成原因:

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

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解析 依据经纬网可知A地为三江平原,然后从纬度位置、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从对气候、生物及生态等方面说明其作用。

【考向立意】

结合区域图示,考查湿地的成因与功能。

【思维过程】

阅读图示→结合经纬网对A地进行定位→调运所学知识,归纳结论。

【误区警示】

不能利用经纬网对A地进行准确定位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

以区域图示或文字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湿地变化及影响。

我国湿地退化的成因及影响

影响因素

主要发生区域

主要影响

湿地围垦

人口密集的沿湖、沿海地区,围湖造田、围海造陆与水产养殖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或丧失

生物资源利用

湖泊、水库渔业资源的毁灭性利用,沿海红树林的破坏

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下降,生境破坏

湿地环境污染

所有湿地均受到其周边地区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与生活消费污染的影响,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

湿地水质下降,有毒有害污染物增加,湿地水质净化功能丧失,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湿地水资源利用和工程建设

西北和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跨流域调水

湿地水源减少甚至枯竭,生境破坏,功能下降

泥沙淤积

全国各地湖泊、水库、河道,以中部与东部地区为甚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资源调蓄功能降低

海岸侵蚀与破坏

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沿海滩涂湿地减少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

水禽栖息地湿地破碎化与岛屿化,改变湿地生境

思路点拨 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的思路

针对生态问题,要分析其综合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等。

(3)分析原因并不需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式,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采的采矿方式。

1.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1)B 

(2)D

解析 

(1)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

(2)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考点二 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开发保护

2.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 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 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解析 第

(1)题,由图乙知洞庭湖面积不断变小,这是由人类大面积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所致。

(2)、(3)题,结合湿地功能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回答即可。

【考向立意】

结合图示材料考查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功能及应注意问题。

【思维过程】

阅读图示,从图乙中可知洞庭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积减少,在调动所学知识基础上,回答洞庭湖功能及保护需注意的问题。

【误区警示】

不会判读柱状图,且不能全面调运所学知识而导致失误。

【预测展望】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我国湿地状况

类型

主要表现

湿地资源丰富,正大面积减少,遭受威胁的种类和程度增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人为原因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泥沙淤积严重

环境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引进物种的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2.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保护

湿地类型

开发保护

三江平源

退耕还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沼泽

实施生态补水;已开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保护野生动植物

湖泊

退田还湖、还塘;发展水产养殖、开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季节性休渔;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沿海滩涂

划定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地开垦滩涂;营造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

河口三角洲

防治水质污染;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河流的有效供水

2.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

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④生态防护林建设 ⑤退牧还草 ⑥生态移民等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题,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湖区草场退化等造成青海湖生态破坏,湿地减少。

但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并不是本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

(2)题,针对青海湖生态恶化的原因,可以判断这些措施都可以保护其生态,有效治理湖泊萎缩。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与“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亚马孙流域由于周围的国家全都是________国家,发展水平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而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________农业为主,人口稀少,对自然环境索取不多,至今仍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雨林。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造成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坏,试回答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1)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东部)沿海。

 原因是地处沿海,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开发较早(或答:

西北内陆地区人烟稀少,原因是交通不便,湿热的气候不利于人的居住)。

(2)发展中 传统的迁移

(3)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

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

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

一、选择题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保护湿地十分必要。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2.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  )

①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②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③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④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1.C 2.D

解析 海洋不是湿地,滩涂、河湖、水库等属于湿地。

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予以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水产业、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产生综合效益。

下图为“扎龙湿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就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C.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4.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过度垦殖D.土地荒漠化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第4题,黑龙江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部分地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

读下图完成5~6题。

5.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