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533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docx

鹌鹑养殖技术指南

目录

一、鹌鹑的经济价值及养殖前景

二、鹌鹑养殖的优势分析

三、鹌鹑的饲养管理

四、鹌鹑的防疫程序

五、鹌鹑的疾病防治

六、影响鹌鹑产蛋因素

七、提高产蛋率的措施一、鹌鹑的经济价值及养殖前景

(一)养殖的经济价值

1、鹌鹑蛋高产优质,口感好、营养全,胆固醇低于鸡蛋并且具有独特的食疗作用。

2、鹑肉营养全面丰富,质细、鲜嫩,能量、蛋白、铁、钙、磷、含量都优于同类产品

3、饲料报酬高

每生产500g蛋,鹌鹑仅耗料越1250g,即全程料蛋比约为2.5:

1

4、经济实用的实验动物

繁殖快、敏感性高、实验效果好,可进行营养学、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并且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检测新药的LDs0,中毒致死量等试验。

(二)发展鹑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良种繁育

我国养鹑业应重视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良种的繁育体系、品系间的测交,选择高产的,适应性广的杂交系,优良的鹌鹑品种是整个养殖业实现最高生产效益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

我场已对各品系的提纯复壮、强化进行了研究探索,以保证用户的最大利益。

2、饲料生产需要专业化适应品系、品种

饲料既是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关系到生产成本高低,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3、产品加工

目前市场上已有灌装鹑蛋、虎皮蛋、冻全鹑、卤鹑,而且已向全蛋粉、蛋白粉等xx品发展,以及在传统“符离集”烧鸡基础上试生产的“八宝xx烧鸡”

(三)前景分析

养鹑业在我国尚属年轻,全国发展不平衡,其发展后劲与竞争力是无法估量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逐步改善,xx意识的逐渐增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加工与流通渠道,其社会需求量必将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鹌鹑养殖的优势

(一)投资小、见效快——5000只鹌鹑仅需投资9000余元,按正常行情三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二)性成熟早——35天左右即可见蛋,75天左右即可达xx,产蛋可维持一年。

(三)占地少——5000只鹌鹑仅需普通房屋一间(约25平方米)。

(四)易饲养——一般一人可养蛋鹑1万只,免疫简单。

三、鹌鹑的饲养管理

管理出效益,一个养殖场,建立一套必要的管理操作程序是极为必要的,本文旨在为用户提供参考意见,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用户获取最佳的养殖效益是我们服务的终极目标,也是xxxx种鹑开发有限公司对社会负责,对用户负责的佐证。

(一)育雏(1―20日龄)

1、育雏前准备主要包括:

食槽、水槽及育雏室的清洗与消毒,饲料,保温设施及试温。

2、雏鹑饲养管理

(1)保温。

是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雏鹑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保温要求高于雏鹑。

育雏时前三天中心温度不能低于39℃,之后在第一xx内可逐步降至35–33℃、第二xx32―29℃、第三xx28―25℃,看鹑xx。

另外,还要注意结合天气变化,冬季稍高,夏季略低,阴雨稍高,晴天稍低。

(2)饮水。

雏鹑应及时供给温水,否则会绒毛发脆,影响xx康;长时间不供水,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湿xx受凉,xx饮用5%葡萄糖水,第二天饮0.05%高锰酸钾水,以后每xx饮高锰酸钾一次即可。

(3)喂料。

鹌鹑生长发育迅速,对饲料要求高。

一般要求24―30小时内开食。

自由采食不断水、不停料,原则上早中晚共四次。

(4)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xx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难度。

因此,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每平米100―160只,冬季密度大,夏季则相应减少。

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5)光照。

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光照时间不能低于20小时。

(6)辅料。

育雏器内的辅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用粗布片。

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

(7)日常管理。

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按时投料,及时清理粪便保持清洁。

(8)观察雏鹑粪便情况。

正常粪便比较干燥,呈螺旋状,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则须检查。

(二)青年鹑的饲养管理(20-40日龄)

在这一阶段鹌鹑生长强度大,尤其以骨骼、肌肉消化和生殖系统发育为快。

本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其标准体重和正常的性成熟。

1、饲养。

可选用市售的鹌鹑专用料,推荐使用三星饲料公司生产的“博源”牌鹌鹑料。

优点是生长平稳,体重达标,不会过肥或过早成熟。

2、管理。

青年鹑需要适当“减光”,或者只须保持自然光照即可。

在自然光照时间长的季节,甚至需要把窗户遮上,使光照保持15―17小时。

(三)、转群。

鹌鹑由雏鹑舍转到青年舍或产蛋鹑舍称为转群。

转群时应做好下列工作:

1、转群前后1xx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速溶多维、活力xx等抗应激药品,同时也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和驱虫药,预防因转群应激引起鹑群发病。

2、转入鹑舍应整夜工灯,以防止因应激造成挤堆。

3、转群前3小时断料,2小时断水,转入鹑舍应备好水、料。

4、转群后经及时清理和消毒原鹑舍,空置1―2xx,隔断病原传播,以备下次使用。

(四)成鹑的饲料管理(40日龄―淘汰)

1、产蛋鹑每天采料20―24xx左右;饮水45毫升左右;增加饲喂次数对产蛋率有一定影响,即便是槽内有水有料,也应经常匀料或添加一些新料。

2、舍温。

舍内的适xx温度,是促使高产、稳产的关键。

一般要增长控制在25℃左右,低于10℃时则停止产蛋,过低则造成死亡,一般增加饲养密度即可达到需求;夏天超过35℃时,会出现采食量减少,xx呼吸,产蛋下降,应降低饲养密度,增加舍内通风等。

3、光照。

光照有两个作用,一是为鹌鹑采食照明,二是通过眼睛刺激鹌鹑脑垂体,增加激素分泌。

合理的光照可使母鹑早开产提高产蛋量。

鹌鹑产蛋初期和xx期光照应达到15―16小时,后期可延长。

每天应定时开关灯,以保持光照连续性,切勿任意变动。

4、通风。

产蛋鹑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密集式多层笼养,数量多、鹑粪多,因而必须通风,夏天的通风量每小时为3-4m³,冬天为1m³.

5、密度。

笼养蛋鹑的密度不能过大,过于拥挤会影响正常的休息,采食,通风换气也差,在笼养条件下,每平方米面积可饲养蛋鹑60只左右。

6、xx的环境。

鹌鹑喜静,对xx围环境非常敏感,饲养人员在下午或傍晚鹌鹑产蛋期间最好不要打扰。

7、饮水。

产蛋鹑千万不能断水,一旦发生,产蛋率会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恢复。

四、商品鹑用药防疫程序

开食前先饮葡萄糖及高锰酸钾水

1―7日龄预防大肠杆菌,伤寒引起的肠炎

10日龄新城疫疫苗饮水

11―13日龄防球虫,驱虫散拌料

18日龄xx疫苗饮水

20―23日龄预防大肠杆菌

28日龄新城疫疫苗饮水

30日龄上架前驱虫散拌料

之后每月预防一次输卵管炎即可

五、疾病防治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鹌鹑发病机率很小,所以加强管理是饲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

(一)雏鹑:

主要防治肠炎及球虫

1、肠炎。

可使用青霉素按每只雏鹑0.6―0.7万单位饮水,或痢特灵每公斤0.25xx拌料即可,要求剂量必须准确,搅拌必须均匀。

定期投药,一般每五天用两次最佳。

2、球虫。

10―30日龄易感,可使用十字球虫粉、盐霉素、球痢灵等拌料,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二)成鹑:

主要防治输卵管炎及感冒

1、输卵管炎:

常见原因是大肠杆菌引起,以冬春季节及气温多变季节多发。

症状:

病鹑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蛋壳变脆、变薄、发白或出现斑点,有时可伴腹泻。

治疗:

①、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是防治本病的基本要求。

②、适当应用庆大霉素、xx星等药物。

③、应用保护输卵管药物,如增蛋散等。

2、感冒:

常见致病原因是贼风进舍,舍内温度变化幅度变大引起。

症状:

病鹑精神及采食量变化不大,产蛋率下降突然,蛋壳的品质也随之降低。

治疗:

①、改善环境,增加防寒保暖措施,保持舍内温度均衡。

②、维C、葡萄糖、多维饮水增加抵抗力。

六、影响鹌鹑产蛋的因素

(一)产蛋规律。

鹌鹑的性成熟早,产蛋量也高,鹌鹑每天产量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及晚上8时前,下午3―4时为产蛋xx时间,因此一般多于早晨集中一次收蛋,尽量避免在产蛋时间内去走动,添蛋、捡蛋。

(二)产蛋率分布。

母鹑开产后1―2个月即可达到xx,xx期可维持5―6个月,高产母鹑全年平均产蛋率可在80%左右,只要按时达到产蛋xx说明饲养管理正常,反之,未按期达到xx或产蛋率起伏太大,则要仔细检查各种技术措施有无失当之处,应及时采取对策。

(三)饲料喂法。

可分干粉料、湿料、颗粒料

1、干粉料。

饲料不易变质,饲喂方便,易实行机械化,自由采食,以节约时间,提高工效,一般适用于大型养鹑场或专业户。

2、湿料。

将干粉料用水拌湿,料水比为1:

1.5―1.8,其优点是鹌鹑喜欢吃,吃得多,产蛋率高;缺点是费工,尤其夏季饲料易酸败,适xx用于小型鹑场或养鹑数不多的专业户。

3、颗粒料。

营养全,不易挑食,缺点是容易引起啄癖。

(四)影响鹌鹑产蛋量的因素

1、品种。

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产蛋量明显差异。

2、鹌鹑本身的生理因素。

包括开产日龄,产蛋持久性和产蛋强度。

开产日龄早的产蛋率高于开产日龄晚的。

3、饲养管理与饲料的质量。

①定时定量,温度的均衡以及环境卫生。

②选用优质饲料,最关键是蛋白质及xx,鹌鹑饲料蛋白不能低于18%。

推见使用“博源”牌鹌鹑料,优点是产蛋平稳、xx维持时间长,③饲料中应用药物不当。

磺胺类、呋喃类、金刚烷胺等均可引起产蛋下降。

4、育雏期的xx和鹑群的xx康。

育雏期xx好的,鹌鹑进入产蛋期的产量率上升很快,很短的时间就达到80%以上,产蛋有xx峰值,且xx持续时间长,全年产蛋量高,因此育雏不仅育成还必须育好。

5、换xx。

换xx分为年龄性换xx、季节性换xx和异常换xx,其中年龄性换xx不影响产蛋,而后两者均影响产蛋量;季节性换xx可通过人工创造的小气候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异常换xx常因饲养管理不善,断水断料,身体中缺乏xx、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等引起。

6、环境条件。

包括温度、通风、密度、光照、噪音、应激、疾病等,前已有详述。

七、提高产蛋率措施

(一)适时转群。

以蛋鹑在35日龄,轻捉轻放,上午搬运为xx,减少伤亡。

(二)选择高产鹑,淘汰不合格鹌鹑。

(三)适时更换过渡不同阶段饲料。

(四)保证充足的饮水,定时定量,采用日喂3―4次,下午3时左右为采食xx,应予多添。

饮水决不可xx,断水的后果远远超过断料。

(五)适时集蛋。

一般于清晨捡蛋1次,夏季增加到2―3次,防止蛋受热,影响食用价值。

(六)防止应激。

环境必须xx,饲养人员穿工作服。

(七)慎用药物,禁用磺胺及呋喃类药物。

(八)适时补充xx,每50kg饲料中补给10万国际单位的维生D,夏季xx添加xx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