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一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梅州市普通高中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一模)

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0年5月

一、选择题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墨卡托投影法是荷兰地图制图学家墨卡托在1569年提出的,它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地球中心放一盏灯,灯发出的光透过地球映射到与地球相切的一个圆柱上,将所有映射点描绘出来,再把圆柱面展开,就是墨卡托投影(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墨卡托投影地图上

A.南北方向发生了偏离B.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等长

C.不同区域比例尺相同D.亚欧大陆为面积最大陆地

2.在航海中,利用墨卡托投影地图沿起止点连成的直线航行,最大的优势是

A.航行距离最短B.适于高纬海域

C.适于长途航行D.航行角度不变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墨卡托投影法是地球映射到与地球相切的一个圆柱面展开的投影,由于圆柱面展开是个长方形,故墨卡托投影地图上南北方向不会发生偏离;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等长;不同区域实际面积不同,投影面积不同,比例尺不相同;根据投影图可知,墨卡托投影地图上南极洲为面积最大陆地。

据此分析本题选B。

【2题详解】

在航海中,利用墨卡托投影地图沿起止点连成的直线航行,即沿着实际的起止点经纬度坐标航行,该航线不一定是最短航行距离,但航向不变,航行角度不变;高纬地区的变形较大,故不适于高纬海域,也不适于长途航行。

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地图: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

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

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2020年元旦早上6时27分左右,南沙群岛海马滩(10°43'N,117°40'E)迎来中国领土新年第一缕阳光,上午6时45分左右中国大陆新年第一缕阳光出现在浙江省温岭石塘镇。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进入新一年

C.我国各地昼长夜短D.全球处于白天的范围小于黑夜

4.图中①、②箭头的移动方向是

A.①向南、向西B.②向南、向东

C.①向北、向东D.②向北、向西

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温岭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

B.春秋分日,四地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

C.鸡西和珲春两地经度位置相同

D.甲地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

【答案】3.A4.C5.D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当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时为元旦早上6时27分,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此时180°上为10:

27分,地球进入新一年的时区不足11个,故此时绝大多数地区尚未进入新一年;此时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全球处于白天的范围与处于黑夜的范围相等,据此分析本题选A。

4题详解】

图中①箭头所指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增长,则晨线与纬线的交点不断北移。

同一纬度,位置越靠东,则日出时间越早,据此①箭头不断北移、东移;②箭头表示从秋分指向11月附近,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减小,纬度越低昼越长,则晨线的移动方向向南、向西,据此分析本题选C。

【5题详解】

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温岭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但从海马滩到温岭的时段(6:

27-6:

45),阳光依然前进,故温岭不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春秋分日,日出为地方时6点,四地经度不同,故四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通过图示信息可知,鸡西和珲春是该时段最早日出的地方,两地位于同一晨线上,但不能据此得出鸡西和珲春的经度位置相同;甲地是春分至秋分时段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该时段我国昼长夜短,纬度愈高且愈靠东的地方昼越长,日出越早,据此推知甲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时差计算: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

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

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

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反映该区域时段的人类活动。

选取2012、2017两个年份的数据,通过对比同一都市圈不同时间的灯光差异,得到都市圈灯光变化指数,据此绘制出昆明都市圈灯光亮度变化状况(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夜间灯光数据的收集主要依靠

A.RS技术B.GIS技术

C.GPS技术D.城市视频监控技术

7

据图可知昆明

A.核心圈人口无增长B.城市圈发展较快

C.人口向辐射圈扩散D.都市圈发展均衡

8.城市的夜间灯光数据最适宜研究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B.城市空间土地利用

C.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D.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6.A7.B8.B

【解析】

【6题详解】

夜间灯光数据的收集主要依靠遥感拍照获取,故本题选A。

【7题详解】

据图不能获取核心圈数据,不能推知昆明核心圈人口增长的数据,故A说法错误;城市圈外灯光变亮区域较多,说明人口城市圈发展较快;辐射圈内亮暗区域交错,变暗区域较多,故人口并没有向辐射圈扩散;都市圈内三大圈层变亮、变暗区域并不均衡,说明都市圈发展并不均衡,据此分析本题选B。

【8题详解】

城市的夜间灯光数据能大致反映城市人口的工作地及居住地分布,故该数据可以大致推知城市空间土地利用;人口的自然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育观、政策等关系密切,故该数据不能用于研究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该数据不能反映产业构成,故不能推知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也无多大参考价值,据此分析本题选B。

湖北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下图为神农架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南坡相比,北坡没有丁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

10.神农架自然带谱丰富,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带正确的是

A.甲冰雪带B.乙高山草甸带C.丙针叶林带D.丁常绿阔叶林带

11.图为神农架地质景观,岩石呈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镁和碳酸钙)。

其地貌类型为

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风蚀地貌D.冰蚀地貌

【答案】9.B10.D11.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丁之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则丁为常绿阔叶林带。

与南坡相比,北坡山麓热量较少,同海拔高度气温低于南坡,故没有需求热量较多的丁自然带分布,据此分析本题选B。

【10题详解】

神农架自然带谱丰富,海拔、坡向等条件不同,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不同。

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带依次是高山草甸带、针叶林带、温度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则据此分析本题选D。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神农架的岩石呈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镁和碳酸钙),故神农架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则受湿热气候影响,其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水蚀地貌,是砂岩地貌;本区为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风蚀较弱,神农架位于亚热带且没有大面积冰川分布,冰蚀地貌基本不发育,据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主要

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

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

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涉县王金庄地处太行山区,是缺土少水的石灰岩山区,“山高坡陡、石厚土薄、十年九旱”。

数百年间,当地人创造出了独特的石堰梯田形式(图甲)。

石堰梯田具有很强的蓄水保土能力,主要种植谷子、花椒、玉米、大豆、小麦等耐旱作物,采用间作、套作、轮作、混作等种植模式,形成了高效山地雨养农业生产方式。

“没修梯田,先建庵子”,当地村民就地取石,不用泥灰,在梯田中建起了许多石头庵子(图乙)。

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2019年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下表为不同年份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1)阐述王金庄石堰梯田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作用。

(2)分析王金庄村落建在山下谷地中的原因。

(3)简析石庵的主要功能。

(4)描述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用地类型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变山坡为梯田,改造了地形,使局部平坦;加厚了土壤层,利于农业生产;调节了水的时空分配,降低了坡面雨流流速,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土壤层中的水分等。

(2)气候较干旱,水资源不足,山谷中可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资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土层厚,耕地集中,便于耕作;利于房屋的修建和聚群:

利于交通线路的修建,交通较为便捷等。

(任三点)

(3)梯田距离较远,田间劳动时间长,提供休息、进餐场所、是躲避风雨、看护庄稼的场所等。

(4)变化:

草地大幅减少,林地大幅増加;梯田系统明显下降,建筑用地增加等。

原因:

从政策调整、劳动力变化、人口增长、自然灾害等角度思考,如退耕还林、村落人口増加、农业青年劳动力流失、洪涝灾害损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一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为情境内容,以简洁的文字和新颖的图示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学生获取文字、图像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