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220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之前各方纷纷预测其影响,其中可信的是

A.气象组织称是近十年来天气变化相对平稳的一年

B.NASA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定位系统可能短时间失灵

C.英国兰开夏大学科将面临瘫痪

D.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全球粮食生产将面临全面减产

【答案】B

【解析】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之前各方纷纷预测其影响,太阳活动对气候有影响,气象组织称是近十年来天气变化相对平稳的一年,A不可信。

NASA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定位系统可能短时间失灵,B可信。

太阳活动不影响电网,C不可信。

太阳活动对气候有影响,有的地方降水增加,有的地方降水减少,不会是全球粮食生产将全面减产,D不可信。

点睛:

太阳活动高峰年,对地球的影响较强。

黑子活动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和降水有相关性。

有的地方降水增加,有的地方降水减少。

耀斑活动可导致无线是信号中断或消失,不影响有线通讯,不影响电网设施。

当月球运行到恒星或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

2017年12月3日20时,有人目睹了月亮遮掩恒星毕宿五(距离地球65光年)的全过程。

完成下面小题。

2.毕宿五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地月系

3.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判断,下列最不易被人们在暗夜中观测到“月掩星”现象的行星是

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

【答案】2.A3.A

【解析】

2.银河系的短半径约2.5万光年,毕宿五距离地球65光年,所属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A对,C错。

太阳系只有一颗恒星,太阳,B错。

地月系属于太阳系,D错。

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

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

完成下面小题。

4.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

5.“地下明灯”计划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土地利用规划B.地壳运动监测C.矿产资源勘探D.土壤肥力调查

【答案】4.B5.C

【解析】

4.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60千米地下。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3千米,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B对。

A、C错。

岩石圈是外部圏层,D错。

5.根据材料,“地下明灯”计划主要是用于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主要应用的领域是矿产资源勘探,不是矿产中地震波的波速不同,C对。

土地利用规划用GIS技术,A错。

地壳运动监测用GPS技术,B错。

土壤肥力调查用RS技术,D错。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青藏高原白天升温快的主要原因是

A.①较小B.②较大

C.③较小D.④较大

7.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将导致

A.①③增加B.②④减小

C.②③增加D.③④减小

【答案】6.D7.C

【解析】

.....................

7.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将导致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③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吸收的太阳辐射也增加,②增加。

C对。

①减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④减小,A、B、D错。

点睛:

青藏高原白天升温快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较大,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也增加。

将导致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沥青砂是在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砂岩,内含有沥青、水、沙、粘土等物质,可以用来生产液体燃料,其储量远大于常规石油的探明储量。

完成下面小题。

8.按岩石的成因分,沥青砂属于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9.在人类发展阶段中,沥青砂的大规模利用是

A.农业社会阶段B.工业社会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8.C9.B

【解析】

8.沥青砂是在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砂岩,按岩石的成因分,沥青砂属于沉积岩,C对。

侵入岩、喷出岩是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岩,A、B错。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错。

9.在人类发展阶段中,沥青砂的大规模利用是工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B对。

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不能利用,A错。

后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划分标准不同,都是发达国家目前所处的阶段,C、D错。

读世界某区域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该地区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11.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使该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B.使沿岸港口冬季封冻期延长

C.使沿岸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D.使沿岸地区森林带向北延伸

【答案】10.C11.D

【解析】

10.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有许多幽深的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

导致该地区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C对。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不能形成峡湾地貌,A、B、C错。

11.图示洋流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是暖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森林带向北延伸,D对。

单一暖流不能形成世界著名渔场,A错。

使沿岸增温,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港口冬季封冻期缩短,B、C错。

钴是一种高熔点和稳定性良好的金属矿物,甲处的沉积岩层中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含钴矿床。

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钴矿属于

A.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

C.可再生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

13.甲地的钴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大致是

A.板块张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沉积作用

B.板块张裂-外力侵蚀-岩浆活动-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板块张裂-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沉积作用-板块张裂

【答案】12.B13.A

【解析】

12.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钴矿属于矿产资源,B对。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根据再生属于划分的,C、D错。

生物资源不包括矿产,A错。

13.读图,甲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钴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大致先是板块张裂,岩浆活动喷出或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

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受外力侵蚀,碎屑物质在低洼处经沉积作用,积聚在沉积岩层中,A对。

B、C、D错。

点睛:

按自然属性,或划分矿产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按再生属性划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金属矿产形成多是与岩浆活动有关。

“波浪谷”是陕西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又称红砂岩峡谷,其岩层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白垩纪之间。

右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4.二叠纪到白垩纪间地球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除恐龙外,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

A.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B.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C.古老两栖类和孢子植物D.原始鱼类和蕨类植物

15.下列要素间的作用最能体现“波浪谷”形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4.A15.C

【解析】

14.二叠纪到白垩纪间地球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除恐龙外,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A对。

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50﹪以上,B错。

陆上孢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衰退,C错。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

15.“波浪谷”是丹霞地貌,又称红砂岩峡谷,位于陕西省。

主要外力应是流水侵蚀,最能体现“波浪谷”形成的是丙,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对。

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生物影响小,A错。

乙气候中降水因素与径流有关,不是直接影响,B错。

土壤不是地貌形态的成因,D错。

下图为某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我国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17.当副高长时间停留在该区域时,下列判断可信的是

A.东北地区多暴风雪B.北方多沙尘暴天气

C.长江流域炎热干燥D.淮河流域阴雨绵绵

【答案】16.B17.D

【解析】

16.图示为雨带与高压脊线的关系,此时甲地位于高压脊北侧,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偏南风,B对。

A、C、D错。

17.当副高长时间停留在该区域时,属于副高势力较弱,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的时间长,淮河流域阴雨绵绵,D对。

东北地区降水少,A错。

北方是夏季,但降水少,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春季,B错。

长江流域是连阴雨天气,C错。

气候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

下图为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天气B.地形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19.二十世纪以来,甲线最有可能的变化趋势是

A.南移B.北移C.东移D.西移

【答案】18.B19.B

【解析】

18.影响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盆地地形闭塞,受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入春时间早。

南边海拔高,全年皆冬。

西侧、北侧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所以入春晚。

B对。

天气、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因素,A、C、D错。

19.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气温升高,甲线最有可能的变化趋势是北移,B对。

A、C、D错。

点睛:

塔里木盆地受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入春时间早。

南边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全年皆冬。

西侧、北侧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所以入春晚。

读兰州市城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兰州市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科技

21.兰州城市形态呈

A.放射状B.网格状C.棋盘式D.条带状

【答案】20.A21.D

【解析】

20.读图,兰州位于山谷中,南北两侧是山地。

城区和主要交通线沿谷地延伸,影响兰州市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

气候、河流、科技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21.兰州城市分布山谷中,受地形限制,城市功能区沿河流两岸分布,城市形态呈条带状,D对。

放射状、网格状、棋盘式聚落形态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B、C错。

棉花具有喜热、好光、耐旱的习性,生长周期约8个月,采摘期的降水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的品质。

读某国棉花生产区的气候资料图及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占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22.该棉花产区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3.该地棉花播种时间可能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

【答案】22.B23.D

【解析】

22.该棉花产区的7月份气温最低,最冷月气温大于15℃,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C、D错。

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类型是热带草原带,B对。

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A错。

23.该地棉花播种时间可能在9-10月,南半球进入雨季,对应北半球春季,D对。

3-4月约是开花期,5-6月进入旱季,吐絮期,7-8月是旱季,采摘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