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综合二.docx
《必修三综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综合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综合二
生物必修三综合题
1、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3.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传入神经末梢和传出神经末梢
B.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都是由b流向a、c
C.甲图中的①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单向传导
D.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a、c为兴奋部位
4.下图中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乙中a、c为兴奋区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甲→乙
D.图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5.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中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2②处Na+通道开放;④处K+通道开放
6.图1为反射弧结构图,图2为图1中②的局部放大图(其中ab=bd),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若刺激图2中的c点,电流表只偏转一次,同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若切断④,刺激③,在①处会测到电位变化,刺激⑤,E会发生反应
C.若刺激图2中的b点,兴奋会同时到达a、d两点,电流表不会偏转
D.刺激图1中的B点,E产生反应,这一过程为非条件反射
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反射进行神经调节
C.人憋尿的现象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
D.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8.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
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増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9.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10.《战狼2》电影中小女孩帕莎是感染“拉曼拉”病毒后自行痊愈者,医生从她的血清中检测到“拉曼拉”抗体,这种抗体是终结这场瘟疫的希望。
冷锋在保护帕莎撤退时,误闯“拉曼拉”疫区而感染病毒,后来被同行的援非医生救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电影剧情发展心跳加快,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猜测冷锋被治愈是用了帕莎的血清,这是一种被动免疫
C.冷锋在感染“拉曼拉”病毒后,其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发挥作用
D.帕莎在自愈过程中,有记忆细胞的参与
11.下面三幅图为生命活动调节常考图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图2、图3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B.图1与图3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分别是体液和组织液
C.图3中X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a处有感觉
D.图3比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
12.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只有体液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B.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
C.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
D.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合成,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1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吞噬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B细胞及T细胞的形成
14.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时,可能会感染蛇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
1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细胞水平看,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C.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原理是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
D.“瓜熟蒂落”的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均起调节作用
17.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②⑤⑦B.②⑤⑧C.①②③⑤⑧D.①③④⑥⑦
18.如图表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导致物种进化
B.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曲线II表示蝗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则a点后可能是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引起的变化
D.若a点变化为干旱且干旱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生长,则该种群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
19.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
B.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
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2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丙图所示
D.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22.研究发现,浮萍可通过和其根部微生物形成的耦合系统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浮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了水华的发生。
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数量变化进行研究
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藻类生长
D.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该种价值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2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4.如图,仅就A、B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A可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可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B.若横坐标表示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A可表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B可表示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数
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A、B可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横坐标表示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量的变化,A可表示种内斗争的情况,B可表示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的变化
25.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分解者可完成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能量循环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般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26.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若B以A为食,则B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B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B.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移动以及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C.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做肥料,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D.经干旱环境的长期诱导,生物体会发生耐旱突变,抗旱能力增强
27.我国的许多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词或言语所涉及的生态学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
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8.下图是城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净化水体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若鱼、虾大量死亡,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加剧水体污染
C.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30.在菠菜地生态系统中,菠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菠菜地的碳循环在菠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菠菜的摄食量
2、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共8分)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
将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
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
第三步:
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32.(共5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_______,由图甲可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性。
(2)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反应敏感,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3.(共8分)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激素,左侧是⑥的分泌、运输途径局部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种激素的分泌体现了动物激素的__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___调节。
④和⑤是胰岛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二者相互__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2)激素⑥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血液中的③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②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说明________________。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下丘脑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信号分子为____________,当刺激a处时,引起该部位膜内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共7分)十几年前的大连湾前关村有一片荒水塘,野草横生,垃圾遍地。
近些年有关部门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目前,昔日荒水塘已被初步建设成为湿地生态公园。
下图是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
回答相关问题:
(1)炎炎夏日里,置身湿地公园,你会倍感凉爽、空气清新,满目植被、蛙鸟鸣声令人心情愉悦,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从荒沙坑到该湿地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演替。
(2)图中没有显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
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
(3)在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结成卵块),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图中的鱼类为人工投放,为确定各类鱼的合适投放量,养护工作者需要做的是:
___________。
35.(共7分)如左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流动值(单位为103kJ·m-2·a-1)。
右图为甲、乙两个水池中的各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1)左图中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包括_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左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增加右图中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水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
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
乙水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水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水体发臭。
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反馈调节。
(5)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
请分析说明: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9.5×106
X浓度(mg/L)
0.037
0.036
0.35
0.39
4.1
若每种生物都被相邻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__________。
36.(共5分)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
参考答案
1.D2.B3.B4.C5.B6.A7.D8.C9.D10.D11.A12.C13.D14.D15.C16.C17.B18.B19.C20.A21.B22.B23.D24.B25.C26.B27.B28.C29.C30.D
31.f、Y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ek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
32.吲哚乙酸极性运输两重Ⅱd
33.分级反馈拮抗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②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神经递质钠离子内流
34.间接(价值)与直接次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捕食和竞争物理等距取样确定投放各类鱼的环境容纳量
3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15.6%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光照绿藻(或食物)正
36.太阳能、热能有机物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