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083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4.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

25.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街市B.瓦肆C.夜市D.草市

26.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

“见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说:

“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A.“知行合一”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27.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在《法学阶梯》指出:

“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

”这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28.“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此项规定从客观上看

A.是当时法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的持续动荡

C.旨在维护共和制度,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律精神

30.下图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该现象产生都离不开工业革命的推动

B.体现了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D.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31.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习俗现象时说:

“……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

”为近代中国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文化的侵略B.维新思想的传播

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D.民主革命的胜利

32.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

“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

‘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更美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

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罗曼·罗兰旅行的国家应该是

A.美国B.中国C.苏联D.日本

33.1947年7月,美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乔治·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

文中指出:

“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一旦加以信仰,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取消。

但是,西方可以把它遏制在已经着了迷的国家领土之内。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发表“铁幕”演说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炮制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

34.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

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35.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40.(25分)雾霾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

“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

(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比较图一、图二,提出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政府应该保护各人的私有财产,保护……地主土地的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去经营他们的土地。

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无法交,但这不能视为农民取得了该地的所有权,待地主返回时,仍然可以管理他们的土地。

……实行一些改善民众生活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但在乡村中,对于最高租额的规定,佃农土地永佃权之保障,以及八小时工作与最低工资额的规定等,暂时都是无法执行的。

……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

 材料二各地党委……要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

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1946年5月4日《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目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

(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XX百科

材料二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

“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

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

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

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

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

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

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

——黄远庸《少年中国之自白》

材料二……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

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

……一人敌一国:

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

——史学家袁伟时

材料三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

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

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

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儿,民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