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地基坑工程监测方案312.docx
《2号地基坑工程监测方案3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号地基坑工程监测方案31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号地基坑工程监测方案312
目录
一工程概况4
1.1工程概况4
1.2地形地貌4
1.3工程水文条件4
1.4风险工程简介4
二监测目的、内容及方案制定依据4
2.1监测目的4
2.2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内容5
2.2.1监测范围5
2.2.2监测项目内容5
2.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5
三现场监控方案及技术措施6
3.1支护结构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6
3.1.1测点布置原则6
3.1.2测点制作要求6
3.1.3坡顶沉降观测方法7
3.1.4坡顶沉降数据观测技术要求7
3.1.5坡顶沉降数据处理及分析9
3.1.6坡顶水平位移观测方法10
3.1.7坡顶水平位移数据观测技术要求10
3.2地下水位监测11
3.2.1测点布置原则及观测点的制作要求11
3.2.2观测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11
3.3现场巡视11
四报警指标及监测频率11
4.1控制标准确定原则11
4.2监测预警等级划分及应对管理措施s12
4.3监测周期和频率12
4.3.1监测周期12
4.3.2监测频率13
五监测信息报送方案13
5.1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13
5.2监测数据的报告与传输14
5.2.1监测日报14
5.2.2监测周报、月报的提交14
5.2.3警情快报15
5.2.4阶段性报告15
5.2.5监测总结报告15
5.3监测结果的报送16
5.3.1报业主、监理单位16
六监测单位及人员安排16
6.1监测单位16
6.1.1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16
6.2监测人员安排17
七质量保证体系17
7.1监测基本原则17
7.1.1系统性原则17
7.1.2可靠性原则17
7.1.3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17
7.1.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17
7.1.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8
7.1.6经济合理原则18
7.2质量保证控制18
7.2.1测试方法18
7.2.2测试仪器18
7.2.3监测点保护18
7.3管理制度建设19
7.3.1监测成果提交制度19
7.3.2技术管理制度19
7.4应急预案19
7.5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20
7.6质量和服务的承诺20
7.7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21
八结语22
附件23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郑新综合保税区)河东第七至第九棚户区施工总承包第八标段2号地位于郑州新郑市龙王乡内,商登高速与富航路交叉口西北角。
本工程为安置区,住宅楼均为高层,整体地下车库。
其中主楼为复合地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天然地基框架结构。
本基坑大致呈矩形,南北长约303m,东西宽约247m;拟建建筑物车库正负零的绝对高程为115.15m,车库位置基底标高详见图纸;场地原为耕地,场地较平坦,场地高程约为117.1~113.8m,基坑周边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2.2~11.4m(不包括电梯井及集水坑位置)。
1.2地形地貌
拟建建筑物位于郑州市龙王乡内,场地标高最大高差约6.0m,地层结构简单,本工程地貌单元为山前冲积。
1.3工程水文条件
据勘察报告,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3.8~10.0m(绝对标高109.10m),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幅约1.0m,地下水位于基底以上,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进行基坑降水。
1.4风险工程简介
根据JGJ120-2012和GB50202-2002的规定,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内容及方案制定依据
2.1监测目的
1、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通过将施工监测结果与预估值作可验证原开挖施工方案的正确性,或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附加施工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2、为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以便于优化设计、指导施工。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很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靠现场监测数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依据;
3、对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荷载、施工条件变化实施系统监控以防不测。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安全。
基坑稳定尤为重要,施工和监测同步进行,工程监测确保了安全施工,通过对监测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外荷载和内力及变形特征,而且可以认识施工阶段结构荷载的分布和传递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及深层土体的运动规律,对整个基坑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对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为基坑开挖和调整设计、施工参数提供依据,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性。
2.2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内容
2.2.1监测范围
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本次监测范围为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等为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
从本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开始进行监测,至基坑回填为止完成本次监测工作,其监测工作周期暂估为180天。
2.2.2监测项目内容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郑新综合保税区)河东第七至第九棚户区施工总承包第八标段2号地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图设计》方案要求结合本公司多年从事基坑监测工作的经验总结,对本基坑工程开展如下监测项目。
本工程的具体监测项目为:
1、支护结构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
2、地下水位;
3、现场巡视。
2.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9)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合村并城建设项目河东第七安置区2号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河南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三现场监控方案及技术措施
3.1支护结构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
3.1.1测点布置原则
(1)观测点布置原则: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对本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坡顶埋设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点,坡顶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点为共用观测点,原则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共布设设置55个测点,编号PDC01~PDC55。
(2)点位附近均作上明显标记(标记点号,涂上红油漆),以便长期保存。
(3)观测点在埋设时应注意避开障碍物并保证有足够的准确立尺的空间。
(4)具体点位布置结合现场实际布设观测点。
3.1.2测点制作要求
(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埋设
基准点布设于工程建设影响区外,一般为开挖边界100米之外。
优先考虑设立在基础好,沉降稳定,便于施测,便于保存,稳固的永久性建筑物上,也可以埋设于在变形影响区域外的原状土层上,工作点的选取应视观测点与基准点的距离而定。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采用标准地表桩,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可视现场情况使用施工单位或其他已有的精密水准点。
图3.1基准点埋设示意图(单位:
mm)
注:
1-盖板;2-地面;3-保护井;4-素土;5-混凝土;6-压实土。
(2)测点埋设方法
观测点一般埋设于能明显反映基坑变形的支护结构关键部位,且便于观测。
观测点的制作方法如下:
支护结构为混凝土结构,对于混凝土结构上的观测点,采用在结构上钻孔后埋设点位标志的方法;测点采用Ф20钢筋,先用冲击钻在支护结构坡顶上成孔,在孔中装入Ф20钢筋测点(钢筋测点上有“十”字丝),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锚固剂进行固定(测点固定部位做成螺纹)。
3.1.3坡顶沉降观测方法
(1)观测方法及仪器
水准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文件。
3.1.4坡顶沉降数据观测技术要求
基准网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1。
表3.1垂直位移基准网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
项目
限差
1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0.5毫米
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15毫米
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3
毫米(n为测站数)
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4
毫米(n为测站数)
5
视线长度
30米
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0.5米
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1.5米
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5米
监测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见表3.2。
表3.2监测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
项目
限差
1
监测点与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1.0毫米
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30毫米
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6
毫米(n为测站数)
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8
毫米(n为测站数)
5
视线长度
50米
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0米
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米
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米
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观测顺序:
往测:
后、前、前、后,返测:
前、后、后、前。
根据使用仪器徕卡DNA03的精度是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为0.3mm,同时考虑本工程监测点是按照三等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视线长度≤50m,一般附合路线线路长约1km左右,则在该路线上的测站数为:
站
各测站高程中误差为:
mm
在本线路中最弱点将是第5站,即n=5,其单向观测最高程中误差为:
mm
当采用往返观测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
mm
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沉降变形监测要求。
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
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
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
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3.1.5坡顶沉降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传输及平差计算
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
平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