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772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真题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

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

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iǎn)

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

【答案】C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牟取(móu)。

天伦之乐。

B禁锢,顶礼膜拜(mó)。

D嗔视(chēn),呕心沥血。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答案】C

【解析】A项:

随声附和:

和:

声音相应。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贬义)B项:

忍俊不禁:

忍俊:

含笑;不禁:

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D项:

栩栩如生:

栩栩:

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答案】A

【解析】A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B.“几个”指代不明确,既指学校,也可指校长,产生歧义;C.“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D.分句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应互换。

4.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

(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

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如“青芜如毯”对应③“诗是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①“诗是千缕缤纷……”;“花叶相辉”对应④“诗是红叶清风……”。

所以选B。

5.诗词默

(1)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6)龚自珍《己亥杂诗》“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

(1)烽火连三月

(2)柳暗花明又一村(3)择其善者而从之(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落红不是无情物,

6.走进名著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______。

(2)《名人传》的作者是,小说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才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伟人的。

【答案】

(1).关羽

(2).符合题意即可

7.仿写:

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

,;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

【答案】示例:

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8.语言的实际运用。

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

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

王涛向120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急救中心:

(2)对刘明的父亲:

【答案】示例:

急救中心吗?

我同学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请你们赶快救救他,好吗?

示例:

叔叔,您好,我是刘明的同学王涛。

刘明右腿受伤了,我已经拨打了120,请您直接到医院去看他。

二、阅读能力考查

(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

(4)略无慕艳意(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15.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1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12.

(1)汤:

热水。

(2)被,通“披”,穿着。

(3)敝破旧(4)略无:

毫无

13.

(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4.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15.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

16.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沙尘暴?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7.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1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20.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21.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7.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18.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

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19.议论;作用:

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0.“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

事例:

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21.示例: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

“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

”乔老答:

“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

“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

2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3.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25.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6.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22.B【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概括。

全文共六段,通读全文可知,第一段尾句“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其它几项或为分论点,或表意不够明确。

故答案为C。

23.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4.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5.①引出文章的话题“让人”。

②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6.符合题意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

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

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27.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8.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29.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30.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

“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

从、吠、休、炙、苗。

示例:

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答案】27.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8.例:

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

29.写苍劲有力的方块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0.答案示例:

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四、写作能力考查

31.请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

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不该丢失的友谊

它真的离我远去了吗?

它真的不属于我了吗?

它真的被我弄丢了吗?

也许是真的丢了.

它没有形状,没有味道,可是却有许多种感觉,而它也就深深地住在我内心的深处.它曾激励着我,使我不断进步;影响着我,驾驭我每天的心情;亲近着我,使我与它难舍难分.

也许它的丢失于一次争吵,于我脾气的暴躁,于我不肯说一声“对不起”.于我一时的冲动.它的丢失使我的心情出了多云,没有了昔日的阳光灿烂,没有了像滚烫的小茶壶冒着泡泡的快乐,总而言之它的丢失使我失去了一切快乐.所以我一定要找回它,因为在我脑海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不该丢失.

在默默中拥有了一个找回它的计划,我找到丢失它的地方,可我却无法将它找回,因为我张不开口,我心里像有两个不同想法的人在打斗着,不分胜负,可最终是选择了找回.我利用课下时间,传了一张纸给她,约她出去,刚开始她还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出去了,我把她拉到了一边,很严肃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说完之后,我俩的眼睛都模糊,眼泪在眼里不停地打转,最后四颗晶莹的泪滴掉在了地上,我获得了她的接受,完成了一直以的计划,也终于说出了“对不起”这三个字.

就这样它又回到了我身边,陪伴着我,跟随着我,它就是友谊,是我与同桌最真诚的友谊,最难忘的友谊,最舍不得失去的友谊。

它的曾经丢失,使我更珍惜我俩的友谊,而且我还要改一改我那冲动的臭脾气,保护那份友谊,让它地久天长,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