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389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docx

单元检测四A湘教版必修2课件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2009年7月8日,G8峰会在意大利城市拉奎拉开幕,全球气候问题提上峰会议程。

据此回答2~3题。

2.G8峰会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

C.城市的“热岛效应”D.酸雨危害

3.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读图回答4~6题。

4.大量污水不进沼气池而排入河流,日久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缺氧死亡

B.污水有毒,鱼类中毒死亡

C.污水较脏,鱼类得病死亡

D.污水成分复杂,鱼类一时难以适应而死亡

5.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

其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C.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6.“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 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8.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9.在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示意图中,④表示(  )

A.毁林开荒B.人口增加

C.土质疏松D.土壤肥力下降

央视网报道:

英国德文郡的莫德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

购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

根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活动的原因的是(  )

A.塑料袋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石油

B.塑料袋不易腐烂,易造成污染

C.塑料袋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D.塑料袋不结实,不方便使用

11.使用可降解的淀粉袋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4~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3.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行为能较好地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5.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

16.美国政府表示将不承担《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削减CO2排放量的义务,遭致世界各国的一致批评和抗议。

美国政府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发展的观念 ②公平的观念 ③环境的观念

④权利的观念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回答17~18题。

17.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18.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19~20题。

19.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0.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CO2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2.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分)

材料一 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材料二 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

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农村工业污染蔓延和(  )

A.农业自身污染B.化肥污染

C.农药污染D.畜禽粪便污染

(2)环保专家预言:

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

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3)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薄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

为什么?

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现在的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4)张俐娜教授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23.读“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发展援助、环境保护和清洁水源所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B.天然气

C.水电D.太阳能

(3)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 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国家

GDP

(十亿美元)

碳排量

(千吨)

碳均GDP

(千美元每吨)

美国

11712.48

6049435

1.936

日本

4608.14

1257963

3.663

中国

2253.941

5012377

0.450

印度

667.342

1342962

0.497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___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____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_____的观念和______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__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1.C [上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水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因此选C。

]

2.A [G8峰会上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因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

]

3.D [“全球性”反映了广泛性、普遍性,但不代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具有。

]

4.A 5.C 6.D [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农业。

第4题,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河流,使藻类大量繁殖,集中于水体表面,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水中的鱼类大量窒息死亡。

第5题,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提高蔬菜产量;CO2还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第6题,联系生态农业的含义不难得出答案。

]

7.B 8.B [读图定位和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7题,由图中城镇变迁分析可知:

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第8题,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

9.D [水土流失之所以能造成单产下降就是因为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

]

10.D 11.B [第10题,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因为在生产时会消耗大量石油,在使用后会造成严重污染等,而不是因为使用不方便、不结实。

第11题,淀粉袋、纸袋、棉麻袋可降解,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又不会污染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12.B 13.D [据图可以判断1954~1976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随着湿地面积的缩小,同江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将会加大。

]

14.C 15.C [第14题,本题考查了循环经济的表现。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易造成大气污染,集中填埋会造成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第15题,本题考查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垃圾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必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16.B [美国政府拒不承担《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义务,违反了公平的观念和环境的观念。

]

17.D 18.A [第17题,“循环经济”就农业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对资源能循环利用;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业是一种生态农业,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养桑树,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循环经济”。

第18题,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

19.B 20.C [材料中的“低碳”是指降低CO2在大气中的含量,以应对全球变暖,具体措施如:

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等。

]

21.

(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

(3)环境污染

(4)A.②③ B.①④ C.⑤⑥ D.⑦⑧

解析 从图中可提取下列信息:

①人类系统和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遵循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两种,因此,环境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思考时要注意联系人类行为的过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

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

22.

(1)A 

(2)普通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约需2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长期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3)不可行。

焚烧时会产生最强毒性、致癌的二恶英,污染大气。

处理方法:

筛出土壤中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种。

 (4)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生物降解,使农作物增产。

解析 本题是关于农用薄膜和一次性快餐盒等塑料制品的利用和处理的主观分析题,现在很多塑料制品具有难以降解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分解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给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解决的方法主要是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并以易降解产品来替代,从末端做好塑料制品的回收工作。

23.

(1)发展的观念 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2)A

(3)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包含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

(3)可持续发展重在“可持续”,注重区际之间、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

24.

(1)变小 减少

(2)公平 环境

(3)上升 中国

(4)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变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

(2)题,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破坏了环境,影响了沿海低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权利的观念、公平的观念和环境的观念。

第(3)题,读表即可。

第(4)题,要减少CO2的排放应采取包括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