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45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5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VOC主板设计规范.docx

EVOC主板设计规范

研研祥智能

制定单位:

研祥智能RD中心

制定人员:

刘君玲

制定日期:

2008.7.14

 

更改历史记录

版本

修改内容

修改日期

A0

Initialrelease

2008.7.19

 

 

 

第1章前言

1.1目的是将硬件设计规范化

为了使大家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以及达到EVOC项目设计的规范性,硬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应遵循硬件开发流程规范文件执行。

不仅如此,硬件开发设计到技术的应用、器件的选择等,必须遵照相应的规范化措施才能达到质量保障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技术的采用要经过项目评审组的评审,开发过程完成相应的规定文档,另外,常用的硬件电路设计要参考标准化功能模块进行设计。

1.2设计流程

EVOC项目开发流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逻辑工程师的职责如下表所示:

 

1.3基本技能和素质

硬件工程师应掌握如下基本技能:

a.由需求分析至总体方案、详细设计的设计能力.

b.熟练运用设计工具,设计原理图以及在试样过程出现问题时debug的能力.

c.掌握常用标准化模块电路的设计能力,如CPU、南桥、北桥、I/O、显示和Audio等模块.

d.文档的写作技能.

e.接触供应商、保守公司机密的技能.

硬件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具有以下素质:

a.硬件工程师应勇于尝试新的先进技术之应用,在产品硬件设计中大胆创新,责任心强,注意细节,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犯跟以前类似的错误.

b.坚持采用开放式的硬件架构,把握硬件技术的主流和未来发展,在设计中考虑将来的技术升级.

c.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成熟技术,保持产品技术上的继承性.

d.在设计中考虑成本,控制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达至最优.

e.技术开放,资源共享,促进公司整体的技术提升.

 

第2章一般元器件设计规范

2.1电阻功能及应用规范

我们EVOC目前用的电阻主要有:

片状电阻;热敏电阻;贴片网络电阻;压敏电阻

A)电阻的常用作用:

a.上拉,下拉;

b.组成RC回路;

c.与其他元件串联起来起分压作用;

d.于其他元件并联起来起分流作用;

e.与LED串联起限流作用.

在电路设计时,总是遇到上拉(或者下拉)电阻,为什么需要上拉(或者下拉)电阻呢?

1、当TTL(5V)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或OD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PS: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B)0欧电阻作用

我们经常在电路中见到0欧的电阻,既然是0欧的电阻,那就是导线,为何要装上它呢?

其实0欧的电阻还是蛮有用的。

大概有以下几个功能:

①做为跳线使用。

这样既美观,安装也方便。

②在数字和模拟等混合电路中,往往要求两个地分开,并且单点连接。

我们可以用一个0欧的电阻来连接这两个地,而不是直接连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地线被分成了两个网络,在大面积铺铜等处理时,就会方便得多。

附带提示一下,这样的场合,有时也会用电感或者磁珠等来连接。

③做保险丝用。

由于PCB上走线的熔断电流较大,如果发生短路过流等故障时,很难熔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事故。

由于0欧电阻电流承受能力比较弱(其实0欧电阻也是有一定的电阻的,只是很小而已),过流时就先将0欧电阻熔断了,从而将电路断开,防止了更大事故的发生。

有时也会用一些阻值为零点几或者几欧的小电阻来做保险丝。

不过不太推荐这样来用,但有些厂商为了节约成本,就用此将就了。

④为调试预留的位置。

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安装,或者其它的值。

有时也会用*来标注,表示由调试时决定。

⑤作为配置电路使用。

这个作用跟跳线或者拨码开关类似,但是通过焊接固定上去的,这样就避免了普通用户随意修改配置。

通过安装不同位置的电阻,就可以更改电路的功能或者设置地址。

2.2电容功能及应用规范

A)常用电容分为MLCC(NPO,C0G,X7R,X5R,Y5V…)、电解电容(铝,钽,

OS-CON,Poscap)、瓷片电容等几类。

B)电容的作用:

滤波,去耦合(LC),旁路,AC耦合,调谐,RCdelay,储能等(旁路是把输入信号中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而去耦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防止干扰信号返回电源)。

C)电容使用时需考虑

1)耐压(对于钽电容,要降额到50%使用(就是说10V耐压值的钽电容只能用到5V以下的电路),此时其失效率才在10ppm下;对于POS-CAP,如果电压标称值大于10V,就要降额到80%使用,如果电压标称值小于10V,就要降额到90%使用。

另外,MLCC电压可以不用降额;对于rubycon的铝电解电容,只要电路中电压的峰值不超过电容的额定电压即可。

12V的电路使用16V的电容,5V的电路使用6.3V的电容都是没有问题的)

2)BUCK电路的输入电压端电容要重点考虑纹波电流,输出电压端电容考虑ESR值,

3)寿命

4)温度变化曲线

5)频率变化曲线

D)高频等效电路

E)串并联特点

 

inParallel

inSeries

C

 C1+C2

 C1XC2

C1+C2

ESR

 ESR1XESR2

ESR1+ESR2

ESR1+ESR2

V

lowerofthetwovalues

lowerofthetwovalues

DF

higherofthetwovalues

higherofthetwovalues

RC

increaseinripplecurrentcapability.

lowerofthetwovalues

我们选择电容的标准:

1.尽可能低的ESR值;

2.尽可能高的电容谐振频率值。

2.3电感功能及应用规范

A)电感的作用:

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

在电子线路中,电感线圈对交流有限流作用,它与电阻器或电容器能组成高通或低通滤波器、移相电路及谐振电路等;

电感在电路最常见的作用就是与电容一起,组成LC滤波电路。

我们已经知道,电容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本领,而电感则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

如果把伴有许多干扰信号的直流电通过LC滤波电路,那么,一部分交流干扰信号将被电容消耗掉;变得比较纯净的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其它的交流干扰信号也被变成磁感和热能消耗掉,频率较高的最容易被电感阻抗,这就可以抑制较高频率的干扰信号。

B)电感与磁珠区别:

电感是储能元件,而磁珠是能量转换(消耗)器件

电感多用于电源滤波回路;磁珠多用于信号回路,用于EMC对策,磁珠主要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干扰,而电感用于这方面则侧重于抑制传导性干扰。

两者都可用于处理EMC、EMI问题。

磁珠是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象一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DDRSDRAM,RAMBUS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而电感是一种蓄能元件,用在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50MHZ。

2.4二极管功能及应用规范

A)二极管分类:

目前EVOC用到的二极管有TVS二极管、电压基准二极管、贴片二极管、贴片肖特基二极管、稳压二极管。

B)主要特性:

单向导电特性

C)二极管应用:

常用二极管作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即只让交流电的正半周(或负半周)通过,再用电容器滤波形成平滑的直流。

很多线路的电源部分都是这样的;二极管也用来做检波器,把高频信号中的有用信号“检出来”,老式收音机中就会有一个“检波二极管”;除此之外,二极管还常用在稳压电路和各种调制电路中。

D)在主板的电路设计中,二极管经常在电路中起保护作用

2.5晶体三极管功能及应用规范

三极管:

三极管是模似电子中最常用的一种元器件,它的三个管脚分别是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是简称为b极,c极和e极。

就其内部来分可以分为PNP型和NPN型。

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变化越大,集电极电流IC变化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变化越小,集电极电流变化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IC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β=ΔIC/ΔIB,Δ表示变化量。

)。

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在主板电路上主要是用作电子开关,另外它还可以配合其它元件构成振荡器,在有些电路中也具有稳压的作用。

2.6MOS管功能及应用规范

场效应管的名字也来源于它的输入端(称为gate)通过投影一个电场在一个绝

缘层上来影响流过晶体管的电流。

事实上没有电流流过这个绝缘体,所以FET管的GATE电流非常小。

最普通的FET用一薄层二氧化硅来作为GATE极下的绝缘体。

这种晶体管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

A)场效应管特点:

1.输入电阻大;

2.噪声低,温度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

3.便于集成化;

4.放大能力差。

B)主板上的应用主要是开关作用和电平转换

C)MOS管和三极管的选择原则:

1、信号是大电压、电流提供能力弱则选MOS管,小电压、电流提供能力大可

以选三极管;

2、MOS管的导通内阻很小,三极管的导通内阻较大,不同的场合对此要求不

同;

3、MOS管温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好,在工控机上,从稳定性考虑应选MOS

管;

4、MOS管的噪声系数小,输入信号噪声大时,可以选用MOS管。

如果用三极

管需要在输入端做滤波处理;

5、MOS管的放大系数不如三极管,所以放大电流较大时可以选三极管,放大

系数大MOS管较贵;

6、MOS管的功耗小,在工控机上等对电源管理要求高的地方可以多多使用,省电。

第3章I/O接口设计规范

3.1COM口原理及设计规范

3.1.1)RS232/RS422/RS485工作原理

COM口即串行通讯端口。

微机上的com口通常是9针,也有25针的接口。

通常用于连接鼠标(串口)及通讯设备(如连接外置式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

3.1.2)接口IC器件选型

3.1.3)COM口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A)除EC5及以下的板子(EC4,EC3,104等)插针接口可以使用PIN间距2.00mm的,其它主板全部使用2.54mm的接口;

B)对于多个COM口,有4个以上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