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20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届山东省临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H1C12N14O16Na23Mg24AI27S32CI35.5K39Ca40Mn55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不相同

D.碳素钢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气溶胶为胶体分散系,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B.钠与熔融的盐反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单质;C.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D.碳素钢是合金,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不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选项A正确;B.钠与熔融的盐反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单质,所以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选项B正确;C.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漂白纸浆的原理不相同,选项C正确;D.碳素钢是合金,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不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物质成分、物质变化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解题关键在于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雨水,酸雨长时间放置,酸性变强

B.用排空气法收集NO

C.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可以快速制氨气,经氯化钙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氨气

D.2NH3+Cl2=6HCl+N2,因此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答案】D

【解析】

A、pH<5.6的雨水叫酸雨,硫酸型酸雨长时间亚硫酸会被氧化成硫酸,酸性变强,故A错误;B、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故B错误;C、氯化钙与氨气反应生成配合物,所以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故C错误;D、反应Cl2+2NH3═N2+6HCl,生成HCl与氨气会出现白烟,所以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故D正确;故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A

B.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2NA

D.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有1molFe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铵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

B选项羟基是不带电的,氢氧根离子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D选项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中有正2价的铁和正3价的铁,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SO3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2NA

B.80mL10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分子数为0.2NA

C.标况下11.2LNO和11.2LO2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为NA

D.KClO3+6HCl=KCl+3Cl2↑+3H2O生成3molCl2转移5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B、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盐酸不能反应完,则生成的氯气分子个数小于0.2NA个,选项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于一氧化氮与氧气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0.5mol氧气与0.5mol一氧化氮混合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得气体分子数小于NA,选项C错误;D、根据价态归中规律分析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知,生成3molCl2转移5mol电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VmL某Na2SO4溶液中含agNa+,取出V/4mL溶液稀释成4VmL后,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5/69Vmol·L-1B.125a/Vmol·L-1C.125a/46Vmol·L-D.125a/92Vmol·L-1

【答案】D

【解析】

VmL某Na2SO4溶液中含agNa+,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所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是,则硫酸根的浓度是。

取出V/4mL溶液稀释成4VmL,即稀释了16倍,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D。

6.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反应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K2Cr2O7②还原性:

Cl->Cr3+③每生成1molCl2,电子转移为6mol④CrCl3是氧化产物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且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氧化剂或还原剂化合价变化情况来判定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

【详解】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氯元素被氧化,铬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K2Cr2O7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CrCl3是还原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

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每生成3molCl2,反应转移6mol电子;

①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氧化剂是K2Cr2O7,故①正确;               

②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因此还原性:

Cl->Cr3+,故②正确;

③化学反应中每生成3Cl2,电子转移为6mol,每生成1molCl2,电子转移为2mol,故③错误;

④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CrCl3是还原产物,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检验K+的存在B.干燥氯气.

C.分离酒精与水D.蒸发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A.检验K+,应通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为紫色,故A正确;B.干燥氯气时,气体应长进短出,否则不能起到干燥作用,故B错误;C.水的进出方向错误,应从下端进水,故C错误;D.蒸发操作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否则易导致液体飞溅,故D错误;故选A。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1.0mol/LCuSO4溶液

把25g胆矾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B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

向该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

C

实验室制大量CO2

向稀硫酸中加入大理石

D

制备Fe(OH)3胶体

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加到热NaOH溶液中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25g胆矾是0.1mol,溶液体积是0.1L,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是1mol/L,A正确;B、检验硫酸根离子时首先加入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氯化钡,B错误;C、硫酸钙微溶,应该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错误;D、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名师点晴】该题是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和应用能力,注意评价的可行性、科学性。

注意理解评价角度:

①操作可行性评价:

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是否正确。

②经济效益评价:

原料是否廉价、转化率是否高,产物产率是否高。

③环保评价:

原料是否对环境有污染,产物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污染物是否进行无毒、无污染处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C.H2S在不同条件下既能表现还原性,也能表现氧化性

D.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Cr2O72-、CrO42-的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它们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也有一些是金属高价的氧化物,如Mn2O7,故A错误;

B、氧化剂是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有些物质虽具有氧化性但在具体反应中不一定表现其氧化性,故B错误;

C、H2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价可升高,表现还原性,H2S中氢的化合价为+1,化合价可降为0价,表现氧化性,故C正确;

D、Cr2O72-、CrO42-两者中铬的化合价均为+6价,没有化合价变化,因此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A装置制取乙酸乙酯B.利用B装置吸收氨气

C.利用C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D.利用D装置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酸,它们的溶解性很强,当导管口插入液面以下时易发生倒吸,故A错误;B.装置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引起倒吸,且上层的水会吸收NH3,防止NH3逸出,故B正确;C.石油分馏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D.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也能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D实验的设计原理的是正确的,通过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有气泡的现象说明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有浑浊出现说明生成了苯酚,故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但忽视了盐酸易挥发而混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

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

②电解质:

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位素:

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

C60、C80、金刚石、石墨

⑥同系物:

CH2O2、C2H4O2、C3H6O2、C4H8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