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9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docx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六只有生物答案解析

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理综卷(六)及生物解析

(150分钟 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将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和酶2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丙;实验三,将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2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丙。

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

                                 

A.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

B.小分子物质丙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

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2具有专一性

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右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x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3.昆虫附肢可分为基节、中节和梢节,各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

研究发现,a、b、c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育有关,a+、b+、c+为野生型基因,a-、b-、c-为突变型基因。

下图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发育到同一阶段的表现型。

据图分析,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a+仅影响梢节的发育

B.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

C.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

D.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

4.线粒体DNA分子通常是由H链和L链构成的环状双链。

该DNA复制时,OH首先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一段RNA作为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合成,一边取代原来的H链,被取代的H链以环的形式游离出来,由于其像字母D,所以被称为D环复制。

当H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老的L链、新的L链和老的H链各自组合形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线粒体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

B.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若此DNA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4个引物

D.D环复制过程中,H链和L链不同时完成复制

5.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热痛的感觉

6.右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D.t2~t4内,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腈纶和涤纶既属于化学纤维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钢化玻璃、有机玻璃均是硅酸盐材料

C.人工分子筛(多孔硅铝酸盐)可以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

D.钢制品、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铁、铝为活泼金属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蔗糖完全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分子数为2NA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1NA

C.将0.1molCl2通入含0.1molFeBr2的溶液中,被氧化的溴离子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是2NA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所需玻璃仪器为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B.除去Al(OH)3胶体中混有的K+的操作:

过滤、洗涤、干燥

C.通过测相同温度下饱和Na2CO3溶液和饱和Na2SiO3溶液的pH,比较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石蜡油蒸气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是否发生分解反应

10.

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中电极材料Ⅰ~Ⅳ均为石墨,上池为甲烷燃料电池,下池为“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HOOC—CHO)的装置。

关闭K后,电解池中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其中乙二醛与电极Ⅲ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池中,OH-向电极Ⅰ移动

B.电极Ⅱ上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4OH-

C.电极Ⅳ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OOC—COOH+2e-+2H+

HOOC—CHO+H2O

D.电极Ⅲ室中生成1mol乙醛酸时,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b

11.已知:

CH3CH

CH2+CO+CH3OH

M,N+CH3OH

M+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M含有相同的官能团B.N转化为M的反应为加成反应

C.可用酒精鉴别有机物M和ND.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8种(不含M本身)

12.298K时,向20mL用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中滴入标准浓度H2C2O4溶液,-lgc(Mn

)、溶液的pH与所加H2C2O4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曲线①为-lgc(Mn

)、②为pH。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中应该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B.KMnO4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0.1mol·L-1

C.草酸的浓度为0.01mol·L-1

D.滴定至V(H2C2O4)=60m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10-4mol

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K、L、M均是二元化合物,丙是三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b、d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M是常见的气体。

K是红棕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1mol·L-1的丙溶液的pH为2,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种元素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b>d

C.原子半径:

a

D.a、c形成的化合物为强碱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9题~第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比值

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4m/s

C.6m/s

D.8m/s

15.图示为按照实际测量结果所绘出的原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象。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Fe原子核的平均质量最小,则Fe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也最小

C.据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要放出核能

D.据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吸收能量

16.平行板电容器按如图所示连接,滑动变阻器A、B端与固定的电源相连(电源内阻不计),有电子(不计重力)以平行于电容器两极板的初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并穿出平行板间电场,则

A.若将滑片P缓慢上移,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带的电荷量减少

B.在保证电子都能穿出平行板间电场的情况下,板间电压越大,电子穿越平行板的时间越小

C.在保证电子都能穿出平行板间电场的情况下,板间电压越大,电子穿出平行板时的速度越大

D.若将滑片P缓慢下移,电子可能打到上极板

17.有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壳(厚度不计),其截面如图甲所示,O为球心,球壳P处开有半径远小于金属球壳半径的小孔。

以O点为坐标原点,过P点建立x坐标轴,A点是坐标轴上的一点,x轴上各点电势如图乙所示。

电子从O点以v0的初速度沿x轴方向射出,依次通过P、A两点。

关于电子从O到A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OP间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PA间电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在OP间运动时电子的电势能均匀增加D.在PA间运动时电子的电势能增加

18.图示为一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b为原线圈的一个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R0是定值电阻。

保持输入交变电压U1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电流表示数增大

B.当S置于a处时,向上滑动P,R0消耗的功率变大

C.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4倍

D.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S由a掷到b,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4倍

19.如图所示,宽度为d的有界匀强磁场竖直向下穿过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一质量为m的椭圆形导体框平放在桌面上,椭圆的长轴平行磁场边界,短轴小于d。

现给导体框一个初速度v0(v0垂直磁场边界),已知导体框全部在磁场中时的速度为v,导体框全部出磁场后的速度为v1,导体框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1,导体框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框离开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导体框进出磁场都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Q1=Q2

D.Q1+Q2=

m(

-

20.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如图所示,已知“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后,组合体在时间t内沿圆周轨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组合体轨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

则根据题中所给条件

A.可求出地球的质量

B.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C.可求出组合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D.可求出组合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2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为圆心,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

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若在A点小球抛出的同时,在C点以初速度v2沿BA方向平抛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并也能击中D点。

已知∠COD=60°,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两小球同时落到D点

B.两小球在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C.在击中D点前瞬间,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功率不相等

D.两小球初速度之比v1∶v2=

∶3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序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

分别以合力F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

(1)做该实验时,小车的质量应    (填“从较大值逐渐减小”“从较小值逐渐增大”或“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