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306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予 挚爱 纷至踏来 草长莺飞

B.缅怀 旋涡 怒不可遏 目炫神迷

C.演绎 浮躁 接踵而至 轻歌曼舞

D.偏辟 喧腾 川流不息 格物智知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一项是()

A.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D.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遏(è)制      遒(qiú)劲     深恶(è)痛疾

B.侏儒(rú)    盎(àng)然    不辍(zhuì)    殚(dān)精竭虑

C.狼藉(jí)    炽(chì)热     绯(fěi)红     摩肩接踵(zhǒng)

D.滞(zhì)留   踌躇(chú)    翘(qiáo)首    坦荡如砥(dǐ)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梦想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变为现实,否则梦想便会成为海市蜃楼,虚幻而缥缈。

C.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D.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它们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了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质量的同义语。

在同仁堂、全聚德、内联升这些老字号里,顾客经历的是闻名久远的老店传统,体验到的是百年不变的周到服务。

A.修改:

这些老字号,形成了产品、技艺或服务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世代传承

B.修改: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些老字号拥有了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C.修改:

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老字号的传统

D.修改: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这些老字号拥有了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每一棵树彷佛都睁开了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句中“灵魂”是名词,“给予”是动词。

C.“莅临”“高见”“见教”是敬辞,“家君”“拙作”“鄙人”是谦辞。

D.有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之为同义词。

例如:

坚定、坚强,时代、时期,恳求、请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

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

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

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

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

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

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

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

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

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

      。

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

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

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这样想着,我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7.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绣眼欢快鸣唱→_______→绣眼更加落寞→_______→ _______

8.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从描写角度)

(2)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从修辞角度)

9.联系上下文,补全第⑨段中“我”的心理活动。

10.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中芙蓉鸟“无视洞开的笼门”,没有离开的原因。

(链接材料)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节选自郑振铎《猫》)

11.文章第⑩段“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这样想着,我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学作品阅读。

一把伞的温暖

(1)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

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2)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

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3)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

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4)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

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

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5)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

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

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她,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6)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

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7)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

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

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

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8)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9)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小时。

(10)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

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

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

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11)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

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

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12)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

举伞的工人互相看了看各自的衣服,笑了。

他们迅速退开,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

(13)顾客一面吃饭,一面抬头打量这位肤色黝黑的工人。

工人虽然一直无奈地低着头,却始终不愿松开双手。

他像一个站岗的哨兵,紧握着手里的钢枪。

(14)赶去楼盘的工人们很快回到了餐馆。

此刻安坐伞下的顾客们,终于明白发生了何事。

他们端起自己的碗筷,自觉退到了大楼的屋檐下躲雪。

(15)轰隆隆的机鸣声震动了寂寥的冬天。

我坐在窗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被放倒的红伞。

这把脆弱的大伞,为忙碌在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短暂的温暖。

12.你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13.第(5)段主要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突出了女老板怎样的精神品质?

14.揣摩第(11)段画线句子“新来的客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1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6.赏析下面的句子。

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三、句子默写

1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善学者尽其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大略》)

(5)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昔日的“广厦”在中国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有家生活才能稳定,有家梦想才能持续,有家温情才能长久,家是港湾,家更是醉享天伦的乐土。

(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

(8)《汉乐府·长歌行》中“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为我们描绘出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优美生存环境,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营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栖居的良好氛围。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

“孰也?

”寔指梁上盗曰:

“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②罪。

寔徐③谕④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馁:

闹饥荒。

②归:

承认。

③徐:

慢慢地。

④谕:

告诫。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其人舍然大喜

B.相委而去   一狼径去

C.尊君在不   不似恶人

D.去后乃至   乃起整衣

19.参照示例,谈谈“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便”是“就”的意思,用“便”写出了友人听到陈太丘“已去”后发怒之快,体现了友人的暴躁、缺乏修养。

寔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2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定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22.读完两则短文,小金同学不禁感叹:

陈元方长大以后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13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3.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分别概括两阕的主要内容。

(4分)

答:

                                                                

24.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分)

答:

                                                                

25.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

(2分)

答:

                                                                

26.“风流人物”在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物?

(2分)

答:

                                                                

27.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六、语言表达

2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内容符合语境。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华美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摄影师,我就要用明媚的色彩,抓拍出她们的勃发的活力和妩媚的身姿。

        ,         ,           。

七、名著阅读

29.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A入到城里,买了些晚饭吃了,却踅到金枪班徐宁家,左右看时,没一个好安身去处。

看看天色黑了,A潜入班门里面。

是夜,寒冬天色,却无月光。

A看见土地庙后一株大柏树,便把两只腿夹定,一节节爬将树头顶上去,骑马儿坐在枝柯上。

悄悄望时,只见徐宁归来,望家里去了。

又见班里两个人提着灯笼出来关门,把一把锁锁了,各自归家去了。

早听得谯楼禁鼓,却转初更。

……A伏在厨房外张望时,见厨房下灯明,两个丫鬟兀自收拾未了。

A却从戗柱上盘到膊风板边,付做一块儿。

张那楼上时,见那金枪手徐宁和娘子正对坐炉边向火,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孩儿。

A看那卧房里时,见梁上果然有个大皮匣栓在上面。

房门口挂着一副弓箭,一腰刀,衣架上挂着各色衣服。

……徐宁收拾上床。

娘子问道:

“明日随直也不?

”徐宁道:

“明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用早起五更去伺候。

”娘子听了,便吩咐梅香道:

“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

”A自忖道:

“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子,便是盛甲在里面。

我若趁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闹将起来,明日出不得城,却不误了大事!

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

(1)这段文字是写A奉命到东京徐宁家里偷其祖传的雁翎甲,目的是什么?

(2)A是水浒好汉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__,绰号因______________而来。

(3)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让人物按照自己固有的感情逻辑和性格逻辑去行动。

请结合选文分析作者如何塑造A这一艺术形象的?

八、作文

30.作文

在尊重个性、崇尚自我的今天,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说“不”。

尽管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然而,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们需要清醒地对自己说“不”。

尤其是当我们把父母的忠告当作一种束缚,把老师的教诲当成一种说教,把同学善意的批评视为一种妒忌……此时,我们更需要对自己说“不”。

对自己说“不”,是正视自己弱点和错误的表现,这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善于自我认识的智慧。

请以“对自己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你曾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或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