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490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docx

《高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docx

高二语文

xcs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二生肖之说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上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学者们认为,《日书》中有关十二生肖的内容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巳为蛇。

辰、巳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十二生肖在当时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的时间差不多,而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可以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和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

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A.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B.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C.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

“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

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

“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

“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

“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群臣皆称万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亦加救靖加:

劝说

B.克复定襄克:

攻破

C.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赍:

赏赐

D.不虞官兵至也虞:

料想到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李靖“勇而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②尚得名书竹帛

③退保铁山④引兵自白道袭之

⑤遂督军疾进⑥主辱臣死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靖观察唐高祖,知道他有谋取天下的志向,于是准备向朝廷告发,将要前往江都,后来唐高祖攻克了京城,拘捕李靖将要处斩他。

B.贞观三年,李靖转任兵部尚书。

此时突厥各部落都逃到碛北,在北部抓获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以及隋炀帝的萧皇后,送到长安来。

C.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要投降,但心里却疑惑不定。

朝廷下令派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去和他谈判。

D.李靖帮唐王朝开拓了疆域----从阴山北到大漠。

获知颉利可汗在别的部落,其余的都投降了,太宗十分开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0分)

(1)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2)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

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8.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

9.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江流有声,,,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况思其力之所不及,___,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将所选答题对应的大题号用2B铅笔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I)~(4)题。

(25分)

病房里发生的事

吴书记的脚崴了。

有个叫花桥场的村子突发洪灾,吴书记在深夜12点接到电话,便驱车赶到村里。

这时,夜色如墨,疾雨如注,他亲临现场指挥抢险,转移灾民,又急又忙,不慎摔进了一个泥坑,待他从地上爬起来,才发觉左脚一阵剧痛,他咬着牙,瘸着脚,继续坚持,直到曙光初露,险情排除了,受灾群众安顿妥当,他才坐在一块石头上,把鞋子脱下来,发现脚脖子肿得像纺锤。

“天呀,赶快上医院!

”秘书小杨惊叫道。

“没什么,回去弄点药膏抹抹就行了。

”吴书记淡然地说。

小杨心里却十分紧张,得对领导的身体负责呀。

他迅速将吴书记扶上车子,同时给县医院打电话联系。

一阵拍片检查后,吴书记被送进了一个洁净的病房。

虽然他表示不想住院,但主治医生严肃地说:

“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

虽然你的伤没有大问题,但必须在此卧床观察几天才行!

”吴书记只得住院。

同病室里还住着一个脑瘤患者,病魔在凶狠地折磨着这个可怜的乡下老头,他痛苦地抱着脑袋在床上打滚,凄惨的呻吟声像针尖一样刺耳锥心。

吴书记凑近轻轻地问:

“老人家,药不管用么,怎么治着,还这样呢?

”老头摇摇头:

“唉,医生说非得动手术,可一趟手术下来费用起码要上万块。

”老头哀叹道,“可我没有钱,一块钱也交不起了,家里已经为了给我治病,把过年的猪都卖啦,还欠了一屁股债。

“哦?

那该如何是好呢?

”吴书记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现在,医生好像都不爱给我用药了,”老头伤心地说,“我只有躺在床上等死啦!

”吴书记双眉紧锁,脸上布满忧虑的神色,随即把兜里所有的钞票都掏出来递给他,老头感动得眼泪汪汪。

不大工夫,吴书记受伤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

真是个好时机呀,想谢恩的,想献媚的,想巴结的,都准备来病房探望一番,借此表示表示。

于是,他的病室里开始热闹了。

最先来探望他的是毛局长。

他提来一袋新鲜水果,同时把几张大票子硬往吴书记的手里塞,但吴书记坚决拒收,搞得毛局长无所适从,十分尴尬。

吴书记便说:

“这水果我收下啦!

”他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递给了旁边病榻上的老头:

“大伯,尝尝吧!

“怎么?

这是你亲大伯t”毛局长有些摸不着头脑。

吴书记点头说:

“是的,是的。

“真凑巧,叔侄俩住在同一个病室!

”毛局长说着,转身热情地慰问那老头,并悄悄把那几张票子塞到他的枕头下,轻声道:

“吴书记不肯要,您就拿着吧!

”他心里这么想的,既然吴书记要避嫌,不肯收礼,那么给他的亲属也是一样的。

这叫“曲线救国”嘛。

第二天一早,吴书记瘸着脚,悄悄遛出了医院,让前来探望他的人全扑了空。

但这不要紧,他们都听说了同病房的老头就是他的大伯。

他们就来看吴书记的大伯。

病房里照旧人来人往,老头的病榻边围满了人。

当然,来人都不会空手,他们肯定要送病人一份礼金。

这使老头更加惶惶不安,他无奈地说:

“唉,我不是他大伯,你们弄错啦!

”“老人家,您就别装糊涂了。

”来人说,“拿着吧,回去只要跟您的侄儿替我美言几句就行啦。

老头哭笑不得。

一个星期后,吴书记特地来医院看望了一趟老头。

老头已经动过手术,头上缠着白色的绷带,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笔可观的礼金正好凑齐了手术费。

老头眼含热泪地对吴书记讲起这件事,吴书记听了后意味深长地笑道:

“哈哈,坏事往往也能办成好事……”

(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书记提前出院,许多来医院看望却扑了个空的人并不失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为看书记大伯而来的,他们真心希望大伯能早日康复。

B.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吴书记因脚崴住院,各色人等都对书记极尽巴结、阿谀之能事,讽刺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表达对正义的呼唤,文章结尾引人深思。

C.小说第二段中“夜色如墨,疾雨如注”的景物描写用了比喻手法,目的是突出当时天气惰况的恶劣。

D.本文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如医生的“严肃”,书记的“淡然”、“焦急”、“忧虑’’,毛局长的“尴尬”、“热情”,老头的“惶惶不安”都极为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E.当吴书记觉得自己的脚伤不重不想住院时,主治医生严肃地说:

“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

”这表明主治医生工作认真,做事严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病人是书记就格外对待。

(2)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吴书记。

(6分)

(3)简要分析本文的对比手法。

(6分)

(4)谈谈你对吴书记“变相收受礼金,帮助乡下老者”行为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教我如何不想他

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的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

“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

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

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

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

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

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

“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

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

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

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

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

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

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

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

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

他曾自言:

“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繤《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

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

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

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

有后人评论:

“……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

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

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

“我这是停柩中堂!

”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

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

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鲁迅看来,刘半农、陈独秀、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三人的风格不同,斗争的韬略也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的性格感染到了他的朋友赵元任一家,从而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C.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这一“浅”字并无贬义,反有几分褒的意味。

D.刘半农顶着舆论的压力,采访名妓赛金花,终为赛金花正名,表现了他治学的严谨、认真和为人的潇洒,这正是他让人敬仰和怀念的原因所在。

E.性格决定命运,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有重大影响,他调查蒙古牧区民俗时的一句玩话“一语成谶”,让人感慨良多,具有警示意义。

(2)文章第一段写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3)文章题目“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妙处何在?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6分)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认为“为人和治学”是“浅”一些好,还是“深”一些好,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和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四川雅安地震,又一次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空前地凝聚在一起,华夏儿女风雨同舟,共赴危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得到空前的弘扬和光大。

C.科学家借助卫星图像证实,位于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威尔金斯冰架突然崩裂,一块面积相当于7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40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

科学家解释说,气候变暖首当其冲。

D.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这座由港澳台同胞等捐助的现代水乐园,已被英美建筑师评为“21世纪十大现代建筑之一”,外表美轮美奂,内部更是处处体现高新技术。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学生当社区工作者,既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让学生拥有基层经验,是个好政策,但目前流失率不低,海淀几个街道的流失率就达到了30%。

B.最近相关部门对这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当代中国的的“富二代”现象传递着种种令人担忧的信息,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甚至加剧社会的分化和对立。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

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

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

16.请从下列作家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6分)

  第1组:

屈原与陶渊明  第2组:

柳永与苏轼

  第3组:

鲁迅与徐志摩  第4组:

刘兰芝与林黛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上下语意连贯。

(5分)

  倾听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

  你能听到风儿吹过,可你能听到彩云舒畅的鼾声吗?

  你能听到小雨淅沥,可你能听到月光轻叩窗棂的声音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次宴席之后,盘里的萝卜片冲着萝卜雕花埋怨:

“论身份我们都一样,凭什么你到酒席桌上的身价比我高几倍,实在不公平!

萝卜雕花笑着说:

“因为我挨的刀比你多!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有真情实感,有真知灼见。

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A(只有A项材料《日书》是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可以有力地驳倒生肖外来说)

2.C(原文说的是“差不多”,不是“一致”)

3.D(文中无这方面信息,说法武断)

二、(36分)

4、C(赍:

携带)

5、A(②是说李陵名垂青史③说的是颉利可汗⑥是皇帝在给臣子们将气节)

6、C(“去和他谈判”说法有误,应为“宽慰晓谕”)

7、

(1)走到长安,因为道路阻塞不能前行,李靖只好滞留长安。

(5分)

(2)并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请求全国归降,作为唐的臣民。

(5分)

8、这首词的“诗眼”是“出红尘”。

(答“出”也可以,2分)“出红尘”统领全词,开篇定下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

,领起下文描写他远离官场后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9、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最物的描写,

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2分)(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