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3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指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17.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8.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劳动

D.社会活动

20.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知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3.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等内容。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E.观察阶段

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的客观条件有()。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7.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表达清晰

E.气氛热烈

8.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9.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制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10.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___为标志。

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5.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6.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7.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9.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10.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r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意义学习

2.个人本位论

3.隐性课程

4.榜样法

5.教育(狭义)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简述素质教育患想的基本观点。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七、论述题(共10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

“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

”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

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

家长说:

“可否戴帽子上课。

”校方说:

“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

”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桌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

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B【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5.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C【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

11.B【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5.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7.A【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D【解析】德国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的规程,规定5~13岁的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