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163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汇编

1.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c)

A.细胞核

B.细胞器

C.细胞

D.器官

2.生理学研究需要阐明的问题是(b)

A.机体组织结构

B.机体的功能活动

C.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D.疾病的发生机制

3.在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时,正确的观点是(a)

A.离体实验结果最可靠最准确

B.急性实验结果不一定完全符合整体生命活动规律

C.动物和人体的生理完全相同

D.慢性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多而价值低

 1.下列哪项不属于新陈代谢内容(c)

A.物质代谢

B.能量代谢

C.自我复制

D.自我更新

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有(b)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自控调节

3.近代生理学把兴奋性的定义理解为(c)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变化过程

4.刺激阈值指的是(c)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c)

A.阈电位的高低

B.刺激频率的快慢

C.阈强度的大小

D.刺激持续时间长短

6.可兴奋细胞包括(b)

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B.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骨细胞、腺细胞

D.肌细胞、骨细胞、腺细胞

1.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c)

A.兴奋和抑制

B.感受和处理信息

C.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D.正反馈与负反馈

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b)

A.调节幅度小

B.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C.作用广泛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d)

A.非条件反射的种类多

B.能形成条件反射

C.对环境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D.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b)

A.减压反射

B.排尿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糖浓度的调节

1.胸骨角两侧(a)

A.平对第2肋骨

B.与第3肋软骨相接

C.参与构成胸锁关节

D.平对第2肋间隙

2.髌骨位于(d)

A.胫、腓骨上端的前面

B.胫骨上端的前面

C.腓骨上端的前面

D.股骨下端的前面

1.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a)

A.细胞

B.内环境

C.单位膜

D.器官

2.在合成分泌蛋白质旺盛的细胞中,常含有(b)

A.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B.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C.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D.大量的核糖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3.核糖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

A.核糖核酸和多糖

B.糖蛋白

C.脱氧化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D.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4.有关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d)

A.电镜下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所构成的椭圆形小体

B.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站”

C.光镜下呈杆状、线状或颗粒状

D.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5.下列哪一种结构含大量水解酶(d)

A.高尔基复合体

B.微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6.人体正常染色体数目为(b)

A.44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B.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C.22对常染色体,一对X染色体

D.23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c)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细胞中央

D.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2.受体的化学本质是(b)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3.人体内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4.消化腺细胞分泌酶原颗粒的方式是(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c)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吞噬

6.在肾小管与葡萄糖的重吸收相耦联的离子是(b)

A.Ca2+

B.Na+

C.Cl-

D.K+

7.细胞易化扩散与单纯扩散相比,不同之处是(c)

A.顺浓度差转运

B.转运时不消耗能量

C.需要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

D.属于被动转运

8.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b)

A.磷酸肌酸

B.三磷酸腺苷(ATP)

C.葡萄糖

D.环-磷酸腺苷

9.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

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10.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酶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c)

A.2个K+移入膜内

B.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1.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a)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2.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b)

A.12倍

B.30倍

C.50倍

D.70倍

3.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加大的离子是(b)

A.K+

B.Na+

C.Cl-

D.Ca2+

4.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的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a)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5.当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为-100mV时,表明细胞处于(b)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6.阈电位是指(d)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造成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

A.接近零

B.小于正常

C.无限大

D.大于正常

8.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9.神经细胞发生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顺序为(d)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0.细胞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d)

A.局部电位

B.终板电位

C.阈电位

D.后电位

11.如果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为5ms,它每秒产生的动作电位不会超过(d)

A.500次

B.400次

C.300次

D.200次

12.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的

 1.以下描述中符合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特征的是(a)

A.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B.上述细胞松散排列,间隙较大

C.所有组成细胞游离面均有纤毛

D.杯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d)

A.致密结缔组织

B.脂肪组织

C.网状组织

D.骨和软骨组织

3.以下哪种细胞不参与机体的防御保护或免疫反应(c)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浆细胞

4.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a)

A.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B.粗、滑面内质网形成

C.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肌浆网形成

5.心肌纤维能成为一个同步舒缩的功能整体,主要依赖于(c)

A.横小管

B.肌质网

C.缝隙连接

D.紧密连接

1.内环境稳态是指(a)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2.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c)

A.40%

B.50%

C.60%

D.70%

3.血液的pH正常范围是(c)

A.7.15~7.25

B.7.25~7.35

C.7.35~7.45

D.7.45~7.55

4.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b)

A.脑脊液

B.血浆

C.尿液

D.细胞内液

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生理作用是(b)

A.维持血细胞正常大小,形态及功能

B.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分布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决定血浆的总渗透压

6.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b)

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

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

C.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将明显降低

D.血浆渗透压变化时,红细胞的脆性将发生变化

7.下列哪项为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b)

A.0.9%生理盐水

B.5%葡萄糖溶液

C.蒸馏水

D.20%甘露醇溶液

8.生理盐水是指(b)

A.9%的NaCl溶液

B.0.9%的NaCl溶液

C.0.09%的NaCl溶液

D.0.5%的NaCl溶液

9.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d)

A.与血浆的容积百之比

B.与血管的容积百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百之比

D.与全血的容积百之比

10.人体主要造血原料是(c)

A.亚铁离子、维生素B12

B.亚铁离子、叶酸

C.亚铁离子、蛋白质

D.维生素B12、叶酸

11.对红细胞沉降率没有影响的成分是(a)

A.碳酸氢钠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原

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会导致(d)

A.溶血

B.红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血沉加快

13.在下列白细胞中免疫细胞主要指(c)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14.当血液中血小板数在多少以下时,可引起出血现象(d)

A.150×109/L(150000/mm3)

B.120×109/L(120000/mm3)

C.100×109/L(100000/mm3)

D.50×109/L(50000/mm3)

 1.血液凝固是指(c)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聚集 

C.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     

D.出血停止

2.内、外源凝血系统根本区别在于(b)

A.参与血液凝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