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4822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中三年级教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高三教学测试

(一)

文综历史能力测试2016年3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7页,非选择题部分8至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2.《秦律·厩苑律》规定:

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

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13.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

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

这说明察举制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14.阅读《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

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在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15.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

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

这一现象

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6.棉花种植、棉纺织业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地位。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1771年,近代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棉纺织业中诞生

B.1787年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满足了种植园主的诉求

C.辛亥革命后,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

D.1928~1932年间,苏联棉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

17.有观点认为: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

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18.下列关于新疆地区历史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该地区人民首创“井渠”②左宗棠消灭阿古柏的主力并收回伊犁

③1955年新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成立④1956~1966年间该地区第一条铁路开通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9.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1931、1942、1950、1953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结合历史背景可知,1950年的土地政策是

A.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

C.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

20.“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

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

”“他”最可能生活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

C.大萧条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21.某学者将19世纪后期德国的政治民主化方式称为“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宪法中资产阶级占主导,掌握帝国议会

B.帝国宪法确认了联邦体制,各邦有较大自治权

C.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国,在联邦议会中占主导地位

D.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并拥有绝对权力

22.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

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

该组织

A.建立于1945年,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B.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C.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

D.以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为其重要特点

23.右图是针对1938年苏德关系中某一事件的时政漫画。

下列对漫画作者的立场及论证的推理较为合理的是

A.美国立场。

此时美国推行孤立外交,能对苏德关系

进行中肯评价。

B.英法立场。

“苏德婚礼”解除德国两线作战之忧,

让英法面临德国侵略危险。

C.波兰立场。

苏德秘密协议瓜分波兰,破坏其领土完

整,是一丘之貉。

D.中共立场。

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包含侵略它国内容

的条约,丧失原则。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8.(26分)古往今来,“经世”(治理国事)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特质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1)孟子主张君王要“施仁政”。

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他

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8分)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

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

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8分)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代表及其经济思想

知识

分子

代表

魏源(传统士大夫,近代初期改革派思想家)

郑观应(从事洋务、自创企业、撰书立说)

严复(早年留学英国,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等大量西方著作)

经济

思想

“语今日(鸦片战争后)缓本急标(同“末”)之法,则货先于食”。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要使国家富强,就要“利民”,“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三,概述近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求“富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认识轨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揭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国家求“富强”所显示出的精神特质。

(10分)

 

39.(26分)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其中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到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

(10分)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和平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

材料三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

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6分)(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016年高三教学测试

(一)

文科综合历史测试参考答案2016.3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分,共140分)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A

C

D

题号

22

23

答案

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共160分)

38.(26分)

(1)主张:

君主要重民生、施教化。

(4分。

如未进行概括而列举具体措施,最多给2分)背景:

战国时期,政局动荡、社会变革;(2分。

“战国时期”1分,后面两个任选一个给1分)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1分)孟子基于人性善(或“不忍人之心”)阐发主张。

(1分)

(2)“求同”:

重视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

(2分)“存异”:

反对空谈心学(或“高谈性命”),主张通过学习经术以经世。

(2分)特点:

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出现了短暂的批判心(理)学的思想活跃局面。

(4分)

(3)认识轨迹:

魏源认为在新形势下商业的地位应重于农业;郑观应主张振兴商务,与外国进行商战;严复强调国家赋予民众自由权利,民众才能得利,国家才能富强。

(6分)精神特质:

面对现实、冲破藩篱的责任意识;(2分)放眼世界,顺应进步潮流的时代意识。

(2分)

39.(26分)

(1)矛盾及焦点问题:

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美国与英国围绕援助与国家利益关系问题的矛盾;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问题的矛盾。

(任写其中两对矛盾及焦点问题,即得6分,“矛盾”1分,“焦点问题”2分)主要结果:

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4分)

(2)因素:

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6分。

任写其中三点,即得6分)影响:

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4分。

本问可酌情给分,但须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每个方面最多2分)

(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

(2分)理由: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任写其中一点,即得2分)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