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048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

一、质量等级

质量标准:

达到国家相关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1图纸会审

此项工作是一步极其严肃的重要技术工作,它能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对提高工程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在接到图纸后负责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将认真阅读其内容、要求及相关标准,把疑难问题整理出来,把图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图纸会审和施工交底时一并解决,也为初期预算的准确率打下基础。

1.2开工准备

1.2.1主要设备材料

(1)智能化系统的主要设备材料选用应符合“智能化工程安装的通用要求”的有关内容。

(2)综合布线系统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物业管理系统设备、公共广播系统设备、会议系统设备、机房工程系统设备、信息发布系统设备、楼宇自控系统设备、能源监测系统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巡更系统设备、一卡通系统设备、停车场系统设备等。

(3)一般常用的材料

管材、型钢、线槽、电线、电缆、金属软管、防火徐料、异型塑料管、阻燃塑料管、接线盒、管箍、根母、护口、管卡子、焊条、氧气、乙炔、钢丝、铅丝、防锈漆、膨胀螺栓、胀塞、成套螺丝、焊油、焊锡、电池、机油、锯条、记号笔、绑带等。

1.2.2主要机具

套丝机、套丝板、液压煨弯器、手动煨弯器、电焊机、气焊工具、台钻、手电钻、砂轮锯、电锤、开孔器、压线钳子、射钉枪、钢锯、手锤、活扳手、水平尺、直尺、角尺、钢卷尺、线坠、电烙铁、电炉子、扫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锡锅、扁锉、圆锉、压力案子、压力钳子、电工工具、高凳、工具袋、工具箱、电脑、兆欧表、试铃、对讲电话、步话机、试烟器、手提电吹风机等机具。

1.2.3劳动力配备

(1)根据工程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劳动力计划,做到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配备的施工员、电工、焊工等应持证上岗。

(2)编写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交底和培训,使每个操作者应熟知技术、质量、安全智能化的要求。

(3)应按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配备使用的规程规范、图册、工艺要求、质量记录、表格及各种有关文件。

1.2.4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2)编制《质量控制计划》。

(3)收齐有关施工图、设备安装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及相关的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4)熟悉与本施工内容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

(5)组织各安装工种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特点和技术要求,预先协调好各专业管线走向,坐标及标高,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6)认真审查施工图纸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经图纸会审提出对施工图纸的疑问及建议。

(7)在施工中施工员对施工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各专业可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组织进行技术攻关和交流。

(8)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适用规范,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由于该工程工种间交叉配合较为复杂,公司、项目部将组织图纸预会审工作,重点对工种间存在问题先行协调,并在施工图会审中反映出来。

(9)项目部编制分部施工方案。

(10)根据现场条件做好临时设施,施工场地的安排和文明现场的布置工作。

(11)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施工规范和质量体系程序,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

1.2.5施工现场物质准备

(1)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计划、临时用电方案。

(2)搭设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及安全、智能化设施。

临时设施方案在必要时需报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甚至当地公安智能化部门审批。

(3)按工机具进场计划,材料进场计划,组织施工机具,工程用料进场。

1.2.6施工人员及各项规章制度准备

(1)按“组织机构框图”落实各项专业负责人选,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级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3)对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再培训以及技术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和技术培训教育。

2.施工整体方案

2.1操作工艺

2.1.1工艺流程

(1)先水平,后主干,安装工程与土建、装饰施工将密切配合,合理交叉,认真做好各项预埋工作。

(2)先水电,后布线,凡有条件的均将提前安装,这是缩短工程工期、保证质量的关键。

(3)先重点,后一般,如各层的设备间,将在装修完工之后,先安装就位,然后再端接工作区,最后是调试运转。

(4)通过每周定期的工程例会制度,协调施工中的图纸、技术,结构、装修、电、水、暖通等各专业的交叉;了解督促设备材料的到货工作,劳力配备,以及现场施工进度等有关问题。

2.2金属桥架安装

2.2.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确定桥架、槽板的型号规格及平面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设计交底、技术交底。

2.2.2材料要求

(1)金属桥架、线槽及其附件: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金属膨胀螺栓:

应根据容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

(3)镀锌材料:

采用钢板、圆钢、扁钢、角钢、螺栓、螺母、吊杆(架)、垫圈、弹簧垫等金属材料做电TT件时,都应经过镀锌处理。

(4)辅助材料:

钻头、电焊条、氧气、乙炔、调和漆。

2.2.3主要机具

(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

(2)电工工具、手电钻、冲击钻、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4作业条件

(1)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等全部完成。

(2)顶棚和墙面的喷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桥架、线槽敷设。

2.2.5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1)桥架、槽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2)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现象,无毛刺,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及防火涂料,金属桥架、线槽应作防腐处理。

(2)技术关键要求

1)桥架、线槽宜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害的场所,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且平直整齐,多条桥架线槽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2)桥架、线槽敷设应根据设计要求有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宜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3)连接板、连接螺栓等受力附件应与线槽、桥架等本体结构强度相适应。

4)生产厂家应给出各种形式规格的线槽、桥架在不同荷载时的最大挠度值,与其长度比不应大于1%。

5)桥架、线槽敷设时,底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2.2.6质量关键要求

(1)桥架、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盖板应便于开启。

(2)桥架、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由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接口应平直、严密、盖板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3)桥架、线槽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2.2.7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高空作业:

高空防护,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2)智能化措施:

电、气焊及金属切割时,防火、防爆炸,加强劳动保护。

2.2.8环境关键要求

(1)控制噪声污染;

(2)控制粉尘污染;

(3)控制化学污染。

2.3施工工艺

2.3.1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确定出进户线、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2.3.2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

(1)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

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2)钢支架与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缝、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焊漏等缺陷。

(3)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的坡度。

(4)支架与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角钢25mm×25mm×3mm。

(5)严禁用电气焊切割钢结构或轻钢龙骨任何部位,焊接后均应做防腐处理。

(6)万能吊具应采用定型产品,对线槽进行吊装,并应有各自独立的吊装卡具或支撑系统。

(7)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m。

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

(8)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应小于150~200mm。

(9)轻钢龙骨上敷设线槽应各自有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吊杆直径不应小于8mm;支撑应固定在主龙骨上,不允许固定在辅助龙骨上。

2.3.3金属膨胀螺栓安装要求

(1)适用于C5以上混凝土构件及实心砖墙上,不适用于空心砖墙。

(2)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

(3)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应大于2mm。

(4)螺栓及套管的质量应符合产品的技术条件。

2.3.4金属膨胀螺栓安装方法

(1)首先沿着墙壁或顶板根据设计图进行弹线定位,标出固定点的位置。

(2)根据支架或吊架承重的负荷,选择相应的金属膨胀螺栓及钻头,所选钻头的长度应大于套管长度。

(3)打孔的深度应以将套管全部埋入墙内或顶板内后,表面平齐为宜。

(4)应先清除干净打好的孔洞内的碎屑,然后再用木锤或垫上木块后,用铁锤将膨胀螺栓敲进洞内,以保证套管与建筑物表面平齐,螺栓端部外露,敲击时不得损伤螺栓的丝扣。

(5)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

2.3.5桥架线槽安装要求

(1)桥架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齐全,内壁无毛刺。

(2)桥架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

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正确。

(3)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时应留有检修孔。

(4)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桥架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5)桥架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

(6)当桥架线槽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时,桥架线槽本身和线槽盖板均必须加装保护地线。

2.4m以上的线槽盖板可不加保护地线。

(7)桥架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许固定。

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8)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设备层等处的桥架线槽应符合有关防火要求。

2.3.6桥架线槽敷设安装

(1)桥架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应缝隙严密平齐。

(2)桥架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或平面二通、平面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

(3)桥架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处,进线和出线口均应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

(4)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桥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

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

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槽内配线。

2.3.7桥架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1)保护地线应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螺丝直径不应小于6mm;并且需要加平垫和弹簧垫圈,压接牢固。

(2)金属桥架线槽的宽度在lOOmm以内(含lOO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即连接板作地线时),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4个;宽度在200mm以上(含2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的保护地线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6个。

2.3.8桥架线槽内配线要求

(1)桥架线槽内配线前应消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2)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2.3.9桥架线槽内配线方法

(1)清扫线槽:

清扫明敷线槽时,可用抹布擦净线槽内残留的杂物和积水,使线槽内外保持清洁。

(2)放线:

放线前应检查管与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导线和保护地线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图的要求。

2.4管线敷设

2.4.1准备工作:

因管线敷设方式为明敷,工程项目开工前,智能化电气技术人员需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和智能化施工图,确定设备线盒安装位置,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

2.4.2钢管安装要求

(1)进场管材及其附件应有材质证明或合格证,并应检查质量、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要求相符合,填写检查记录。

钢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和砂眼棱刺,无凹扁现象,镀锌层内外均匀完整无损。

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翅边等变形现象。

(2)配管前应根据设计、厂家提供的各种设备的型号、规格,选定接线盒,使盒子与所安装的设备配套。

(3)电线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便于穿线的位置增设接线盒:

管路长度超过30m,无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20m,有一个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15m,有二个弯曲时;

管路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时。

(4)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5)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6)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采用保护管等。

(7)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安装允许偏差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8)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处理。

(9)管路敷设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10)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0.15~0.5m。

(11)吊顶内敷设的管路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经装修单位允许,直径20mm及以下钢管可固定在吊杆或主龙骨上。

(12)明配管使用的接线盒和安装智能化设备盒应采用明装式盒。

(13)钢管安装敷设进入箱、盒,内外均应有根母锁紧固定,内侧安装护口。

钢管进箱盒的长度以带满护口贴进根母为准。

(14)箱、线槽和管使用的支持件宜使用预埋螺栓、膨胀螺栓、胀管螺钉、预埋铁件、焊接等方法固定,严禁使用木塞等。

使用胀管螺钉、膨胀螺栓固定时,钻孔规格应与胀管相配套。

(15)各种金属构件、接线盒、箱安装孔不能使用电、气焊割孔。

(16)钢管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17)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固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以免破坏镀锌层。

(18)配管及线槽安装时应考虑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同槽孔洞。

(19)钢管敷设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净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0m,上面时为0.3m,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上面时为1m。

2)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隔热措施。

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可减至0.2m。

(20)钢管与其它管道如水管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0m。

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上面(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

当管路交叉时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情况的平行净距。

(2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22)线槽敷设宜采用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杆的直径不应小于6mm,固定支架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1.5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弯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0.5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撑点。

(2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2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都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即螺母放在线槽壁的外侧,紧固时配齐平垫和弹簧垫。

(25)线槽的出线口和转角、转弯处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2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27)金属线槽的连接处不应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

(28)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与智能化设备采用金属软管和可挠性金属管作跨接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卡具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且端头用锁母或卡箍固定,并按规定接地。

2.4.3配管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布管时应按照设计图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找准设备、设施的座标和标高对管道的走向放线定位、调整与其它设备的距离并按规定对所有的预埋盒、箱及管口采取保护措施。

(2)镀锌的钢导管,可挠性导管和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3)当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焊跨接接地线;当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

(4)金属线槽不做设备的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全长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连接。

(5)金属线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6)金属线管的内外壁均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的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

(7)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

(8)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固定。

(9)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线槽的直线段每隔1-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其接头处距接线盒0.2m处,走向改变或转角处均应设支吊点。

(10)管线施工后,隐蔽前要组织对照图纸验收检查,确保配合无误。

配管后,工长、班长、质监员应对照设计施工图作一次全部检查并填写隐蔽验收资料,交现场有关人员核对签字。

(1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类别的线路禁止穿在同一管内,在报警系统中,控制器间的控制线,电源线应分别穿管敷设,联动系统中的联动信号线,通信线及工作电源线也应分管敷设。

2.4.4线槽和吊顶内线管的敷设

(1)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固定。

(2)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线槽接头处;距线盒0.2m处;线槽走向转角处。

(3)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Φ6mm。

2.5线缆敷设

2.5.1准备工作:

为不伤及导线,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

方法是用压力约0.25MPa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便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

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入滑石粉,并检查管子端已安上护线套后再进行穿线。

2.5.2穿线方法:

导线的引入,一般用纲线引入。

当管路较短,弯头较少时,可把纲引线由管子一端送向另一端,再从另一端将导线绑扎在纲引线上牵引导线入管。

如果管路较长,可由管的两端同时穿入纲引线,引线在管中相遇搭钩后把导线引入。

穿线时,应使用放线架,以便保持导线不乱和不出急弯。

导线穿入管中,应一端有人拉,另一端有人送,且动作要协调。

穿入管中的导线,应成平行束合并进入,尽可能不要互相扭缠。

2.5.3光缆布线要求:

(1)布放光缆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光缆布放前,其两端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标签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

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

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为20倍。

(2)在施工前对光缆的端别予以判定并确定A、B端,A端是网络枢纽方向,B端是其他建筑物一侧,敷设光缆的端别方向一致,不得使端别排列混乱。

(3)根据运到施工现场的光缆情况,结合工程实际,合理配盘与光缆敷设顺序相结合,充分利用光缆的盘长,施工中宜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不得任意切断光缆。

室外管道光缆的接头位置避开繁忙路口或有碍正常工作处,直埋光缆的接头位置宜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基稳固地带。

(4)光纤的接续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取得合格证明才准上岗操作。

施工中注意这一点。

(5)光缆如采用机械牵引时,牵引力用拉力计监视,不得大于规定值。

光缆盘转动速度与光缆布放速度同步,要求牵引的最大速度不大于15m/min,并保持恒定。

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扭转或小圈。

牵引过程中不得突然启动或停止,互相照顾呼应,严禁拉扯,以免光纤受力过大而损害。

在敷设光缆的全过程中,保证光缆外护套不受损伤,密封性能良好。

(6)光缆不论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群间敷设,单独占用管道管孔,如利用原有管道和铜芯导线电缆合同时,在管孔中穿放塑料子管,塑料子管的内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以上,光缆在塑料子管中敷设,不与铜芯导线电缆合用同一管孔。

在建筑物内光缆与其他智能化系统平行敷设时,有间距分开敷设,并固定绑扎。

当小芯数光缆在建筑物内采用暗管敷设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为25%~30%。

2.5.4光缆搬运:

(1)在装卸光缆盘作业时,使用叉车或吊车,如采用跳板时,小心细致从车上滚卸,严禁将光缆盘从车上直接推落到地。

在工地滚动光缆盘的方向,必须与光缆的盘绕方向(箭头方向)相反,其滚动距离规定在50m以内,当滚动距离大于50m时,使用运输工具。

在车上装运光缆盘时,将光缆固定牢靠,不得歪斜和平放。

在车辆运输时车速宜缓慢,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2)光缆在搬运及储存时保持缆盘竖立,严禁将缆盘平放或叠放,以免造成光缆排线混乱或受损。

(3)短距离滚动光缆盘,严格按缆盘上标明的箭头方向滚动,并注意地面平滑,以免损坏保护板而伤及光缆。

光缆禁止长距离滚动。

(4)光缆在装卸时宜用叉车或起重设备进行,严禁直接从车上滚下或抛下,以免损坏光缆。

(5)敷设时严格控制光缆所受拉力和侧压力,必要时询问光缆相关机械强度指标。

(6)敷设时严格控制光缆的弯曲半径,施工中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允许的动态弯曲半径。

定位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允许的静态弯曲半径。

(7)光缆穿管或分段施放时严格控制光缆扭曲,必要时宜采用倒“8”字方法,使光缆始终处于无扭绞状态,以去除扭绞应力,确保光缆的使用寿命。

(8)光缆接续前剪去一段长度,确保接续部分没有受到机械损伤。

(9)光缆接续过程采用otdr检测,对接续损耗的测量,采用otdr双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

2.5.5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施工前核对管道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子管,施工班对负责地段的施工工具、杆塔夹、牵引绳、光缆具提前做好准备,并组织运往工地;

(2)放入牵引线,采用张力放线和紧线;

(3)计算好布放长度,一定要有足够的预留长度;

(4)先放牵引绳,再将光缆牵引,沿线跨越带电线路及障碍采用吊线滑轮组牵引过滑轮;

(5)一次布放长度不要太长(一般2KM),布线时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牵引;

(6)布缆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而且牵引光缆的加强心部分,并作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7)光缆引入和引出处须加顺引装置,不可直接拖地;

(8)管道光缆也要注意可靠接地;

(9)光缆金具、附件、材料由专人负责。

2.5.6钢管内绝缘导线敷设和线槽配线要求

(1)进场的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合格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填写进场材料检查记录。

(2)智能化系统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最好选用500V,以提高绝缘和抗干扰能力。

(3)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