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7656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docx

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实验探究

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一模汇编实验探究

昌平33.(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

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N2:

74%;O2:

16%;水蒸气:

6%;CO2:

4%

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可能是______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

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

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

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

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图2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

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丰台33、(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

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

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A.HCl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③。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顺义33.(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右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写一点)。

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填字母代号)。

A.酸B.碱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20oC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水溶液的pH

7

14

11

9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图乙图丙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2)实验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朝阳33.(7分)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

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

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②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

可燃性气体可能是:

①氢气②氧气③乙炔

白色固体可能是:

①氧化钙②氢氧化钙③碳酸钙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步骤1:

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2:

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海淀33.(8分)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

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

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猜想1:

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

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

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装置1装置2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验结论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_________。

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1正确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

______________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_______。

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H2O+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____。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将面进行发酵

C.用纯碱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D.泡打粉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

通州33.(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

 

  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查阅资料】①:

Mg(HCO3)2能溶于水;

   ②:

MgCO

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

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大兴33.(7分)某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排放量不得超过0.02mg/m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碘量法”测定某化工厂附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查阅资料】淀粉遇碘(I2)变蓝,遇氢碘酸(HI)不变色。

氢碘酸为无色液体。

【测定原理】

碘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SO2+I2+2H2O==X+2HI。

X的化学式为。

【测定步骤】

(1)取配制好的碘(I2)溶液5.00mL(含I2的质量为6.35×10-4mg)于下述装置中的反应容器内,并滴加2-3滴无色淀粉溶液。

 

利用上述装置到指定的测试点抽气,每拉动1次注射器抽气100mL,并注入碘溶液中,直到反应恰好完全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抽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中表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换到不同地点再重复实验4次(每次所取碘溶液相同)。

这样做的目的是。

每次实验的抽气次数记录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抽气次数

42

38

36

44

40

【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

的含量

是否超标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议:

可将插入碘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

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门头沟33.(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

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

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

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

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西城33.(7分)资料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加入Fe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成浅绿色

加试剂A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乙组:

固体溶解,______

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

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______。

东城33.(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水B.泡沫灭火剂C.干沙土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密云33.(6分)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小资料

BaCl2+H2SO4=BaSO4↓(白色沉淀)+2HCl

BaCl2+Na2SO4=BaSO4↓(白色沉淀)+2NaCl

(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为止。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

,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①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

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2分)

延庆33.(8分)

(1)小方用右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右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黑色固体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房山33.(7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

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1.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2.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3.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

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淀粉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无明显现象

泡打粉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固体Ⅰ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固体Ⅱ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固体Ⅲ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7(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固体Ⅱ是。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

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反思】

检验和鉴别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面对多种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上述实验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平谷33.(8分)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

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

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山33.(10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品名:

504双吸剂

成分:

铁粉、生石灰等

查阅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见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Fe2O3

(3)将步骤

(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