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探究昌平33(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查阅资料】1.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2.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3.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猜想与假设】 1. 可能是CO2与Na2O2反
2、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2. 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3. 可能是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实验验证】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
3、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图 2【解释与结论】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B的作用是_。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作用是_。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丰台33、(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
4、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顺义33(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右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
5、便重新利用。【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20oC溶解度/g3610921.59.6水溶液的pH714119【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图乙 图丙(1)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2)实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
6、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朝阳33(7分) 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氧气 乙炔白色固体可能是: 氧化钙 氢氧化钙 碳酸钙
7、(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反思交流】(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海淀33. (8分)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
8、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猜想】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探究】 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装置1 装置2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_。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9、。猜想1正确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_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 ,石灰水变浑浊猜想3正确【实验反思】(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_。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将面进行发酵 C.用纯碱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D.泡打粉
10、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通州33(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猜想假设】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查阅资料】:Mg(HCO3)2能溶于水;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洗净后的白
11、色固体,加入足量的观察到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改进方法是。大兴33(7分)某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排放量不得超过0.02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碘量法”测定某化工厂附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查阅资料】淀粉遇碘(I2)变蓝,遇氢碘酸(HI)不变色。氢碘酸为无色液体。【测定原理】碘溶液吸收SO2的化学反应原理是:SO2 + I2 + 2H2O=X + 2H
12、I。X的化学式为 。【测定步骤】(1)取配制好的碘(I2)溶液5.00mL(含I2的质量为6.3510-4 mg)于下述装置中的反应容器内,并滴加2-3滴无色淀粉溶液。利用上述装置到指定的测试点抽气,每拉动1次注射器抽气100mL,并注入碘溶液中,直到反应恰好完全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抽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中表明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换到不同地点再重复实验4次(每次所取碘溶液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每次实验的抽气次数记录 见下表。实验次数12345抽气次数4238364440【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含量 是否超标 【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议:可将插入碘溶液的导管下端改
13、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门头沟33. (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浓硫酸的作用为_。【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
14、(填序号)。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
15、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西城33(7分)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查阅资料】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FeCl2溶液FeCl3溶液加入Fe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浅绿色加试剂A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红色【实验过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
16、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向步骤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甲组: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乙组:固体溶解,_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实验反思】(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
17、由是_。东城33(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白色物质是Na2O 白色物质是Na2CO3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白色物
18、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出现白色沉淀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填“”、“”或“”)成立。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密云33.(6分)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小资料BaCl2+ H2SO4 = BaSO4(白色沉淀)+ 2HClBaCl2+ Na2SO4=BaSO4 (白色沉淀)+ 2NaCl(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
19、断搅拌溶液。溶液颜色 ;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 为止。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碱恰好反应方案三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硫酸过量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2分)延庆33. (8分)(1)小方用右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
20、究,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的结论是_。(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查阅资料】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MgO+2HCl= MgCl2+H2O 、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右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黑色固体是_;反应的化
21、学方程式是: _。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白烟的成分是_。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房山33(7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查阅资料】 1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2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3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准备】为顺利完
22、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实验1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实验2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淀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无明显现象泡打粉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实验2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实验3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固体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固体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固体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得出结论】1固体、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2分析以上
23、实验现象得知,固体是 ,固体是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不能确定。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反思】检验和鉴别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多种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上述实验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平谷33(8分)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查阅资料】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1)同学门
24、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1)写出方案二
25、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理由是_。燕山33. (10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品名:504双吸剂成分:铁粉、生石灰等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 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见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
26、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Fe2O3(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实验质疑:(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继续验证。(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