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26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教学内容

1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

(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

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板书课题:

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

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

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

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

(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

想一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

每句话讲了什么?

(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自己练习,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指叶子有很多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

为什么?

(4)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些什么?

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试背,评论以表扬为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读第2自然段,问:

这段讲什么呢?

(1)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大雁要南飞过冬。

(2)这段话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

(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板书:

大雁往南飞

(3)“一会儿”是什么意思?

(“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4)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在短时间内互相变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说的是什么?

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

”这句话表示什么?

3.师:

“啊!

”表示明白了。

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

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下来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2种笔画,认识2个偏旁。

3.朗读课文,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

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月亮)

2.你们喜欢月亮吗?

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认识不同的月亮)

3.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夜空图。

师:

在晴朗的夜空中,有一闪一闪的星星,有弯弯的月亮,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

(小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小的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画出来,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互相检查读,当小老师,纠正小伙伴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

通过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词,老师要及时表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全诗。

启发想象:

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3.让学生挑战朗读。

(指名读,比赛读。

4.全班同学齐读。

要求读流利,读出喜爱之情。

5.课件出示填空训练,指导背诵。

四、书写生字,指导识记

1.师:

咱们来做“采蘑菇”的游戏。

每个蘑菇都有一个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真正属于你,谁愿意来采?

2.在蘑菇的后面分别贴上本课的4个生字“月”“儿”“头”“里”,然后请4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其他的同学可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

(边采蘑菇边播放歌曲。

3.学生采完蘑菇之后,师问:

呀,你采的蘑菇真大呀!

你能告诉同学们,你采到的这个蘑菇的名字是什么吗?

告诉大家:

“我采到的蘑菇叫”。

这个蘑菇想让大家一起来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笑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

  4.师问: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蘑菇的名字的?

告诉同学们好不好?

其他同学有更好的方法来记这个字的,也可以到前面来说。

  5.给蘑菇找朋友。

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字可以和这个蘑菇做朋友呢?

  6.指导学生书写。

让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让学生掌握横折钩()、竖弯钩(乚)两种笔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一个小女孩坐在月牙儿上快乐地玩耍。

2.师:

同学们,老师是船长,现在咱们乘坐着时光飞船来到了美丽的夜空。

孩子们,坐好了!

我们要开始遨游太空了!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师:

我们坐在哪儿了?

(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的船,它是月儿。

你们看,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你们说,图片上的月亮像什么?

大胆地想想看。

(2)让学生自由读,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

(3)指导画出写“月儿、船”的词语。

(4)这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什么样的?

指导学生自读自画,画出月儿的形状——两头尖。

课件出示月儿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而不是真的船的样子。

(5)全班齐读。

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去朗读,读出月亮的可爱。

  2.学习第三、四行诗。

  

(1)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咦,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星星、天空)

  

(2)课文写的星星是怎么样的?

(闪闪的)天空呢?

(蓝蓝的)

  (3)指导朗读。

(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3.课件出示课后习题2,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照样子说一说。

4.课件出示夜空图,让学生结合课件画一画夜空图。

板书设计

2小小的船

月儿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

星星闪闪的

天空蓝蓝的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

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略带神秘):

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

(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

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师: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

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

(出示:

可东西) 

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

(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

师: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读?

3.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4.师:

你觉得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

说说看。

三、入境入情,感悟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

(2)指导学生看图。

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

(3)理解“田田”。

(“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

2.学习后五行诗。

(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

思考:

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

(齐答:

鱼儿)鱼儿在干什么?

(在水中游动、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

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①课件出示课文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②理解方位词:

东、南、西、北,引导画出方位图。

(4)师小结:

鱼儿在莲叶间游玩,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与快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鱼儿的自在与快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1.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