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61724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46.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断裂控烃理论及其应用--江汉油田讲课(罗群).ppt

断裂控烃理论与油气勘探实践断裂控烃理论与油气勘探实践江汉油田学术交流江汉油田学术交流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北京)断层研究新进展断层研究新进展-断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断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模式与应用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模式与应用1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2断裂控烃调研断裂控烃调研3“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4“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主要观点主要观点5“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的科学依据和勘探思路的科学依据和勘探思路6断裂控烃机理与模式断裂控烃机理与模式7断裂控烃理论的意义断裂控烃理论的意义8断裂控烃理论运用断裂控烃理论运用几个实例几个实例交流提纲交流提纲1断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断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组成:

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组成:

断裂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三维地质体断裂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三维地质体(据吴智平,2008)1.1断层的内部结构断层的内部结构断层研究新进展断层研究新进展-断裂带断裂带常常是不对称的常常是不对称的认识和弄清断层的内部结构对于评认识和弄清断层的内部结构对于评价和判断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帮助价和判断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帮助断层的内部结构决定了断层的封闭断层的内部结构决定了断层的封闭与开启与开启

(1)诱导裂缝:

主要分布于断裂两侧有限区域或断层)诱导裂缝:

主要分布于断裂两侧有限区域或断层末端应力释放区,以断裂伴生的低级别及多次序裂隙发末端应力释放区,以断裂伴生的低级别及多次序裂隙发育为特征,育为特征,岩石保留了原来母岩的基本特征,仅被纵横岩石保留了原来母岩的基本特征,仅被纵横交错的裂隙切割。

交错的裂隙切割。

(据吴智平,2008)

(2)破碎带:

)破碎带:

是在一定岩石体积内复杂的、成组的、交叉排列的是在一定岩石体积内复杂的、成组的、交叉排列的断层滑动面和相应断层体的组合,以发育断层岩和伴生裂隙为主要断层滑动面和相应断层体的组合,以发育断层岩和伴生裂隙为主要特征。

特征。

粘结程度:

粘结程度:

断层角砾和断层泥:

不具粘断层角砾和断层泥:

不具粘结力结力碎裂岩和糜棱岩:

具粘结力碎裂岩和糜棱岩:

具粘结力断层角砾与断层泥断层角砾与断层泥糜棱岩糜棱岩

(1)断裂性质断裂性质张性张性:

断层泥少,发育棱角状:

断层泥少,发育棱角状角砾岩,排列杂乱,大小不一角砾岩,排列杂乱,大小不一,无章分布着大致与主断面平行无章分布着大致与主断面平行.压压性性断断裂裂带带压扭性压扭性:

断层泥含量较大,角砾因挤压、滚动而圆化,排列具有:

断层泥含量较大,角砾因挤压、滚动而圆化,排列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碎裂岩和角砾岩粒度较小,断层核部两侧多发育一定的定向性;碎裂岩和角砾岩粒度较小,断层核部两侧多发育挤压片理和构造透镜体。

挤压片理和构造透镜体。

扭扭性性断断裂裂带带张张性性断断裂裂带带剖面图剖面图剖面图剖面图平面图平面图1.21.2影响断层内部结构因素影响断层内部结构因素(据吴智平,2008)正断裂破裂带中发正断裂破裂带中发育的断层角砾岩育的断层角砾岩压压(扭扭)断裂破裂带中发断裂破裂带中发育的角砾岩及断层泥育的角砾岩及断层泥(据吴智平,2008)

(2)断裂规模断裂规模断裂带宽度与断距关系(断裂带宽度与断距关系(R.Sorkhabi等,等,2000;Otsuki,1978;Robertson,1983)断裂带宽度与断距存在断裂带宽度与断距存在1:

101:

100的关系的关系(据吴智平,2008)宽度宽度断距断距断裂带发宽,结构超完整断裂带发宽,结构超完整不同活动强度断裂的内部结构差异性模式图不同活动强度断裂的内部结构差异性模式图(断裂带内部结构的演化模式图)(断裂带内部结构的演化模式图)断裂活动弱断裂活动弱断裂活动强断裂活动强诱导裂缝带诱导裂缝带主破裂面主破裂面诱导裂缝带诱导裂缝带诱导裂缝带诱导裂缝带破碎带破碎带诱导裂缝带诱导裂缝带破碎带破碎带断层泥断层泥(据吴智平,2008)(3)断裂活动强度)断裂活动强度结构不完整-完整(4)后期的充填与胶结作用影响断裂带的物性特征后期的充填与胶结作用影响断裂带的物性特征断裂带裂隙被方解石充填断裂带裂隙被方解石充填莱孔3断裂缝被上覆断裂缝被上覆未固结沉积物未固结沉积物充填充填尚未充填尚未充填的断裂缝的断裂缝(据吴智平,2008)同沉积断层的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同沉积断层的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深部深部浅部浅部上、下盘诱导裂缝上、下盘诱导裂缝带滑动破碎带带滑动破碎带上下盘诱导裂缝上下盘诱导裂缝带主断面裂缝带主断面裂缝诱导裂诱导裂缝带缝带塑性变形带塑性变形带(5)断层活动的同沉积特征断层活动的同沉积特征(据吴智平,2008)

(1)

(1)滑动破裂带的滑动破裂带的侧向封堵性好侧向封堵性好,诱诱导裂缝带的垂向输导裂缝带的垂向输导性好导性好1.3断层内部结构与封闭性断层内部结构与封闭性(据吴智平,2008)输导性输导性封闭性封闭性

(2)生长断层对油气的输导性生长断层对油气的输导性与封堵性存在垂向差异:

下部与封堵性存在垂向差异:

下部的侧向封堵性要好于上部的侧向封堵性要好于上部夏口断裂带两盘油层流体静压力的差夏口断裂带两盘油层流体静压力的差值变化显示生长断层自下而上的侧向值变化显示生长断层自下而上的侧向封堵能力逐渐减弱封堵能力逐渐减弱(据吴智平,2008)下部下部上部上部流体流体压力压力(3)(3)断裂带结构的断裂带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断不对称性,导致断裂带对上盘油气的裂带对上盘油气的垂向输导性强、对垂向输导性强、对下盘油气的侧向封下盘油气的侧向封堵性强。

堵性强。

(据吴智平,2008)正断层下盘(被动盘)诱正断层下盘(被动盘)诱导缝带不发育导缝带不发育当上盘为绝对主动盘是当上盘为绝对主动盘是,上盘诱导渗透带最发育上盘诱导渗透带最发育,是纵向运移的有利是纵向运移的有利通道通道,而下盘诱导渗透带最不发育而下盘诱导渗透带最不发育,是遮挡油气成藏的有利封闭条件是遮挡油气成藏的有利封闭条件封封闭闭性性好好双南地区东三段断裂控藏模式图双南地区东三段断裂控藏模式图依据双南地区断裂控藏模式,油源断裂上盘的圈闭依据双南地区断裂控藏模式,油源断裂上盘的圈闭(背斜、断鼻等构造圈闭(如双背斜、断鼻等构造圈闭(如双76型油藏)和岩性圈闭(双型油藏)和岩性圈闭(双217型)为有利目标。

型)为有利目标。

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模式与应用断裂控烃理论的概念、模式与应用油气勘探理论发展油气勘探理论发展n起初起初依据依据油气苗油气苗来寻找石油来寻找石油n18851885年年I.C.I.C.怀特提出怀特提出背斜控油背斜控油理论理论n19341934年年McolloughMcollough提出圈闭概念提出圈闭概念-圈闭控油圈闭控油n2020世纪五十年代世纪五十年代李四光提出李四光提出构造体系控油构造体系控油观点观点n2020世纪六十年代世纪六十年代胡朝元总结松辽盆地勘探提出胡朝元总结松辽盆地勘探提出源控论源控论n2020世纪八十年代世纪八十年代总结渤海湾勘探成果提出总结渤海湾勘探成果提出复式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油气聚集区带理论n2020世纪九十年代世纪九十年代含油气系统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都给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都给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油气储产量的高峰机和油气储产量的高峰.讲课目录讲课目录1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2断裂控烃调研断裂控烃调研3“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4“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主要观点主要观点5“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的科学依据和勘探思路的科学依据和勘探思路6断裂控烃机理与模式断裂控烃机理与模式7断裂控烃理论意义断裂控烃理论意义8断裂控烃理论应用断裂控烃理论应用1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和问题断裂控烃作用研究进展和问题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早就引起地质家的注意。

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早就引起地质家的注意。

20世纪世纪50年代李四光年代李四光结构面(包括断裂面)控油:

结构面(包括断裂面)控油:

20世纪世纪6070年代渤海湾石油会战前后,各油田专家和学者年代渤海湾石油会战前后,各油田专家和学者不断进行深化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断裂控油的观点和认识。

不断进行深化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断裂控油的观点和认识。

在在80年代李德生院士年代李德生院士朱夏、陈发景、罗志立,闫敦实、陆克政、漆家福、陈义贤、朱夏、陈发景、罗志立,闫敦实、陆克政、漆家福、陈义贤、郭占谦郭占谦等等等等总之,相关的文章、论著很多,水平也很高。

总之,相关的文章、论著很多,水平也很高。

集中在三个方面集中在三个方面:

遮挡作用、输导(通道遮挡作用、输导(通道)作用和破坏作用作用和破坏作用归结到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认识很深刻。

归结到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认识很深刻。

但但断裂控油深层次的原因?

断裂控油深层次的原因?

断裂控油系统性?

(断裂活动与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的有机联系)断裂控油系统性?

(断裂活动与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的有机联系)断裂控油的程度?

断裂控油的程度?

断裂控油的机理与模式?

如何利用断裂控油规律指导油气勘探?

断裂控油的机理与模式?

如何利用断裂控油规律指导油气勘探?

2断裂控烃调研断裂控烃调研2.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常思考一个问题常思考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形成油气藏需要众所周知,形成油气藏需要六大要素六大要素:

生、储、盖、运、圈、保。

生、储、盖、运、圈、保。

依据依据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影响一个事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必定有一个是,影响一个事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必定有一个是最根本的因素,它控制、支配其他因素。

那么,哪一个影响油气藏形成最根本的因素,它控制、支配其他因素。

那么,哪一个影响油气藏形成与演化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与演化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

生?

储?

储?

盖?

盖?

运?

运?

圈?

圈?

保?

保?

结论:

都不是!

结论:

都不是!

脑际中不时冒出一个念头:

能否存在脑际中不时冒出一个念头:

能否存在第七个因素第七个因素-一个制一个制约这六个控油因素的主控因素?

一个鲜为人知的最根本、最重要、约这六个控油因素的主控因素?

一个鲜为人知的最根本、最重要、支配和控制六大要素的控制因素呢?

支配和控制六大要素的控制因素呢?

第七个因素一定存在!

第七个因素一定存在!

2.2调研情况调研情况-野外调查与地质统计相结合野外调查与地质统计相结合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盆山接触关系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盆山接触关系昆仑山宽沟茫崖湖盆山接触关系卫星照片昆仑山宽沟茫崖湖盆山接触关系卫星照片干柴沟西南小山沟油苗及成因解释素描干柴沟西南小山沟油苗及成因解释素描干柴沟西南侧小山沟油砂出露照片干柴沟西南侧小山沟油砂出露照片油砂油砂石膏盖层细粉砂细粉砂储层储层油浸油浸砂岩砂岩油砂山与油砂山油田照片油砂山与油砂山油田照片百米油砂山油砂山断层面开特米里克顶小断裂与油浸关系照片开特米里克顶小断裂与油浸关系照片

(1)断裂控烃)断裂控烃理论的野外调理论的野外调查查柴达木盆柴达木盆地地

(2)地质统计分析)地质统计分析统计了全国松辽等统计了全国松辽等1818个主要盆地大庆等个主要盆地大庆等4040个典型油气藏的个典型油气藏的烃源岩、运移、圈闭、烃源岩、运移、圈闭、烃源岩、运移、圈闭、烃源岩、运移、圈闭、油气聚集、保存和分布油气聚集、保存和分布油气聚集、保存和分布油气聚集、保存和分布的控制因素,发现断裂对他们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的控制因素,发现断裂对他们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国油气盆地与主要油气藏分布图中国油气盆地与主要油气藏分布图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松辽盆地70%以以上的油上的油气藏沿气藏沿断裂展断裂展布或分布或分布在断布在断裂附近裂附近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沿断裂展布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沿断裂展布几乎所有气藏均沿断裂展布几乎所有气藏均沿断裂展布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断裂与油气藏控制因素统计表断裂与油气藏控制因素统计表(2001)统计标准:

统计标准:

(1)分五个级别,)分五个级别,“+”为绝对控制,为绝对控制,“+”为明显控制,为明显控制,“+”为一定控制,为一定控制,“无无”为没有为没有控制作用,控制作用,“-”为不利控制。

为不利控制。

(2)从七个方面进行统计,即:

断裂对源岩、)从七个方面进行统计,即:

断裂对源岩、运移、聚集、圈闭、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和油气运移、聚集、圈闭、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和油气藏(田)分布控制作用,其标准是:

藏(田)分布控制作用,其标准是:

源岩:

是指所评价的油气田中油气来自的母岩源岩:

是指所评价的油气田中油气来自的母岩(烃源岩),它受断裂控制的情况。

(烃源岩),它受断裂控制的情况。

“+”指指断裂对烃源岩的发育和演化有绝对的控制作用,断裂对烃源岩的发育和演化有绝对的控制作用,“+”为明显控制,为明显控制,“+”为具一定的控制。

为具一定的控制。

运移:

指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断裂在其中所运移:

指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断裂在其中所起作用。

如果烃源岩中的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起作用。

如果烃源岩中的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到圈闭中,则为到圈闭中,则为“+”,若有两种运移通道,若有两种运移通道(除断裂外还有不整合面或输导层),则为(除断裂外还有不整合面或输导层),则为“+”,如果有三种运移通道(断裂、不整合、,如果有三种运移通道(断裂、不整合、输导层),则为输导层),则为“+”,断裂不起通道作用,则,断裂不起通道作用,则为为“无无”。

聚集条件:

指油气藏中断裂是否作为遮挡条件,聚集条件:

指油气藏中断裂是否作为遮挡条件,若油气藏完全被断裂遮挡,则为若油气藏完全被断裂遮挡,则为“+”,大部,大部分遮挡(另一部分为被盖层遮挡)则为分遮挡(另一部分为被盖层遮挡)则为“+”,小部分遮挡为小部分遮挡为“+”,油气不受断裂遮挡为,油气不受断裂遮挡为“无无”。

圈闭形成:

完全是因为断裂(活动)的原因而圈闭形成:

完全是因为断裂(活动)的原因而形成的圈闭(如断块差异升降,断层反转、潜山形成的圈闭(如断块差异升降,断层反转、潜山披覆等)为披覆等)为“+”,主要是因为断裂(活动),主要是因为断裂(活动)的原因而形成的圈闭为的原因而形成的圈闭为“+”,如滚动背斜,圈,如滚动背斜,圈闭的形成与断裂的活动有一定关系的用闭的形成与断裂的活动有一定关系的用“+”,如断层如断层岩性圈闭,以岩性因素为主。

岩性圈闭,以岩性因素为主。

储集条件:

储集体的发育或储集性能的改善完储集条件:

储集体的发育或储集性能的改善完全因断裂活动而产生,如断崖扇,产生构造裂缝全因断裂活动而产生,如断崖扇,产生构造裂缝等,为等,为“+”,主要与断层有关用,主要与断层有关用“+”。

保存条件:

原生油气藏完全因后期断裂活动而保存条件:

原生油气藏完全因后期断裂活动而完全破坏用完全破坏用“-”,破坏严重的用,破坏严重的用“-”,有一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的用的破坏作用的用“-”。

断裂对各主要成藏主控因素的控制率都在断裂对各主要成藏主控因素的控制率都在70%以上以上中国陆相盆地与主要油气藏分布图统计结果分析统计结果分析断裂控烃控藏的八种基本作用断裂控烃控藏的八种基本作用(3)调研总结调研总结调研结论(野外与统计):

断裂是控制生、运、圈、聚、散和分布主要地质因素调研结论(野外与统计):

断裂是控制生、运、圈、聚、散和分布主要地质因素3“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1)断裂控烃断裂控烃:

地球上断裂对烃类物质(包括有机烃和:

地球上断裂对烃类物质(包括有机烃和无机烃)的控制作用叫断裂控烃。

无机烃)的控制作用叫断裂控烃。

2)控烃断裂控烃断裂:

对烃类物质(油气)的生、运、聚、散:

对烃类物质(油气)的生、运、聚、散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的断裂叫控烃断裂。

依据断裂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的断裂叫控烃断裂。

依据断裂控制作用,将控烃断裂分为八种基本类型,即控制作用,将控烃断裂分为八种基本类型,即控源断控源断裂、油源断裂、控圈断裂、遮挡断裂、改向断裂、破裂、油源断裂、控圈断裂、遮挡断裂、改向断裂、破坏断裂、调整断裂和桥梁断裂坏断裂、调整断裂和桥梁断裂3.1断裂控烃理论基本概念断裂控烃理论基本概念控烃断裂的基本类型控烃断裂的基本类型控源断裂控源断裂油源断裂油源断裂破坏断裂破坏断裂调整断裂调整断裂桥梁断裂桥梁断裂改向断裂改向断裂遮挡断裂遮挡断裂控圈断裂控圈断裂

(1)控源断裂控源断裂对烃源岩的形成、演化、规模和分布有重要控制对烃源岩的形成、演化、规模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的断裂叫控源断裂作用的断裂叫控源断裂。

控源断裂控源断裂油源断裂油源断裂破坏断裂破坏断裂调整断裂调整断裂桥梁断裂桥梁断裂改向断裂改向断裂遮挡断裂遮挡断裂控圈断裂控圈断裂这类断裂往往形成于盆地发育的初期或早期,具有强烈的同沉积活动的特征,通常为盆缘这类断裂往往形成于盆地发育的初期或早期,具有强烈的同沉积活动的特征,通常为盆缘断裂或盆地内发育的二、三级控凹(洼)基底断裂。

由于其强烈的同沉积活动特征,在其断裂或盆地内发育的二、三级控凹(洼)基底断裂。

由于其强烈的同沉积活动特征,在其下降盘因欠饱和沉积而形成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下降盘因欠饱和沉积而形成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烃源层,烃源层的规模、层数、展烃源层,烃源层的规模、层数、展布、质量(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成熟度与控源断裂的规模、活动性及其活动历史有密布、质量(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成熟度与控源断裂的规模、活动性及其活动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控源断裂在中国东部地区主要为张性或张扭性控盆或控洼(凹)正断层,西部切的关系。

控源断裂在中国东部地区主要为张性或张扭性控盆或控洼(凹)正断层,西部地区则为压性、压扭性控盆或控洼(凹)逆断层。

地区则为压性、压扭性控盆或控洼(凹)逆断层。

(2)油源断裂油源断裂沟通成熟烃源岩并使成熟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向沟通成熟烃源岩并使成熟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向烃源岩外运移的断裂烃源岩外运移的断裂。

油源断裂油源断裂这类断裂在烃源岩成熟排烃期是开启的相对低势区,成熟油气通过并沿着油源断裂向更这类断裂在烃源岩成熟排烃期是开启的相对低势区,成熟油气通过并沿着油源断裂向更低势的圈闭或与之相连通的其它运移通道运移。

通常情况下油源断裂促使成熟油气向高低势的圈闭或与之相连通的其它运移通道运移。

通常情况下油源断裂促使成熟油气向高部位运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烃源岩位于高部位且存在异常高压,油源断裂也可能部位运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烃源岩位于高部位且存在异常高压,油源断裂也可能使成熟油气从高部位往低部运移,即所谓的油气运移的使成熟油气从高部位往低部运移,即所谓的油气运移的“倒灌倒灌”现象,现象,“倒灌倒灌”的距离的距离与烃源岩与下部储层之间的与烃源岩与下部储层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及断裂开启性有关。

及断裂开启性有关。

(3)控圈断裂控圈断裂对圈闭的形成与分布有直接的控制作用的断裂称控对圈闭的形成与分布有直接的控制作用的断裂称控圈断裂圈断裂。

控圈断裂控圈断裂控圈断裂控圈断裂它所控制的圈闭可以是构造圈闭,也可以是非构造圈闭。

断裂活动直接导致圈闭的形成,它所控制的圈闭可以是构造圈闭,也可以是非构造圈闭。

断裂活动直接导致圈闭的形成,或圈闭形成的前提是控圈断裂的存在。

我国陆相盆地中,(逆)牵引背斜、反转背斜、或圈闭形成的前提是控圈断裂的存在。

我国陆相盆地中,(逆)牵引背斜、反转背斜、断块构造、潜山披覆构造、冲起构造、断展背斜、断坡背斜等绝大多数的构造圈闭都是断块构造、潜山披覆构造、冲起构造、断展背斜、断坡背斜等绝大多数的构造圈闭都是受断层控制的,这些断裂都是控圈断裂。

除此之外,发育在断裂坡折带的各种隐蔽圈闭受断层控制的,这些断裂都是控圈断裂。

除此之外,发育在断裂坡折带的各种隐蔽圈闭如断层岩性圈闭、透镜体、上倾尖灭圈闭等,均受控制断裂坡折带的断裂控制,这类如断层岩性圈闭、透镜体、上倾尖灭圈闭等,均受控制断裂坡折带的断裂控制,这类断裂也属于控圈断裂。

断裂也属于控圈断裂。

(4)遮挡断裂遮挡断裂指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使之聚集成藏的断裂指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使之聚集成藏的断裂(如断如断层遮挡油气藏的断裂层遮挡油气藏的断裂)遮挡断裂遮挡断裂这类断裂通常是断层遮挡圈闭的遮挡断裂,具有良好的封闭这类断裂通常是断层遮挡圈闭的遮挡断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位于圈闭的上倾方向,与周边其它封堵条件一起构成断性,位于圈闭的上倾方向,与周边其它封堵条件一起构成断层遮挡圈闭。

层遮挡圈闭。

(5)改向断裂改向断裂位于油气运移的路径上,使油气运移的方向发生改位于油气运移的路径上,使油气运移的方向发生改变的断裂变的断裂。

改向断裂改向断裂这类断裂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启的。

无论是开启还是这类断裂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启的。

无论是开启还是封闭,均会改变从下倾方向来的油气的运移方向。

改向断裂的封闭,均会改变从下倾方向来的油气的运移方向。

改向断裂的存在,改变了油气运移的走势,使位于其上倾方向的圈闭具有存在,改变了油气运移的走势,使位于其上倾方向的圈闭具有巨大的勘探风险。

巨大的勘探风险。

(6)破坏断裂破坏断裂对已经形成的油气藏产生破坏作用的断裂叫破坏断裂对已经形成的油气藏产生破坏作用的断裂叫破坏断裂。

破坏断裂破坏断裂调整断裂调整断裂调整断裂调整断裂(7)调整断裂调整断裂破坏已形成油气藏并为新油气藏(次生油气藏)的形破坏已形成油气藏并为新油气藏(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运移通道的断裂成提供运移通道的断裂。

这类断裂一方面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同时又为新的油气藏的这类断裂一方面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同时又为新的油气藏的形成输送油气,即使原来油气藏中的油气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

形成输送油气,即使原来油气藏中的油气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

这类断裂活动于成藏晚期或后期,往往破坏下部的原生油气藏,这类断裂活动于成藏晚期或后期,往往破坏下部的原生油气藏,而在上部断裂附近的圈闭中形成次生油气藏。

而在上部断裂附近的圈闭中形成次生油气藏。

(8)桥梁断裂桥梁断裂连接不整合面或(和)输导层等运移通道,输导油气通过不同类连接不整合面或(和)输导层等运移通道,输导油气通过不同类型运移通道进行长距离、多路段运移的断裂,起连通不同类型运型运移通道进行长距离、多路段运移的断裂,起连通不同类型运移通道的移通道的“桥梁桥梁”作用作用。

以上描述的是控烃断裂的八种基本类型。

以上描述的是控烃断裂的八种基本类型。

实际上,一条控烃断裂同一时期或不实际上,一条控烃断裂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或不同段可能具有多种控烃控藏作用,因此,在讨论断裂控烃类型及其控同时期或不同段可能具有多种控烃控藏作用,因此,在讨论断裂控烃类型及其控制作用时,一定要制作用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即是针对哪个圈闭,在哪一段、在哪个时期而论,即是针对哪个圈闭,在哪一段、在哪个时期而论。

桥梁断桥梁断裂裂3.2“断裂控烃理论断裂控烃理论”的基本原理的基本原理“岩石圈的各壳层都是由许多不同大小、不岩石圈的各壳层都是由许多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质及不同年龄的断块同形状、不同性质及不同年龄的断块断裂断裂所围限的块体组成所围限的块体组成”(张文佑,(张文佑,1984)。

地)。

地球的运动促使深部地幔物质的活动球的运动促使深部地幔物质的活动,导致断块导致断块张开、闭合和错位,张开导致裂谷沉积盆地张开、闭合和错位,张开导致裂谷沉积盆地形成;断块闭合则导致挤压型盆地的形成;形成;断块闭合则导致挤压型盆地的形成;错位则导致走滑型盆地的形成。

错位则导致走滑型盆地的形成。

盆地演化过盆地演化过程中断裂强烈的继承性活动导致深水细相带烃源岩形成,并有利于程中断裂强烈的继承性活动导致深水细相带烃源岩形成,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由于运动体制的改变,断裂活动特征和性质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由于运动体制的改变,断裂活动特征和性质变化,一方面导致频繁的水进、水退而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另一变化,一方面导致频繁的水进、水退而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另一方面控制了不同类型的圈闭(构造和非构造的)的形成;方面控制了不同类型的圈闭(构造和非构造的)的形成;沟通成熟沟通成熟源岩与圈闭的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进入圈闭而聚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