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4610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3482鲁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思考: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

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

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5.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

电子: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

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12.1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

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

电子: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课堂练习

课本56页1、2、3

布置作业

A类

物理基础训练1——12

B类

物理基础训练1——15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分两课时来完成效果会更好。

二、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电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难点:

1、             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讲解相结合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问题:

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由有什么疑问?

教师:

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秘的电的世界吧!

进行新课:

1、电流与电路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录像(电子运动)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

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

(2)、电路: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2、电路图:

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学生动手:

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教师更正、规范如下:

3、电源和用电器:

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电源)

(1)、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

如电池、发电机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

……录像(用电器)

(2)、用电器:

消耗电能的装置。

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讨论:

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绝缘体有哪些?

结论:

观看录像(导体),总结结论。

5、电流的方向:

观看录像(电流的方向),得到结论:

电流方向:

正极→用电器→负极

简介电灯、二极管的电流方向。

课堂练习:

1、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2、 课本61页1、2、3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作业:

A类

物理基础训练1——13

B类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课堂的内容。

教学后记:

这节课真失败!

对学生的思维估计不足,仓促间没能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自己都觉得是比较生硬的去改变学生思路。

应该说是准备不足,以后不能在出现这种情况!

三、并联和串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说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及连实物图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课本p62“想想做做”:

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接发?

思考并讨论

画出电路图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分析规律、结论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进行新课:

总结上探究:

1、串联和并联

(1)、串联:

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

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

电路图

如图所示:

特点:

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

(2)、并联:

用电器、开关等元件并列

相连,连在电路中。

电路图

如图所示:

干路:

所有电流流经的线路如图所示

支路:

部分电流流经的电路

特点:

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沿不同分支从正极到负

极;各支路互不影响。

2、简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1)、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及电路图

(2)、给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增加开关等元件进行连接、

画电路图,熟悉所学知识。

练习:

课本6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作业:

A类

基础训练1——9

B类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内容。

教学后记:

如何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从课后练习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应该总结好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一定的练习、操作。

四、电流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3、             会连接电流表。

4、             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复习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引入课题:

实验:

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使灯泡发光;然后两个电池串联使它发光。

思考:

亮度不同,说明什么?

结论:

电流大小不同……如何判断、测量?

进行新课:

1、电流的强弱

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单位:

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

1A=1000mA1mA=1000µA

例:

12mA=A=µA

2、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等于一条导线)

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

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

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串联电路,并连上电流表测电流

(2)、读出电流的大小。

课堂练习:

课本后6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布置作业

A类

基础训练1——12

B类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路的连接,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可以教师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流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5、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6、             能用电流表测出各点的电流。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复习

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引入课题:

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

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

(2)、设计实验:

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

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IB

C点的电流I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即IA=IB=IC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2、探究:

并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

(2)、设计实验:

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

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即I总=I1+I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利用水流说明上面电流的规律

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课堂练习: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作业:

A类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1——10的内容。

B类

完成物理基础训练中的内容

教学后记:

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并要求一定要有实验结果。

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析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