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880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 提炼语意.docx

江苏版高考语文专题三提炼语意

专题三 提炼语意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纲要求

主要考点

要求

五年考情

预测热度

高考试题

考向

考查能力

提炼语意

提取、概括

E

2018江苏,4

提炼要点

概括文意

表达应用

★★★★★

2016江苏,4

分析解读  “提炼语意”是对所给材料的信息要点进行选择提取、概括归纳的一种考查形式,此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中的概括提炼信息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字或图表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和概括。

其命题材料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动态、民生问题、时事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涉及。

题型灵活多变,可以是提炼要点、概括文意,可以是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也可以是整合信息、下定义,还可以是提取关键词。

近几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和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1.(2017天津,21)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

 

答案 (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2.(2014山东,1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

 

 

答案 (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3.(2017江苏新海高中月考,5)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将语言文字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使诗的意象和隐蔽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

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象才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和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A.诗  知音 意象   B.自然 灵感 文化

C.生活 感情 品味D.文学 符号 精神

答案 B 

炼技法

【方法集训】

1.(2016江苏,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

《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

《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

《同桌的你》《伴我同行》

《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

《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

《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 C 

2.(2018宿迁中学期初考,4)对下面这段话含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的无路处,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有时,你昏昏然地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真是悲哀了!

而芸芸众生中,怎能完全免除得了悲哀呢?

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答案 C 

3.(2018江苏赣榆高中模拟,5)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14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

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

B.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

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口量上升了九成,其中绝大部分增加自对华食品出口。

C.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很多人可能会梦想像阿拉丁一样坐上飞毯,如今瑞士家具商的一项发明或许能帮助这一梦想实现。

他们发明的“神奇磁悬浮魔毯”,利用磁力可载着重2.4公斤的小狗原地升起7厘米。

D.英国出租司机痛恨打车软件——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打车软件在英国却遭到非议。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正在策划一次大型抗议活动,抵制打车软件Uber帮助一种当地人常用的私人车揽活。

答案 C 

4.(2017盐城期中,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

A.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答案 D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2018江苏,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 D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浙江,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2分)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

不超过80个字。

(4分)

答案 

(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2.(2017山东,17)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

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

 

 

答案 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3.(2016浙江,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案 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4.(2015湖南,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

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

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

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

 

 

答案 答题要点及角度提示:

①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

②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吻合。

③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教师用书专用(5—7)

5.(2015湖南,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原《离骚》)

(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作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 答题要点及角度提示:

屈原以方枘与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样性。

6.(2014辽宁,16)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5分)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

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答:

 

 

答案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7.(2014重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答:

 

(2)概括雾和霾的相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答:

 

答案 

(1)构成成分、能见度范围、相对湿度不同。

 

(2)都是悬浮体,都形成视觉障碍。

【三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模拟·基础题组

1.(2019届南通期初检测,5)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自出版,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书稿直接出版。

目前,自出版的主要形式为电子版。

传统出版的一本纸质书在卖到读者手里之后,沟通起来就不太方便了。

读者只能单向地从图书里汲取营养。

如果读者想和作者做进一步交流的话,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写信、邮件、社交网络)实现。

但自出版的图书,却让读者和作者之间保持着双向沟通。

在双向的沟通机制下,未来可能有无数读者为作者提供灵感和想法,从而写就一本融合无数智慧的畅销书。

A.传统纸质书完全比不上自出版图书。

B.纸质书无法让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

C.自出版图书具有双向沟通的新功能。

D.未来图书一定会集合无数人的智慧。

答案 C 

2.(2019届南京学情考,4)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几项不一致的是(3分)(  )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答案 C 

3.(2019届南京中华中学等四校8月联考,4)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农民问教授:

“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子的样子。

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

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

”教授从容答道:

“简单。

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起来:

“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B.人有认知限制

C.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质疑权威观点

答案 B 

4.(2019届溧水中学9月学情考,5)下列对“初生水”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中。

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

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A.存在于炽热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在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答案 D 

5.(2018盐城中学第一次段考,3)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3分)(  )

①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②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③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④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

答案 C 

6.(2018苏州期初调研,5)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与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D.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答案 D 

7.(2018泰州中学学情调研,6)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3分)(  )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欣赏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

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

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

答案 B 

8.(2017南通、泰州三模,4)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主题一:

月是故乡明 主题二:

向青春举杯

主题三:

和平的钟声 主题四:

文化与传统

A.《母亲的微笑》《青葱岁月》《我看辛德勒》《奇妙的昆虫》

B.《温暖的布鞋》《成长的欢乐》《人生驿站》《肯德基印象》

C.《游子折柳》《年轻的梦想》《华沙之跪》《秦腔古韵》

D.《风华正茂》《原驰蜡象》《将军白发征夫泪》《北京的地坛》

答案 C 

9.(2017兴化一中模拟,5)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10—14)

10.(2018南京9月学情考,5)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3分)(  )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威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

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云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

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11.(2018常州期末,5)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①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②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天门日暮灵修远,瑶草春深佩服香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⑤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 A 

12.(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做出区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

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同时,“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对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的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答案 D 

13.(2017江苏新海高中模拟,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

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实在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答案 D 

14.(2017高邮中学、兴化中学联考,5)对下面这段话的含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B.世间美好事物的诞生,常常伴随艰辛和痛苦。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D.生活丰富美好,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答案 C 

B组 2017—2019年模拟·提升题组

1.(2019届江苏阜宁高中10月月考,5)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鲁迅和卡夫卡是同时代的人。

卡夫卡没有读过鲁迅是肯定的,也没有资料直接证明鲁迅读过卡夫卡。

但是,《狂人日记》相当注重对主人公“潜意识”的发掘和描述,涉及了与“潜意识”相关的一些元素:

批判、仇恨、同情、脆弱、黑暗、荒凉、孤独、枯燥、怀疑和绝望。

这恰恰是卡夫卡的风格。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引用米兰·昆德拉对卡夫卡小说的一种解读:

“因此,人的生活只是个影子,而且还是‘错误的影子’,真正的生活却在别处,在永远无法到达之处,‘在非人和超人的境界里’。

”《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无疑处于“非人”和“超人”之间的某种境地。

此外,《狂人日记》也有卡夫卡诗意的写法,大量写黑夜,白天也用黑夜表达。

A.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创作受卡夫卡的小说影响较大。

B.《狂人日记》写法诗意,相当注重对主人公“潜意识”的发掘和描述,与卡夫卡的作品风格类似。

C.“潜意识”包括以下一些相关元素:

批判、仇恨、同情、脆弱、黑暗,荒凉、孤独、枯燥、怀疑和绝望。

D.真正的生活却在别处,在永远无法到达之处,在非人和超人的境界里,狂人无疑处于“非人”和“超人”之间的某种境地。

答案 B 

2.(2019届苏州四市五区期初调研,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人口的迁移,土著和移民原来所用的方言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至分化为不同的方言,产生新的方言。

同一方言的人口迁入不同地区后,即使当地完全没有土著人口,只要他们之间互不来往,年深日久后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因为代际传承也会发生变异。

所以,所谓标准的方言只能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地域。

A.从语言演变的角度看,方言的形成与变异是一种历史必然。

B.人口迁移是导致方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

C.如果同一方言的人口迁入不同地区后长期互不往来,就必然产生代际传承的变异。

D.所谓标准方言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也会因时因地而变。

答案 C 

3.(2019届溧水中学10月月考,2)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下列古诗词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