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9877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8.匆匆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

3.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

难点:

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2.朱自清前辈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生自读课文: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预设:

(1)出示: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

“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为什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

(2)出示: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交流:

什么叫“挪移”?

(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

引导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任务”)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4.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5.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对话交流:

“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8.匆匆

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课后反思

 

课题

8.匆匆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3.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难点:

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

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

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

愿意再读读吗?

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板书:

跨过飞去溜去闪过)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

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

(1)句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板书:

如轻烟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

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

对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七、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

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同学们,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匆匆具体说明跨过飞去溜去闪过

时间宝贵

如轻烟如薄雾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课后反思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板书课题:

那个星期天)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

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那么课文的抵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预设: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

”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5.小结:

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

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写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母亲为生活操劳而忽略了孩子的要求,也是很无奈

课后反思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

3.体会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组长记录学习单)

3.小组汇报。

(1)出示: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学生自主交流:

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4)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

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小练笔:

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

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课后反思

 

课题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难点:

选择情境,就心情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名言导入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

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

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

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找蚁穴”“看电影画报”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你有等待的经历吗?

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挨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

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借此来抒发自己心情由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变化过程。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动作和心理独白来表达作者等待时的焦急和无奈。

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更能打动读者。

3.总结:

通过学习,领悟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很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甚至直接写内心独白,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

三、初试身手

1.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

2.这两段例文,分别表现出小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笔圈出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

例文一:

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兴奋、欢喜的心情。

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例文二:

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疚的心情。

抓住“耷拉”“无精打采”“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现了什么?

例文一:

画出“花儿”、“鸟儿”、“树叶”

例文二:

画出“花儿”、“小鸟”

师引导学生总结:

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

四、全课总结

人的心情不同,对人、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

 

真交流平台举动、环境变化、动作和内心独白、设问

情好:

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实初试身手借景抒情

感不好:

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3.选择合适内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难点:

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

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

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

(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

书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

“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

1.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

什么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小声地说一说。

2.组内同学轮流发言。

要求:

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跟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学习例文,习得方法。

1.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

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

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

2.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

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拿起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提示:

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

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

课件出示句子: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

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师引导学生交流:

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

③选典型事例凸显心情。

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哪两件事情来写?

(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就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

3.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做好批注;

(2)集体交流:

谁能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在艰苦日子里,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①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被子里就是暖呼呼的了。

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家境一般,没有御寒的设备“我”晚上难以入眠。

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同样能带来温暖,但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4)总结。

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四、结束语和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体会到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吧!

 

板书设计

 

习作

母亲的动作“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温暖慈爱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

恰当的写作方法能够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打动读者。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和同学交换习作,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2.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3.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和同学交换习作,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难点: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完成了作文。

这节课,我们互相欣赏、评改彼此的习作。

在此之前,先来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1.选择生活印象最深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

2.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二、佳作放送

在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

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

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种什么感受?

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

3.学生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吗?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

(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

(4)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

三、亮点欣赏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

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

谁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四、互评互改

导语: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作了呢?

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

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要求:

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

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部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错字及标点符号。

 

板书设计

 

让真情自然流露

佳作放送

亮点欣赏

互评互改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