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520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docx

《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docx

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一、导入

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文言实词要积累,文言虚词也要积累。

过去有句俗话:

“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

”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能见到,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

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不要紧;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味,就会弄懂的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

主张仁义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

语录体(格言体)

《论语》的体式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反复诵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

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板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

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

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六、逐句翻译、理解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

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

实习、演习。

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

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

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

了解

愠:

怨恨,生气。

君子:

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

我。

日:

每天。

三:

多次。

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

检查、反省。

为:

替。

谋:

办事。

忠:

尽心竭力。

交:

交往。

信:

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复习。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

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旧的(知识)。

知:

领悟。

可:

可以。

以:

凭。

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

做。

【翻译】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迷惑而无所得。

殆:

危险、有害。

【翻译】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

教导教诲。

知之:

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

是。

是:

这(就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孔子说: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贤:

贤人。

齐:

相同。

内:

内心。

自省:

自我反省。

【翻译】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三:

虚数,几个。

行:

走。

焉:

于此,在其中。

其:

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

优点,好的方面。

从:

顺从,学习。

改之:

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翻译】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

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

胸怀宽广;毅:

意志坚强。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

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

停止。

【翻译】曾子说:

“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

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

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

这。

后凋:

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

作为。

行:

奉行。

其:

副词,大概(就是)。

欲:

想要的事物。

加:

施加。

于:

在,给。

【翻译】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一)内容小结

1、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谈品德修养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积累

1.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名言警句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文言字词小结

1、而:

(1)表示顺接;

(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转接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顺接

温故而知新——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

任重而道远——顺接

死而后已——顺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顺接

2、为:

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wéi,作为。

3、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

4、之:

(1)指示代词,“这”;

(2)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3)结构助词,“的”;(4)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四)固定句式

1、不亦……乎?

→不是……吗?

2、……也。

→……是……。

九、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法:

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对(将单音词对应翻译为双音节的词)。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着用上两个单音词,如妻子,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

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

调(把倒装句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可以推荐顺口溜。

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

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

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能删能替看语气。

十、小组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十一、堂上默写《<论语>十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