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101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

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

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jiǎ)骨之类

,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

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

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

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

《论语》中又有“子张书(写)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另外,北魏时的《齐民

要术》(贾思勰著)中说: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臵(gé放置也)于枕中,以为国宝”。

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

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

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句中“它们”既包括了外国古人的“泥板”“草纸”等,也包括了中国古人的“龟甲”“牛胛”“陶器”“玉器”等。

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

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

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

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以简书、帛书替代甲骨与青铜器皿契刻,这一巨大的转变是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B.西晋盗墓者不(fǒu)准从战国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从而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存在的事实。

C.《论语》和《齐民要术》中在织物上书写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证明先秦时的确已有帛书流传。

D.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诸子

著作的涌现以及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简”的出现使得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中一些成为传世至今的经典文

本,这些“简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

B.邓析用竹简录写国家典刑——“竹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等,都可以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C.从《论语》“子轼负版者”以及“子张书诸绅”等话中可以看出,在木牍和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几乎已经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D.《齐民要术》上记载越国大夫范蠡以帛书为国宝,足见当时帛书的珍贵,由此大概可知为何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

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

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

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

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

“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

”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

迁西上阁门副使。

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

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

诏从其请。

逾年,开封府上言:

“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

”卒罢之。

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

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

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

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

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

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

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

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

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

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疾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

礼成,领河州团练使。

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

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

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

滞留、久留

B.即遣内侍辇钱赎还        辇:

人力车

C.内侍密诏存谕    存:

看望、问

D.累典边任,多杀戮        典:

掌管、主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疾

B.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疾

C.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疾

D.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B.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

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少在朝廷;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

“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

”(5分)

(2)所部有广

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文天祥的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5分)

9.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是:

“,,受下赏。

(2)《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

“,”。

(3)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风大猿多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

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宅男

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

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

父子从不见面,从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

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

儿子回答,你先吃。

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

吃过了,把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

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去;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

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

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西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

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摇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亲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

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

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

子有些剌激。

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明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

父亲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来才插闸,然后做菜正赶趟。

父亲做鱼好吃,葱花大料放好,还要放几根香菜,放几滴醋,还要放一撮糖。

可是放糖时糖没有了,做鱼没有糖怎么行,父亲决定下楼去仓买(哈尔滨方言,即超市、小商店)买糖。

父亲闭掉煤气灶去了仓买,走时父亲望了一眼儿子的房间。

父亲由于走神儿,走时忘带钥匙了。

他买完糖站在单元门跟前按门铃,可是不管他怎么按,门铃怎么响,儿子就是不给他开门,无奈他只有重回仓买给儿子打电话。

家里的电话儿子不接,手机也不接,父亲站在柜台前好一顿发愣。

最终他只有走了出来,直奔街头的网吧。

儿子的QQ头像果然亮着,父亲写道,我忘记带钥匙了,我再按门铃时你给我开门,别让我在外面冻着。

儿子没说行不行,给父亲一个生气的QQ表情。

父亲管这种东西叫“黄豆”,不管怎样儿子总算答应了。

父亲在冷风中急急地走着,他出来时只穿着绒衣,仓买就在楼下,他没想到要去网吧。

父亲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几乎是一溜儿小跑,却忽然从头顶哗啦啦掉下来一件东西,险些砸在他的头上,父亲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那串钥匙,儿子从窗口扔给了他。

父亲没有生气,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父亲有最低底线,只要儿子活着,别像妻子一样离开他,他就知足了。

父亲做好菜,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吃了几口鱼,扒了两碗饭,走时在电脑上给儿子留了话。

告诉他,鱼,好吃极了。

父亲很幽默,也给儿子留了一粒“黄豆”。

那黄豆是眯眯笑的表情。

儿子吃鱼时很潦草,他的心里想着事。

他想他怎样才能和小美把他们俩的事完成了。

小美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个人从没有见过面,感情却极好,谁也离不开谁。

小美提出过想见见他,他不同意,他怕见了面,他们那些美好的感觉消失殆尽。

有几次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是一想结婚后他很可能对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头。

他从心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领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对外界没有兴趣。

但是有了小美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网上购药,小美病了,大概网上购药就不成体统了。

还有是不是得要一个孩子,小美坚持生个健康的宝宝,如果有了宝宝,那就更麻烦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内心了。

可是他又太爱小美了,爱到了极致。

视频上看小美长得那个美呀,笑起来那个甜呀,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机响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语音提示,只有小美发来短信时才是这种醉人的提示。

他拿起来,看到小美的话传了过来。

小美说,我想你都想疯了,我在你家对面的五楼,你不出来,我就跳下去。

他一伸头,果然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

他打了个愣,也只是打了个愣。

之后他就有了决定,他想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读点》2013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无法和儿子交流,却极其负责、极其宽容地供养着儿子,因为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儿子活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B.儿子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境况中,他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从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领域,因为他对外界没有兴趣。

C.儿子一方面封闭在自己的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却能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网购、网恋,这正是现代人矛盾性格的缩影。

D.小说的前半部分表现儿子对父亲的冷漠,后半部分写了对小美的万分热情,前后态度的对比透露出作者一种隐匿的担忧。

E.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歪嘴壶一样”撒尿,“胡乱抹两把”式的洗脸,特别是结尾“打了个愣”的细节和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注脚。

(2)小说写父亲烹鱼过程中下楼买糖的情节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请具体说说儿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6分)

(4)小说结尾写主人公在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准备跳楼的关键时刻,在“打了个愣”之后竟然决定“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的情节,你认为真实吗?

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

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

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

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

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

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

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

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

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

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

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

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

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

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

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

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

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

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

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

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

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相关链接: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

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B.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C.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

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D.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E.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

长的漂泊生活。

(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6分)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2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面加点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D.我很胖,可是这位小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

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B.各地中小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C.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D.由于遭遇近5年来最强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这股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1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3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

17.参照下面例句的修辞及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下面的漫画《变与不变》,简要说明主旨寓意,不超过70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在丹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每天到湖边散步,发现湖的四周有很多人垂钓,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挂着一把一尺来长的尺子,他

们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