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244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docx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

目录

概况2

城市名片2

历史沿革6

资源8

气候概况9

行政区划11

经济发展11

科技教育12

农业13

旅游观光13

民俗风情14

社会事业16

概况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

截至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989.9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

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

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达到443.7万人次/年,已有2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投入运营,开通国内、国际航线82条,通航城市47个。

已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空港。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西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有“文化之都”、“音乐之都”的美誉,还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

哈尔滨市邮政编码是150000;电话区号:

0451;地区编码:

230100。

城市名片

2006年8月,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城市规划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旅游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哈尔滨日报、新晚报和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联合举办首届哈尔滨“十大名片”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

征集活动历时3个多月时间,先后经历了名片推荐、市民投票、专家评审等阶段。

2006年11月3日,经过主办单位对名片推荐阶段排名前20位的候选“名片”进行了综合评审,投票产生了哈尔滨市首届十大城市名片。

    “十大名片”的产生将更好地树立哈尔滨市城市形象,增强哈尔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太阳岛座落在我市松花江北岸,南部与江南老城区一江之隔,北部与新城区松北区相临,它以茂密的灌木林带和充沛的水域为主要资源,属江漫滩湿地草原型地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避暑胜地和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态区。

风景区分为东区、中区、西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88平方公里。

年接待游人约一百万人次。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鹏、乔石等先后视察过太阳岛。

1989年太阳岛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公园。

  2002年黑龙江省政府确立了“原野风光、冰雪文化、欧陆风情、北方特色”新的太阳岛名胜风景区规划定位,重新明确了太阳岛风景名胜区3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和8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面积。

    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为契机,以晋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目标,并将其作为向市民承诺的10件大事之一,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太阳岛地区综合整治改造工程。

新增了太阳门、松鼠岛、鹿苑、阳光沙滩等,景区景点从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70个,新增各类乔灌木30种,绿化面积达450万平方米,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初步实现了“岛在水中,园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目标,游人量年递增17%,年接待游人140万人次,免费接待日创下日接待游人20万人次的记录。

目前,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

1925年被改称为“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沿袭至今。

她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延长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为10.8米宽。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51栋,汇集了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巴洛克式、18世纪折衷主义及现代的多种风格建筑,其中市级保护建筑17栋,包括一类保护建筑5栋(包括防洪纪念塔),二类保护建筑9栋,三类保护建筑3栋,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展现了近300年欧洲最具魅力的文化发展史,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步行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历时十个月的综合整治改造后,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自2003年起,市政府又对中央大街步行街进行了多次综合改造。

目前已建成休闲区14个,休闲区内设置了形式各异的雕塑等景观,夏季休闲区内设置花坛、冬季休闲区内制作冰雕、冰灯等景观,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

    中央大街步行街是一条百年老街,书写着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历史,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背景。

1998年,中央大街步行街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青年文明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6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国家质监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4月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

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目前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

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

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

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线条清晰,明暗对比强烈。

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高举着红旗,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以英雄的姿态征服了洪水,正沿着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奋勇前进,突出了攻无不克,塔镇江天的主题思想。

    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

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

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

    1990年,哈尔滨市建设部门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2003年,市政府又对沿江一线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防洪纪念塔广场周围进行了拆迁整治,环境随之提档升级。

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夏观景,冬赏雪的防洪纪念塔,日平均接待中外游客十万人之众,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它代表着这座英雄城市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龙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高钢塔。

龙塔是黑龙江省综合性行业中首家通过“三标一体认证”的企业,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

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龙塔塔体造型设计独具匠心,其内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恐龙展、动感4D影院、孔子学堂、龙的传人蜡像馆、动手乐园、炎黄子孙圣坛、181米云中漫步惊险环、中国首家名人手型馆、186米空中飞碟餐厅,190米室外观光平台、203米金源文化展、206米祈福殿,每一处都是亮点,每一点都让龙塔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既承担信号发射功能又兼有服务功能的多用途建筑,龙塔在确保安全、高质完成信号发射任务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挖掘其服务功能,通过超前意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档次,“龙的传人上龙塔”已经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时尚。

自龙塔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宾客近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1700万元,年上缴利税200万元。

骄人的业绩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如此残酷的今天,走出了一条属于龙塔人自己的成功之路。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

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4年后,又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教堂。

20年代,随着东正教徒在哈尔滨市的急剧增加,原有教堂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923年,在圣·索菲亚教堂现址进行了二次重建,历时9年时间于1932年11月完工。

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是近代哈尔滨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同时可容纳2000人从事宗教活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圣·索菲亚教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其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1997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圣·索菲亚教堂、教堂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辟建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

    2006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城市客厅”工程,对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及周边地区实施二次综合改造。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新增地下可利用空间1.2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景观、绿化、灯饰亮化一体化工程。

    圣·索菲亚教堂在推动我市多元文化建设,促进我市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在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创办于1985年,初名为哈尔滨冰雪节。

2001年在第17届冰雪节中提升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冰雪节。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扎幌、加拿大魁北克的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的冬乐节齐名,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气氛最热烈、活动时间最长的冬令盛典之一。

充分展现了哈尔滨人民的粗犷、奔放、勇敢、坚毅、创新,而又细腻的性格特征。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经远远超出了冬季和冰雪的范畴,它已经深入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力地推动冰城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哈尔滨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必将与时俱进地推动哈尔滨走向世界。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中国“三大音乐盛会”之一,1996年由地方音乐会晋升为国家级音乐盛会。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始终坚持专业与业余结合,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室内演出与广场演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会宗旨,现已成为哈尔滨人民的文化节目,是哈尔滨人热爱生活,善于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写照。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凝聚人心、加快文化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着“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平、群众性参与”的定位,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时俱进,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哈尔滨的知名度。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是中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对外交易会之一。

哈洽会自1990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七届。

已经成为中俄经贸合作著名展会,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哈洽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对外开放。

哈洽会平均每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参展,累计参会中外客商达130万人次。

哈洽会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有力推动了我省的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二是牵动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前17届哈洽会的总成交额近900亿美元。

有关研究表明,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系数为1:

5,间接带动系数可达1:

9,有力促进了我省的贸易和投资,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在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哈尔滨国际城市地位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强化了我省对俄经贸合作大省的地位。

自创办之日起,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哈洽会已经牢固确立了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展会的地位,也使黑龙江成为国内各省市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四是带动了全省会展业的发展。

在哈洽会的牵头、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下,我省建成了一流的展馆,培养了一批专业会展人员,使我省会展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始于1900年,由俄罗斯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创建,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

经过百年的发展,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第五大啤酒酿造企业。

作为东北啤酒市场的佼佼者,它在我市占有66%的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5%的市场份额。

2002年,该公司成为首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称号的黑龙江企业,并于三年后再度当选,成为全省首家连续两度勇夺这一殊荣的企业。

2004年,该公司被全球领先啤酒酿造企业集团安海斯-布希公司收购,成为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近五年来,该公司经历了一系列收购和工艺优化,实现了产能翻一番的目标。

目前,公司共有8000多名全职员工,并在国内四省分设13家主要酿造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90万千升。

    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旗舰品牌“哈尔滨啤酒”始终保持着纯正清爽的口味和干净利落的口感,为一代又一代的啤酒爱好者带来美好的生活享受。

如今,“哈尔滨啤酒”成功延续其经典的口味和出众的品质,成为国内有口皆碑的中高档啤酒品牌。

随着“哈尔滨啤酒”走向全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机会品尝到中国历史最悠久、品质超群的啤酒。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各类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安海斯-布希公司通过设立哈尔滨城市发展基金,协助该公司进一步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总投资为800万美元的哈尔滨城市发展基金在资助教育、培训和医疗项目的同时,还为有志在中国投资的国际企业举办论坛。

此外,由哈尔滨城市发展基金赞助的“哈尔滨啤酒节”,在促进啤酒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哈尔滨作为旅游名城的魅力。

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援助活动,如阳光助学活动,抗洪赈灾活动,松花江水污染,情系家乡人活动等,为哈尔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冬泳:

  冬泳运动是哈尔滨家喻户晓的一项冬季体育项目,是由俄罗斯侨民按东正教的教规给人授洗礼的习俗演变而来。

到了八十年代初,哈尔滨的一些游泳爱好者,开始了冬季在松花江游泳的尝试。

1983年12月哈尔滨市成立了冬泳协会。

    哈尔滨冬泳场地设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江面上,冬季气温多在零下20度以下,寒风刺骨,因此被称为“冬泳圣地”。

    自1985年哈尔滨首届冰雪节开始,市政府就把冬泳列入冰雪节的重要项目。

通过冰雪节,哈尔滨的冬泳爱好者,向世人展示了不俱严寒、挑战自然、战胜自我的精神风貌,至今已有近百万的游人,观看哈尔滨的冬泳,它已成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

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

1919年4月,周恩来曾来哈尔滨,在东华中学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等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相继来哈尔滨领导反帝爱国斗争。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

1929年,当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和陈潭秋来哈尔滨,加强对中东铁路工人斗争的领导。

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时人口已达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

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地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成功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48.3万人。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人口974.8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8.96万人。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

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

资源

位置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

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

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

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

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

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

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

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

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

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

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

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

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

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

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

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

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

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

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

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

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

主要树种有红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