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250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oc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

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

俗话说:

“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

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

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

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2]。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

情绪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2.1丰富性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我们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从社交看,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2.2不稳定性

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

1.2.3掩饰性

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内涵的丰富,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

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1.2.4冲动性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疾风怒涛”时期。

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

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情绪失控,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1.3情绪表达

人的情绪表达是通过行为活动表露出来,显现其心理感受,并借以达到与外界沟通的目的。

这种行为活动的表露往往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言语等表现出来。

二情绪与身心健康

2.1正面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1.1正面情绪能够促进学生保持欢乐、愉快、高兴、喜悦的情绪体验[3]

这些情绪的出现,能提高大脑及整个脑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心情愉快会改变一个人的青春容貌,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保持心情愉快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2.1.2正面情绪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机体活力,从而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情绪可以减少和消除对肌体的不良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保持内分泌功能的适度平衡,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

2.2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2.1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负面情绪是人体心理的不良紧张状态,往往会因过分刺激人的器官、肌肉及内分泌腺而损害人的健康。

学生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学习和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和忧郁。

当焦虑、忧郁产生时,人体胃肠蠕动会减弱,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焦虑、烦恼、发怒等消极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发生;过分的抑郁或恐惧,会导致高血压、胃溃疡等多种疾病;更为重要的是,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会增加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概率。

由此可见,负面情绪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危害。

2.2.2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长期持续的负面情绪还会严重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学生处于负面情绪时,在过度的情绪反应或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作用下,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突然而强烈的紧张情绪的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判断能力减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

持久的负面情绪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它会促使一些病症产生,如:

焦虑症、社交恐怖症、抑郁症、自杀心理等,甚至诱发神经症和精神病[4]。

三情绪的管理

3.1情绪的培养

3.1.1培养自信

自信是自己决定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不要让别人来设定你自己的生活目标。

要建立自信就该经过全面和独立思考后,为自己设立生活目标,选择符合自己条件和个性特点的标准。

不要勉强为自己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现实的目标实现不了时会伤及信心影响情绪[5]。

因此,凡事要注意考虑自己的环境和条件,认识和调整不现实的生活目标,脚踏实地求发展,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能增加一份自信。

3.1.2要适度焦虑

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困惑,是过度焦虑的表现,它可使人失去信心和希望,在心理上能摧垮一个人。

但我们提倡要学会适度焦虑,因为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使人进入紧张激动状态,这一状态有利于激发行动效率,可以发掘能量。

另外,适度紧张和焦虑,还可以使思考力、反应速度和动作的敏捷性得到锻炼。

例如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功课后再玩玩棋、牌等用脑的消遣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3.1.3积极面对一切

人在乐观的思维中,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更灵敏,触觉也更细致,在乐观的时候,人的心、肝、胃和所有内脏也都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与一个人的潜能密切相关。

在乐观态度培养上,要学会即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不要牢骚满腹、懊恼不已,要学会排遣自卑心理,树立自尊,笑对人生就会事半功倍,笑对人生就能健康豁达。

3.2情绪的调节[6]

3.2.1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一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二是帮助学生明确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观念;三是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四是帮助学生学习合理的信念并使之化为自己的观念。

3.2.2排遣宣泄法

排遣宣泄可通过眼泪缓解、运动缓解、转移注意等方法来实现。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在盛怒愤慨时猛干一阵活或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平息激动情绪;在情绪不佳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排遣不良情绪。

另外,还可采用倾诉和模拟宣泄法,可以向师长、同学、朋友、亲人等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也可用写日记、写信、发邮件等方式倾诉不快。

模拟宣泄是通过打骂模拟敌人,发泄烦恼,宁心息怒,这是一种新兴的情绪调节法。

3.2.3顺其自然法

该方法是最见效的心理调节法。

顺应自然是让神经质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不要超越自己控制能力做无用的抵抗,从而具备一种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生活态度。

另外,善于忘记、睡眠和休息都能很好的调节情绪。

因此我们应像经常清理房间一样及时处理掉无用的东西。

睡眠和休息是放松心情平衡大脑状态保持良好情绪的一剂良方。

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有规律的生活,有规律生活包括遵守作息时问,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业余活动等。

3.2.4音乐调节

音乐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特别是对我们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是必不可少的。

当遇到情绪波折时,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观赏一部电影、文艺节目等即可调节情绪又可陶冶情操。

四结束语

情绪本身并无是非、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否定自己情绪的存在,而且会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

只要我们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不是完全让它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可以善用情绪的价值和功能。

我们要注意调控情绪,保持健康心态,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忠,刘玉栋.情绪与心理健康[J].东方青年﹒教师,2013(10):

251—252.

[2]闫荣花,王丹,张岩.浅析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6):

69—70.

[3]赵佩漩,赵泽波.论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健康[J].科教文汇,2008,5.

[4]李博.大学生不良情绪及其调控[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

(2):

47—48

[5]杨孝文,阿强.情绪与心理健康[J].心理健康,2010,9(4):

25—26.

[6]杨娟,李海江,张庆林.自尊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