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091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docx

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年度

2013

编号

ZJC2013045

 

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论证书

 

学科分类:

职业教育课题资助类别:

青年专项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

课题主持人:

联系电话:

主持人所在单位:

开题日期:

2014年1月11日开题形式:

 

1

一、开题论证后的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讲师

研究专长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学学士

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411104

联系电话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及部门

讲师、系副主任

光伏系统集成、职业教育管理

讲师、教研室主任

光伏电池材料、职业教育课程论

讲师

光伏电池材料、职业教育教学论

高级讲师

职业教育管理、课程论

高级工程师

光伏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师

光热系统集成

预期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时间

2016年6月

 

2

二、开题论证后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2013年6月

—2014年3月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综述

论文

2013年12月

—2014年6月

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文档或纸质文档

2014年3月

—2014年9月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

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论文

2014年3月

—2015年9月

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

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标准

电子文档

或纸质文档

2015年9月

—2016年6月

基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16年6月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

研究报告

2015年12月

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

建设资源包(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

专业建设资源包电子文档

 

3

三、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

填写内容: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问题提出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

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同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2)》中提出: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这些政策的发布,为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的研究吹响了“冲锋号”。

2011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使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具操作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撰文指出: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职教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迫切的就是要解决中高职教育脱节、职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指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切入点就是“衔接”。

不少学者认为:

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起点与落脚点。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伏产业是我省和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和国内光伏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苛刻。

因此,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设计衔接顺畅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当前正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中高职教育课程衔

接的课程论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

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归纳并提升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理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体系,为我省乃至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

 

4

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实践,分析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破解课程衔接上的“交叉点”并找到衔接的方法、衔接依据,设计衔接顺畅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解决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为我省乃至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尤其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案例。

三、研究综述

1、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中高职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国外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比我国要早,形成的衔接模式较多,并且

各具特色,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

(1)英国模式:

英国中高级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采用分层式教学,统一制订了5000个左右的标准教学单元,并把这些单元按程度分成6个层次。

1、2、3三个层次属中等职业教育,4、5、6三个层次属高等职业教育。

其中第一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间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中高职的衔接。

(2)澳大利亚模式:

澳大利亚主要是通过开发与实施培训包体系与资格框架体系相对应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的连续性的和全国所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的总和。

作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性材料,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体系。

培训包的内容有不同的层级,共包括12种不同层级的资格证书与其资格框架体系一致,学生在完成培训包中某一专业层的学习后,便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就可免修某一层次的内容。

各层级内部之间有相互衔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内涵式衔接的特征。

(3)德国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双元制”,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课程上阶梯式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完成。

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

经过中职阶段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也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德国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种入学深造的机会,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报考高等院校的同等学历和资格。

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依靠在课程上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模式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4)美国模式:

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

 

5

育体制,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课程体系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以中职和高职校际间合作或签订合同的方式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教学大纲和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

课程衔接的方法是把高中后技术教育的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建立起内在的连接,随国内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改进衔接课程体系,开设一些技术准备课程供上高职的学生选择并注重开设实用类工程技术课程。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预备教育(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实现学力达标的衔接模式;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通过一体化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

尽管这些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其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

比如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德国采用学制的螺旋式上升和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课程衔接方式才是真正连接中高职教育的载体和落脚点。

2、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我国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国家的中高职教育政策密不可分,从上世纪80年代中

期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提出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体系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年):

该阶段主要是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层面的研究,个别职业院校在政策的允许下进行改革试点。

学术界也是从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讨和衔接模式、学制衔接模式的研究,即外延式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鲜有提及。

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2002年至2010年):

该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步伐得到了加快,衔接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理论上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中澳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刘育锋,欧阳河,200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耿金岭,2008)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

研究角度和方法多样,主要有实证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地域为对象或专业为对象的案例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在中高职衔接的衔接方式、衔接模式、政策支持以及课程衔接等。

并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几种衔接模式,比如五年一贯制、“3+2/3+3”模式,对口单招等模式。

该阶段主要的学术论文有:

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2002)、夏瑛等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探讨》,2004)、王技德(《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5)、陈永清(《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2006)、武佩牛(《论中职

 

6

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2007)、吴金林(《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2008)、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2010)、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2010)。

从这些学术文章得出,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开展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实践,并从中外衔接对比、衔接模式、专业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基本理论和课程衔接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③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2010年后):

近年来,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明显加快,尤其是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政策上对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和中高职衔接体系的研究明显加强,有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越来越多,形成了诸多认识和观点,其中一项重要共识就是认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

有学者认为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本”,“标”是制度的衔接(姜大源,2011)。

因此,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从地域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都开展了区域内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的衔接模式,江苏省、广东省、天津市的中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

①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形成了特有的“江苏职教”现象,该省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多种衔接形式,重点中专校与高校衔接的3+2、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模式,到2012年实施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

其中,五年一贯制模式比较成功,不足在于办学主体是中专校,教学质量与高职院校相比稍逊一筹。

其它的衔接形式中,真正内涵式的衔接--课程衔接体现不够。

②天津市探索中高职专业衔接以专业群“宽口径”对接,着力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

抓住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课程衔接,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衔接;③广东省从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切入,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功模式,2010年启动中高职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中职开设核心课程满足高职入学要求。

探索了一条以课程对接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新局面。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还未建立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和成熟的研究理论。

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处于中外借鉴、总结提炼、问题反思和理论思考阶段,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程衔接的研究数量偏少,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研究还处于经验总结归纳阶段,研究成果不多且不成熟;二是课程衔接的研究缺少理论基础和系统化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和系统的课程衔接理论,无法为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提供成熟的理论支撑。

 

7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中高职衔接:

本项目主要指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五年一贯制和3+2或者3+3模式下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衔接以及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

本项目中主要指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实践实训体系,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

五、理论依据

本项目以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理论,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理论做参考;基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终身教育进行课程衔接和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六、研究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需要的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为:

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实践实训体系,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并提升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理论,为我省中高职教育尤其是新能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借鉴与理论指导。

七、研究内容

(1)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研究借鉴比较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衔接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我省及本专业

的实际情况,基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需要,拟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

(2)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含实训课程)内容、考核标准以及学分衔接在内的公共

文化基础课程、基本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衔接问题,形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进程表(教学计划)。

(3)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策略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分管理与评价衔接等方面入手,研

究中高职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衔接策略,以及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研究解决推动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8

八、研究思路

运用调查分析、文献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并以行动研究为主。

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理论,参考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的现有经验,以我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建设为背景,结合兄弟院校光伏发电专业的建设情况,对学生和教师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调查分析,初步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在本校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通过再调查、分析和反馈课程衔接实际情况,修订完善课程体系,按着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的原则,通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构建并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理论,得出相关的实践经验,为我省中高职衔接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课程论,建构主力理论,通过文献检索整理、研究文献资料,借鉴中高职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行动研究法。

本项目的研究紧密结合我院校开办的光伏发电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办学实际情况,并在课题组成员的院校实施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检验、评价研究成果,并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提升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理论。

(3)调查研究法。

课题组将对企业专家、中高职教师、学生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专业衔接、课程衔接等,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资料。

(4)比较研究法。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上,适当选取不同学校或者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实施差异的衔接方式,对比教学效果、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

十、实施步骤和措施1、具体实施方案:

(1)检索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研究成果,并开展企业和中职学院调研,通过专家访谈、教师座谈、学生问卷等方式,形成第一手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材料,为我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依据职业教育学、课程理论完善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分与评价的衔接方面,完善我院光伏

 

9

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3)结合我省乃至我国产业发展需要和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研究中高职公共课程、基本职业能力课程、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衔接,尤其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实习实训技能项目、学业的评价方式的衔接进行研究,完善我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4)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原则,结合我院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实际,在我院五年制大专班中和项目组成员所在院校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走访座谈的形式,了解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提升,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5)经过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实践检验后,形成本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理论,开发完整的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建设资源库。

2、具体研发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2013.03-2013.07:

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检索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后供课题组成员参考;开展企业和中高职院校,调研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本项目研究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2013.08-2014.06:

完善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现有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经专家审定后实施教学实践;

2014.07-2014.12:

分析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修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的研究理论;2015.01-2015.06:

将修订后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资源推广到其他兄

弟院校,检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适应性等;

2015.07-2015.12:

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并在理论上提升,对其他专业中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6.01-2016.06:

总结归纳、撰写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十一、组织领导

项目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聘请相关专家和领导作为课题组的顾问,包括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炳煌教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徐元俊研究员。

学院罗先进院长、分管教学科研的黄霞春副院长、科研处杨明求处长、信息工程系主任田拥军副教授等。

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10

十二、成员分工

(1)成员工作分工:

姓名

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的总体设计、论文撰写、研究报告、任务分配、工作协调

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修订、完善;课程内容、实训技能项目、考核标准的衔接

中职学校、企业调研,调研报告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践、并比较分析,评价项目成果的实践效果

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数据分析与统计

(2)成员研究内容分工:

A、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项目

组成员开展企业调研和中高职院校调研(主要负责人:

曾小波)B、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主要是基于2+3/3+3

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研究)(主要负责人:

黄建华)C、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基本职业能力课程、

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拓展职业能力课程的衔接研究)(主要负责人:

向纳)D、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主要负责人:

清华)

E、中高职衔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撰写。

(主要负责人:

曾小波)

十三、研究成果及责任人A、研究报告:

项目研究报告(责任人:

曾小波);

B、中高职衔接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资源包(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进程表、课程标准):

(项目组全体成员);

 

11

C、系列论文2-3篇(曾小波、黄建华、向纳、郭清华)。

十四、经费管理

1、湖南省教育厅下发项目经费5000元,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配套科研经费5000元,共

计10000元,主要计划如下: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合计

10000

1、资料费

800

资料打印、复印费,图书、文献资料的购置费

2、研讨会议费

1200

参加学术会议费、召开专家咨询会议费

3、调研差旅费

2000

企业调研差旅费、中职院校调研费

4、成果出版费

3000

论文版面费、论文参赛评奖费

5、项目中期检

查、项目验收与鉴定经费

1500

项目开题论证、中期检查、项目验收、鉴定等费用

6、相关经费

1500

办公用品、打印纸、装订资料等费用

2、经费管理严格按《湖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