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27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x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部编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

1、计算下面的题。

36+17=323+147=

2、根据上面的加法每题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分析并解答。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式。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三、成果展示。

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和=+加数;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四、过关检测。

1、用竖式计算

136+293=348+461=457-256=417-165=

1/19

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

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

3、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7=3043-575=

五、作业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式子

67-55=12

28+19=47

47-19=

203+147=350

850-239=

、计算2200+362=654-416=

小结: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19

一、预习导学

1、计算下面的题。

36+17=323+147=

2、根据上面的加法每题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

3+3+3+3=12

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a+0=()a-a=()0×a=()0÷a=()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交流展示

1、通过学习: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通过合作学习后:

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19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5)0乘()都得0;0除以()都得0。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800÷()=25800÷32=()

(2)425÷17=2517×25=()425÷()=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0÷18+9=469+0=32×3×6×0=

430×0=0÷318=486-486=546-0=

五、作业

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两个算式。

1125÷25=45×42=714

17

100867=13936

208×÷48=21

、填空2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2521

62318

10

13

478

小结: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的验算用()。

4/19

1.3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一、预习导学

1、计算下面的题。

(1)42+6×(12-4)

(2)42+6×12-4

2、说说以前学习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顺序

(1)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先算()

(2)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加固一个算式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一个算式中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三、归纳。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

5/19

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果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课堂检测

360÷(70-4×16)158-[(27+54)÷9]

五、典型例题

我们一共有32人,小船24元,大船30元,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阅读并理解:

一共有32人要租游船玩。

小船和大船的租金不一样,问题是?

1、小组分析:

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船比较便宜。

租几条大船:

租几条小船:

2、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把小船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更省钱。

租大船几条:

租小船几条:

六、作业

1、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去春游,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2.旅行社推出“风景一日游”两种价格方案。

方案一:

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

5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6/19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小结: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3)算式里有括号的,()。

如果有中括号时先算(),再算(),最后算()。

第2讲观察物体

2.1观察物体

一、知识铺垫

1.拿出一个正方体放在桌子正中央,从不同的角度(前面、上面、左面)观察,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前面()上面()左()

2.如图,添上两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不同的角度

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二、自主探究

7/19

1.画出三个正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

从前面看从上面从左面

()()()

2.观察有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

3.如图,摆出三个小正方体,再加上一个小正方体。

()()()

4.仔细观察刚刚看到的图形,和我们刚才用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图形,观察到的每个角度的形状进行比较。

我的发现是:

三、课堂达标

1.练一练。

2.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1)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2)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四、知识拓展

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8/19

2.2观察物体

(2)

一、知识铺垫

出示:

))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从前面看到()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到(

个小正方形。

二、自主探究1:

1.出示例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做一做。

3.

9/19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1.1.仔细观察,找一找。

(1)

(2)(3)

小明通过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看到了A、B两种形状,如下图:

①从前面看,是图(A)的有()。

②从前面看,是图(B)的有()。

③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④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

2.下面的几何体从侧面看,图形是的有()。

综合:

3.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有(),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有()。

(1)(4)②

(2)(3)③

(1)

(2)

10/19

第三讲运算定律

3.1加法运算定律

一、自主学习

94+46=46+94=128+347=347+128=

二、合作探究

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40+56=96

(2)56+40=96

40+56○56+40

2、你能再举出这样的几个例子吗?

()+()=()+()

()+()=()+()

3、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两个数相加,交换()的位置,()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

5、课堂检测

300+600=600+()()++65=65+35

78+()=43+()a+12=12+()

6、出示例288+104+9688+104+96

==

==

(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

7、你会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a+b)+c=a+(b+c)

8、(△+☆)+○=△+(☆+○)用了()律。

三、课堂检测

1、(69+172)+○69+(+28)300+=600+

A+B=

+

11/19

+36=25+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2)(70+4)=(130+)+)(25+68+32=25+(+)130+(

四、作业、先计算,再填表1

2961353678+

36

78

135

296

、计算2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一月计合三月二月产品名称

台385415537彩电/冰箱/台248291309

418

洗衣机/台353

347

加法运算定律小结: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2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复习旧知导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填空2)

+c=a+(a+b)a+b=b+a(律()+

12/19

()律

二、合作探究

1、出示:

例、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2、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85+115+132+118←加法()律。

=(85+115)+(132+118)←加法()律。

3、出示:

例、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小组讨论列式并计算。

列式:

234-66-34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

===

==

4、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三、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86+25245+180+20+15567+25+33+75

13/19

2、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了体育用品篮球113元、足球66元、排球87元、乒乓球34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3、填空

868-52-48=868○(52+)1500-28-272=()-(28○272)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545-167-145487-187-139-61169-25-25-50

====

====

===

四、作业

1、完成下表

班级

(1)班

(2)班(3)班总人数

年级3437三年级36

四年级393134

3535五年级36

108

38

32

六年级

2、火车车厢上层有104个座位,下层有78个座位。

上层还有4个空位,下层还有8个空位。

这节车厢有多少名乘客?

14/19

小结: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a+b+c+d=(a+c)+(b+d)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a-b-c=a-(b+c)加法结合律

3.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导入

a+b=b+a()律(a+b)+c=a+(+)

()

2、填空

12×4=4×12=45×8=8×45=

二、合作探究

1、出示: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例: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解法1:

×=

(2)解法2:

×=

(3)×=×

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

×=×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律。

a×b=()×()

2、出示:

例: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解法1:

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解法2:

先算每组浇多少桶水。

(25×5)×225×(5×2)

==

==

15/19

(25×5)×2○25×(5×2)

(3)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例子:

(×)×=×(×)

(×)×=×(×)

(4)归纳小结,学生小组归纳汇报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

律。

(a×b)×c=a×(×)

3、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解法1:

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解法2:

先算每组浇多少桶水。

(4+2)×2525×4+2×25

==

==

所以,(4+2)×25=25×4+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律。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去处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12×=108×75

30×6×7=30×(6×)125×(8×40)=(×)×

()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16=16×25×7×4=(×)×7

(60×25)×=60×(×8)125×(8×)=(125×)×

14

3×4×8×5=(3×4)×(×)

四、作业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上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25×7×4=××7(60×25)×=60×

16/19

(×8)

125×(8×)=(125×)×143×4×8×5=(3×4)×(×)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24×(5+12)=24×17

4×a+a×5=(4+5)×a36×(4×6)=36×6×4

3、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6×57+43×26=26×(57+43)()

(2)35×(100+1)=35×100+1()

(3)125×(8×4)=(125×8)×4()

(4)64×12=64×10×2()

小结:

乘法运算定律运算定律

a×b=b×a乘法()律。

a×b×c=a×(b×c)乘法()律

(a×b)×c=a×(b×c)乘法()律

3.4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

1、填空

a×b=×a(a×b)×c=a×(b×c)a×(b+c)=a×+×c

2、计算

25×4=125×8=50×4=125×4=

二、合作探究

1、出示:

例: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17/19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12×25=

12×2512×25

=(3×4)×25=(10+2)×25

=3×(4×)=

=3×=

==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330÷5÷2330÷5÷2

=66÷2=330÷(5×2)

==330÷

2、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在被除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35×5×2025×(4+8)2000÷125÷8

===

===

===

2、学校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全校共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册?

3、计算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

====

18/19

四、作业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35×16=35×2×8()

123-68+32=123-(68+32)()12×97+3=12×100()

102×56=100×56+2()

2、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

我家大约有900张照片,5本相册够用吗?

3、一盒牛奶2.4元、一袋豆浆0.6元,我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浆。

一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

1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