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中批评.docx
《表扬中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扬中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扬中批评
表扬中批评
篇一:
管理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管理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20XX-03-0509:
42:
37)
转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表扬与批评的认知就会有所变化,对于表扬与批评的心态也会有所差异。
宠荣不惊、心若止水、豁达包容等是用来描述成长和修养的词汇,往往被认为说的都是特有高度和境界的“大人物”。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不少“想不开”、“很苦恼”、“hold不住”的时候,而这些不少都与表扬或者批评有关联。
职场中“白骨精”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或者发了高烧一样颓废等,很多也都与得到的表扬或批评离不开。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这句话据说是曾国藩传授给他弟弟曾国华的管理秘诀。
意思是说,对立有战功的将士要公开表扬、奖励,而对违反军规、犯有过失的将士则应在私下批评,帮助其改正。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表扬要公开表扬,批评要私下进行。
“你如果要让一个学生消沉的话,只需要经常批评他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要一个学生获得成绩的话,那么就多去表扬他
吧。
”激励学生进步,不妨多表扬;激励将士战胜,不妨多表扬;激励团队发展,也要多表扬。
不过,话又说过来,只是表扬,没有批评,就犹如周边尽是鲜花,没有绿叶,会感觉太过于扎眼,时间久了就会让人困乏;就犹如耳边尽是掌声,没有安静,会感觉过于嘈杂,持续不止会让人崩溃;就犹如天空总是碧蓝,没有细雨绵绵,会感觉过于干燥,长此以往就会颗粒无收。
做一个好的领导,要懂得表扬,要会表扬,要善于表扬。
当然,做一个好领导,更要懂得批评,要会批评,要善于批评。
一、“亲爹亲妈”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自己一手组建的团队,犹如一个家庭,不妨把我们比作是家庭中孩子们的“亲爹亲妈”。
这时,大家伙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一个肯定的眼神是表扬,聚餐的碰杯是表扬,点头说好也是表扬。
但当团队变得越来越大时,一个家庭,大家伙相互之间不再那么熟悉,工作交集也不是特别明显,表扬和肯定有时就需要一定的形式或者“仪式感”,比如公开会议的表扬、邮件的表扬、评比表彰等等。
不过,自己一手组建的团队,如何批评才是最好呢?
做父母的都知道,当孩子还是2、3岁的时候,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般都是直接说。
对孩子说:
这件事做得好,那件事做得不对,
应该这样做才对等等。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单方面直接说的方式可能不太有效了。
孩子开始问“为什么这样做呀?
”之类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事情的缘由。
而当孩子长到十几岁,越来越有独立意识的时候,我们如果当众批评指责,孩子很可能会觉得颜面扫地,完全有可能彻头彻尾的“青春叛逆”发飙,后果很“严重“,结局很”伤感“啊。
而最有效的是以平等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的表扬或者批评才能得到孩子的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团队管理也是如此,团队领导对刚进入团队的新人的表扬和批评,大多可以直接提出,告诉他们,这样做就对,那样做就错了。
但是面对有一定资历的团队成员时,管理者不仅要说做得好坏、应该怎样做,还必须指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时候的表扬或批评需要有解释。
解释得清楚合理,才能让大家信服,才能促成团队合作,才能取得团队的成功。
二、“后爹后妈”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自己接管或者继任一个团队,犹如一个家庭,不妨把我们比作是家庭中孩子们的“后爹后妈”。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伙对你不熟悉,没有信任感或者彼此信任度比较低,团队成员之间相对比较陌生。
怎么办呢?
据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与人或者人与团队之间,一般会有约27个月的心理契约期,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约定,其中的核心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
如果
在这27个月内达成心理契约,构建了信任,那么领导和管理团队就会更加有效。
那么在心理契约期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每一个表扬或每一个批评的作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做好“后爹后妈”的艺术,多数情况下孩子和后爹后妈之间或多或少会有隔阂,肯定感觉没有亲爹亲妈亲。
后爹后妈好意的表扬甚至可能会被误解,善意的批评可能就更不容易被接受。
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真心的付出和坦诚的交流,这种心理上的隔阂才会逐渐消失。
所以,如果管理者接手新的团队,一定要真诚用心地去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做好沟通,建立信任。
也许,一句暖心的问候就是表扬,一番身旁的鼓励也是表扬,一次畅快的交流还是表扬?
?
此外,假如你接手团队的时候带了自己以前团队的成员加入,就更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一定要对团队成员一视同仁,甚至有时要对自己以前团队的成员要求要更加严格一些。
当然,对不同团队成员的表扬或批评,特别是批评,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批评的语气和用词就要委婉含蓄一些;有的人承受力比较强,批评时直截了当说他两句重话也不要紧。
以前我曾经讲过一个国王与宰相的故事。
说是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一个宰相,国王很仁慈,宰相很严厉,这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国王觉得不舒服,他说:
“宰相,你看你这么严厉,我这么仁慈,不如我们换换角色,我变得严厉,
你变得仁慈。
”结果没过多久,这个国家就被推翻了,这个宰相成了国王。
因为老百姓觉得即使宰相严厉,背后还有个仁慈的国王,仁慈还是有的。
但是当国王变得严厉的时候,大家就觉得没有了仁慈,也就没有了温暖和希望。
接任团队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扮演最好是“仁慈的国王”更多一些,组建团队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扮演可以是“严厉的宰相”更多一些。
三、表扬或批评时需要真诚
组织中最有效率的沟通就是真诚相对、坦诚相待。
我们期待别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就应该对别人怎么样。
我们期待别人对我们真实、真诚、真情,我们对待别人就要展示表象出真实、真诚和真情才行。
而真实、真诚和真情不是表演出来的,因为假的就是假的,真实、真诚和真情是对话、相处、合作、沟通等来触动内心的。
当我们对别人批评时,不妨心平气和、内心平静、理智清醒地分析具体的原因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共同寻求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从而让对方产生心理共鸣,让对方真真正正真真切切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心、亲近和爱护。
对我们收获表扬的时候,大家都会很高兴,哪怕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也会产生被肯定和被重视的感觉,因为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信任。
受到批评时,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
“我真的错了吗?
”因为人
篇二:
教育中使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教育中使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教师在当班主任以及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而又能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呢?
我认为,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对法宝,关键是教师如何艺术性的使用好,使课堂评价学生。
怎样表扬学生
据调查,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脆弱,来不得批评的情况。
由于父母过分的溺爱、袒护,使一些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倾向。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有很多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批评视若无睹,且动不动与老师顶撞,故意破坏纪律,更有甚者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叛逆心态,最后就成为我们所见到的“困难生”、“问题生”。
所以,表扬时很有必要的。
1.善于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
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
我在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喜欢看网络,并根据小说内容将班上的同学写进自编的小说故事中,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
“富有创造力,愿做你的读者。
”谁知,他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周记都有一段自己创作的小故事。
而且,从此以后也更加刻苦的学习了。
2.适当找些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
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
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
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
有个学生见了不教自己的老师都叫“老师好”,并且主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不是表扬她学习如何好,而是赞扬她尊重老师,人缘好,很懂礼貌,她兴奋不已。
3.学生做的不好时赞扬学生
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不但容易让学生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
4.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
赞扬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
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
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
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
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5.微笑赞扬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
灿烂的笑容,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且常成为学生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
当你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你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
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批评的方法
我们当今的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中国的教育传统,以至于产生越来越多的危害。
面对这些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加分辨地接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困境,开始意识到中国教育传统的益处。
但是,在教育的根本原则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我们不能彻底认定“教育必须回归中国传统”这一大原则的时候,只好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方法。
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
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
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
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
即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
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篇三:
家庭教育中表扬和批评的公式
家庭教育中表扬和批评的公式,已使百万家长受益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表扬和批评孩子。
表扬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保持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的热情,保持把已取得的成绩发扬光大的动力;批评的意义是孩子在犯了一次性的错误并且是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停止这种错误行为再次发生。
但是,如果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是稳定的,已经形成了习惯,那批评只能让孩子毛病固话下来。
要想正确的使用表扬和批评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
表扬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
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
”),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
”)。
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
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
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
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
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
“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
”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
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
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
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
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
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
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