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庄一期三标段测量施工方案.docx
《张贵庄一期三标段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贵庄一期三标段测量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贵庄一期三标段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天津市张贵庄还迁房工程施工图纸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2898-91
3
《建设工程放线成果报告书》
4
《普通测量成果报告书》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8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0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2
《张贵庄还迁房一期三标段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位于xxxx市xxxxx区张贵庄东外环线与汇航路交叉处,原张贵庄居民区,由20#、21#、22#、23#、28#、29#、30#、33#、34#、35#、36#住宅组成,建筑面积为xxxxxxxx㎡。
建设单位:
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xxxx市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2建筑层数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40.6m。
2.3建筑结构: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主体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裂度7度。
2.4本工程各栋号±0.000相当于大沽高程4.450m,室内外高差为-0.400m。
2.5基础梁底标高:
均为-2.400m。
集水坑深度为-2.700m。
2.6工程质量目标:
合格。
3施工准备
3.1测量仪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证书编号
有效期
1
经纬仪
TDJ2E
CJW字第05-0091
2
经纬仪
TDJ2-G
G2157
CJW字第05-0092
3
水准仪
DSZK24
301267
CSZ字第05-0052
4
水准仪
AL222
398735
CSZ字第05-0104
5
塔尺
5m
——
CTC字第05-0141
6
塔尺
5m
——
CTC字第05-0142
7
钢卷尺
50m
4242
CGD字第05-0720
8
钢卷尺
50m
3045
CGD字第05-0721
9
钢卷尺
5m
——
CGX字第05-0383
10
钢卷尺
5m
——
CGX字第05-0384
11
线坠
0.5Kg
12
激光铅直仪
DZJ3-L1
3.2测量工具:
墨汁、红油漆、红蓝铅笔、小线、大锤、铝水平尺、木桩、斧子、手锯、铁钉、白灰粉、铁锹、砖、φ16-20钢筋、对讲机、手电筒、混凝土。
3.3人员配备:
测量负责人一名,查验人一名,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岗位
岗位证书号
备注
1
测量负责人
2
查验人
测量质量保证体系图:
3.4图纸学习与校核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图纸。
首先审核总平面图,校对点位坐标、距离是否对应,定位依据、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关系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其次审核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主要校核平、立、剖面图是否对应一致,轴线间距、高程、结构尺寸和装修细部尺寸是否相符等。
3.4测量依据
天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普通测量成果报告书、原始桩位、高程水准点。
原始桩位:
(20#-1,2,3,4)、(21#-1,2,3,4)、(22#-1,2,3,4)、(23#-1,2,3,4)、(28#-1,2,3,4)、(29#-1,2,3,4)、(30#-1,2,3,4)、(33#-1,2,3,4)、(34#-1,2,3,4)、(35#-1,2,3,4)、(36#-1,2,3,4)
高程水准点:
BM1、BM2
为了保证建筑物平面定位依据可靠,对测绘院给定的红线桩及放线成果进行校对,使用前进行其内业细致的内业核算,核算与外业校测,其允许偏差为角度±60”;边长L/2500,定位相对误差为50mm,红线桩与测量成果见图。
4施工部署
4.1本工程平面布置控制测量及轴线引测±0.000以下采用TDJ2经纬仪,±0.000以上采用激光铅直仪进行内测,TDJ2经纬仪进行外控。
高程及标高控制测量采用DS3型水准仪,量距采用50米钢卷尺,标尺杆采用5米铝合金塔尺。
所用器具均检测合格,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
4.2开工前由项目技术部负责编制及部署施工测量方案,测量必须做到测量计算步步有校核。
4.3测量控制思路
依红线桩点校核由定位桩点和主控轴线,无误后依据定位桩点和主控轴线放出建筑物控制轴线。
楼层放线采用铅直仪室内垂直投测,经纬仪外墙投测校核。
4.4本工程施工测量特点
建筑物单层面积小,层高统一,保证测量垂直及平直精度是关键。
4.5测量标准
符合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使工程定位准确,相互间几何尺寸正确,建筑物垂直度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质量目标。
5定位控制
5.1本工程定位天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进行测设。
5.2桩位应有有效保护措施,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6平面控制网的布置
6.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作业时保证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6.2校核红线桩: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坐标控制桩点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一起对定位桩点进行实地校核,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当发现错误或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后再使用。
6.3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6.4控制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6.5据勘测规划院测设的20#、21#、22#、23#、28#、29#、30#、33#、34#、35#、36#楼的外墙外保温角(南北方向与北侧东西方向交叉点为外墙外保温角;南北方向与南侧东西方向交叉点为外保温与混凝土外墙边交叉点;详见附图1)座标控制点为放线依据,测设20#、21#、35#、36#楼主轴线A轴、J轴、1轴、22轴;22#、23#楼A轴、H轴、
1轴、18轴;28#、29#、30#楼主轴线A轴、J轴、1轴、15轴;26#、27#楼A轴、H轴、1轴、16轴。
把控制轴线引测基坑以外做为控制桩点,并布置在开挖不到的地方。
(附图1)
6.6平面控制网桩点及主轴线控制点用混凝土进行保护,并砌筑围护,用红漆做好标记。
如附图2措施保护:
(附图2)
6.7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6.7.1在控制桩点周围用刷红白相间油漆的脚手管搭设2米×2米的护栏,并制作圆盘形的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
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派专人看管。
6.7.2控制桩点的复测应定期进行,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应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也应在每月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应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7测量工艺流程
7.1基础工程:
测绘院提供平面控制点→校核控制桩点→定桩→验线→引测施工轴线控制桩点(定位放线)→引测高程控制点→放基坑开挖线→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及边坡控制)→基坑标高抄测→基槽验线→验槽→垫层标高抄测→放槽边线砌保护墙→监理验收→放基础线→监理验收→在钢筋上抄测500mm控制线→基础地梁平面放线→基础地梁施工标高控制→监理验线→基础梁放线→监理验线→地下结构施工。
7.2地上结构工程
平面放线→钢筋抄测建筑500mm控制线(含构造柱预埋筋位置线)→监理验收→竖向结构施工→结构实体抄测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监理验收→平面放线
7.3二次结构及装修
放二次结构位置线→二次结构砌筑→抄测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其它施工项目。
7.4结构验收测量
结构施工完毕,主体结构验收前对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进行测量并做记录报监理验收。
7.5竣工验收测量
工程施工完毕竣工验收前对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进行测量并做记录报监理验收。
8施工阶段平面测量控制
8.1土方开挖阶段平面控制
8.1.1依据建筑及结构首层平面图将楼轮廓线放出,依据控制网,按图纸尺寸放出楼座线及开挖轮廓灰线以保证土方开挖的位置正确,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将楼基础线放出进行测量,保证基槽及工作面尺寸。
根据施工要求,20#、21#、22#、23#、28#、29#、30#、33#、34#、35#、36#楼工作面0.8米,施工排水沟0.2米(基槽深度平均0.9米,不考虑放坡?
),开挖灰线为轮廓线外1.0米。
工作面在土方施工完工以后利用平面控制网向基槽里投测各轴线点。
并请监理对基槽进行基槽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轴线投测采用正倒镜法进行投测,先用一台经纬仪从基槽一侧将轴线投测下去,用另一台经纬仪从基槽另一侧用正倒镜法将轴线另一点投测下去。
方法如附图3。
(附图3)
基槽开挖放线,按照开挖方案,基槽边操作工作面加上排水沟,机械挖土20#、21#、22#、23#、28#、29#、30#、33#、34#、35#、36#预留300mm为人工清土,设专业测量人员抄平放线避免超挖。
基坑挖完以后,20#、21#、22#、23#、28#、29#、30#、33#、34#、35#、36#楼在基槽边坡上设-2.000m水平点,每楼不少于两个水平点,互相闭合校对避免出错。
8.1.2基槽开挖完毕后,及时将轴线控制线投测到边坡上口平边上,并做好保护,方便使用。
垫层以上放出各轴线,剪力墙内外皮线,暗柱线门窗洞口,楼梯间位置线等。
8.2基础放线,浇灌完基础梁后,向下投测各控制轴线。
各轴线的暗柱钢筋、墙体竖向筋已就位。
局部放线,剪力墙内外皮线,基础二次结构线,并将轴线投测在基础梁立面上。
8.4±0.000以上的部位测设:
8.4.1主体结构施工轴线引测
采用内测外控法。
首层顶板浇筑完后,测设内控轴线,请监理验线后作为轴线投测的依据。
将控制轴线引测到结构外立面上,作为所投测轴线校核的依据。
于每层顶板预留测量洞,混凝土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投测控制线,并组成闭合图形,使用经纬仪和钢尺校核其尺寸。
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无误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平面放线的依据。
根据轴线投测的控制线,经过校核后,进行平面放线。
首先用钢尺把轴线控制线进行分线,测设出其它轴线控制线,再测设细部的柱、梁、墙及门窗洞口线。
放线完毕,请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流程如下:
(1)在首层顶板处测设,并做混凝土承台。
如下图:
(2)激光铅直仪安放在平台上,对中整平后向上投射垂直激光束。
(3)于每层顶板预留测量洞,在作业面上用光靶接收确定主控点,并在孔边划出十字线作为仪器中点,如下图:
8.4.2竖向投测的工具及配合:
在首层架垂准仪,经纬仪在上面准备几块400×120×3规格玻璃板,以适应300×300的留洞。
水彩笔、三个同一频道的对讲机,首层持一个,二层持一个,上面顶层人持一个。
首先把各个层留洞的盖板拿开,独留二层盖板,起保护首层人员、仪器安全作用,上面人把玻璃板平放合适,当首层架好垂准仪,即令二层轻轻把盖板拿开,令上面人在玻璃板面对点。
对好点后,首层人马上检查垂准仪的状态,对中定平,四方向观测投点情况。
PD3的标称精度1/40000转圈观测,基本上是围着小点转,每作业段投测4个点,形成井字控制,基本上满足排尺需要,关键的问题是相互配合,上、中、下必须不断保持联系,避免意外情况,确保首层人员、仪器安全。
利用经纬仪的角度和钢尺的距离复核检查传递在施工层的轴线,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细部放样。
8.4.3经纬仪外控:
严格校正仪器,定平度盘水准管,以首层轴线作为后视向上投测,以减少误差积累,取盘左盘右居中位置,以保证精度。
根据所校测的各主轴线,在施工层做闭合投测,合格后根据主控线放出墙体边线、模板线。
8.4.4首层应统一放线,确保轴线位置正确;再次复核标高并请质检和监理规划验线,确认首层放线成果和精度。
8.4.5将主轴控制线投测到各楼层顶板上,经校核后用钢尺进行楼层放线,每楼层放线均弹出轴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墙柱边线和控制线。
平面轴线控制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再由专职检验员复验,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公司验线。
8.4.6轴线控制网技术指标
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8.4.7竖向投测外控:
利用经纬仪对建筑进行竖向投测时,对同一轴线,要在建筑物两侧进行投测,在首层外侧定位桩处支设经纬仪,对准定位桩中心点,整平经纬仪,然后对准后视点,后视点调整好后,进行前视垂直投测,垂直投测时相互配合,上、中、下保持联系。
每次投测后要进行复测校核,避免发生误差。
复核检查传递在施工层的轴线,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细部放样。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7.1.3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
高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H>90M
20
8.4.8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墙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误差按《规程》中第7.1.5条的要求执行。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表7.1.5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注:
表7.1.5中各项误差均相对于控制轴线而言的。
8.4.9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
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0mm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线,周圈闭合,保证窗洞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
9高程控制
9.1校核水准点: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往返测量法检测其两点高差,检测高差平均值与以知高差值之差小于±5
mm时,为精度合格,并做为施工标高的测量依据。
9.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布设。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两个水准点,先对其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再在现场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中表5.2.2和5.2.3的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2.2
等
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
仪器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往返校差、附和或
环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与已知点联测
环线或附和
三等
±3
±6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返
往、返
往
往、返
±12
四等
±5
±10
DS3
双面
往返
往
±20
等外
±7
±15
DS3
单面
往返
往
±30
注:
L为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2.3
等
级
视线长度(m)
视线高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基辐分划读数(mm)
基辅分划测高差之差(mm)
三等
≤75
≥0.3
≤2
≤5
2.0
3.0
四等
≤100
≥0.2
≤3
≤10
3.0
5.0
等外
≤100
能读中丝
大致相等
--
--
--
9.3精度分析:
根据每公里全中误差公式Mω=±{(ωω/L)/N}1/2其中水准测量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则Mω=±6mm,L为水准路线的公里数取L=1.5km,N为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的条数取N=1,得ω≦±7mm,即施测时水准环线的闭合差或附合差应小于±7mm。
当闭合环线的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利用按距离加权的方法将闭合差分配到各点高程上,即按公式Vi=[(-ω)/∑Si]×Si,Vi表示第I测段的改正数,∑Si=L,Si表示第I点至起始水准点的距离。
经改正后的各点高程方可作为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高程已知点。
9.4在南侧围墙上布设了一个+0.000m水平控制点,定期与场区外水准点进行复测(水准点分布图见附图二),以便于相互检校和满足各部位施工需要。
现场水准点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9.5场内测设的水准用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校核,对校核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9.6基础开挖阶段高程控制
基础开挖阶段随土方开挖进度将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及塔尺引测至基底用来控制基底高程。
9.7±0.000m控制高程桩点设在南侧围墙上,用红三角作上标记,便于施工。
±0.000m以上的标高使用检定钢尺沿铅直线往上传递。
9.8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引测,且在同一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且其互差不应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点。
9.9每层用水准仪测在钢筋上抄测建筑的50mm标高线,做为上层立模,浇注混凝土标高的依据,标高控制线在每层框架柱筋上抄500mm线,用红漆作标志,作为柱、钢筋焊接和绑扎梁底、浇筑混凝土等控制依据?
?
?
?
?
?
?
?
?
?
?
?
?
(怎么抄两次?
)。
9.10为控制顶板的高度,施工中除了采用常规的抄500mm线外,还应在顶板距底面200mm处抄测一条水平线,以便于净空检查(如果顶板与墙体整体浇筑应无此项)。
9.11首层剪力墙施工完毕后,将±0.000m标高线投测到剪力墙上,并用红漆“▼”标注。
地上各层标高控制点,均用已检测钢尺从首层剪力墙±0.000m标高标注处引测至施工层,每一施工段均从首层引上两个标高点,经效和无误后方可使用。
9.12待楼层剪力墙模板拆除后,及时在楼层剪力墙上弹出建筑500mm水平控制线,以控制顶板模板标高和装修施工楼层内标高。
(如整体浇筑无需控制顶板模板标高)
9.13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向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
9.14标高的允许偏差:
高度(m)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全高
±5
9.15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由地上标准水准点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9.16施工中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按《规程》中第7.1.6条的要求执行。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表7.1.6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10特殊部位测量
10.1电梯井的控制:
10.1.1、横控:
保证电梯井四边尺寸,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放出电梯井尺寸,并放出墙体控制线以便每层校对。
10.1.2竖控:
在底层留出一周,内控制线,用垂球随楼层的升高而进行垂吊,同时在电梯井每一立面弹出一条中线作为控制线,随楼层升高控制好电梯井垂直度及净空尺寸。
10.2装修: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标高引测建筑500mm线,要求交圈闭合。
10.3外墙:
外墙四角以控制线为准,保证四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
10.4外墙面施工:
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角上下贯通线为准。
11测量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1.1测量作业过程均按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和我公司程序文件要求程序要求进行。
11.2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11.3测量人员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均检定合格,且均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11.4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控制点,均经过计算校核合格,并办交接手续。
11.5对现场所有测量控制桩点进行有效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以防止用错。
11.6测量人员作业中,做到100%两人互测互算的测量结果符合。
1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保证措施
12.1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
12.2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
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做到步步有校核。
12.3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个,复核后偏差在3mm以内,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
12.4施工中应坚持联合验线的原则,以及步步验线的原则。
联合验线是指甲方、监理、施工单位等相关人联合一起检查放线的精度。
测量完毕后,测量员报测量负责人、专职查验人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如有必要再组织联合验线。
13施工测量管理
13.1本工程测量管理体系如下:
公司工程部→项目技术部→测量负责人→测量员。
13.2各级施测人员应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与规范,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纸施工。
13.3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服从甲方及监理的业务工作协调。
13.4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和加强自检、互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报验。
13.5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
原始真实、数值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
13.6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13.7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13.8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
13.9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示、记录等管理工作,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
14复核验线制度
14.1总承包方技术负责人负责领导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点)及高程控制网(点)。
14.2复核验线规定如下:
测量员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及专职查验人复验符合标准后填写资料再上报监理单位。
各级复核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
14.3复核验线前,项目部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
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
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14.4细部尺寸线由测量员依据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提供的控制、高程网点自行施测。
14.5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有责任协助监理对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轴线及建筑物主点进行复测。
14.6复测标准应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规定执行。
14.7复测监控过程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入档。
15仪器保养和使用
15.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负责人:
15.2所有仪器必须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5.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灰尘。
15.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15.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不得拖地或置于有震动的地方。
15.6仪器现场使用时,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