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7228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防范.ppt

主要内容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概述一一一一自然灾害应急体系自然灾害应急体系二二二二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四四四四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五五五五三三三三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第一部分:

自然灾害概述u涵义、成因及其分类u普遍特点u危害u分布概况一、自然灾害的涵义灾害通常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

灾害是地球表层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

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

自然变异;人为影响。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以自然变异为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灾主因产生的灾害害人为灾害人为灾害地球圈层自然变异引起自然灾害1.按照主因进行分类“天灾”和“人祸”互为因果,交叉出现:

自然人为灾害;e.g.太阳黑子活动电磁干扰通信受阻飞机失事人为自然灾害e.g.过度采伐水土流失2.按照成灾过程进行分类

(1)突发性自然灾害;

(2)缓发性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3.按照统计管理口径进行分类(各国不同)我国政府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

(1)气象灾害

(2)洪涝灾害(3)地震灾害(4)地质灾害(5)海洋灾害(6)森林灾害(7)农业生物灾害二、自然灾害的分类冻雨冻雨春雪春雪冰雹冰雹气象暴雪暴雪洪涝洪涝风暴潮风暴潮旱灾旱灾水旱地震地震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地质、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地震,继而引发印度洋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遇难者人数约22万人。

海洋森林蝗灾锡林郭勒部分草原鼠灾锡林郭勒部分草原鼠灾肆虐肆虐饿急了还吃活羊饿急了还吃活羊生物4.按照灾害先后作用进行分类(基于灾害链角度)

(1)原生灾害

(2)次生灾害(3)衍生灾害举例讨论举例讨论:

以以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为例为例地震地震引发火灾引发火灾生产生存环境灾害生产生存环境灾害原生原生次生次生衍生衍生二、自然灾害的分类5.按照灾情的大小进行分类“灾度”:

灾度是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主要指标:

(1)人员的死伤数量;

(2)为社会经济损失的折算金额。

按照灾情的大小一般可把自然灾害分为分巨、大、中、小、微等五个灾度。

也有分为特别重大(简称“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种自然灾害。

(分级分级)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doc二、自然灾害的分类6.其他分类按照发生和波及的地点地域分类、按照成因等分类,如:

陆上灾害水上灾害空中灾害城市灾害非城市灾害二、自然灾害的分类1.必然性与普遍性2.多样性与影响性3.随机性和韵律性:

地质、气象、洪涝4.突发性与渐变性:

地震、滑坡、干旱?

5.群发性和链发性:

灾害群、灾害链我国四大灾害链:

寒潮大风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台风暴雨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地震滑坡洪水海底地震海啸水灾6.一定程度的可预防性和可控制性:

气象、地质、森林等灾害时间或空间时间或空间相对集中相对集中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的危害方式与破坏效应危害方式Note:

自然灾害的危害或破坏效应,要看对于社会经济要素与的素影响。

主要包括:

承灾体类型、数量、密度、价值、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破坏后的可恢复性等。

直接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间接危害危害的对象、范围和灾害破坏程度危害的对象、范围和灾害破坏程度危危害害方方式式四、自然灾害的危害2.自然灾害所造成危害的具体体现对人类本身的危害生理&心理对经济财富的损害物质&非物质对城镇、工业、农牧渔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人类遗产、森林等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危害行业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运输交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人类生存&社会交流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与社会环境等四、自然灾害的危害五、我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与分布特点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1.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有有74%的省会城市以及的省会城市以及60%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险地区度以上危险地区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

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

60%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或干旱灾害威胁。

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或干旱灾害威胁。

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

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

约占国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滑坡、泥石流、山体崩的山地、高原区域,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2006-20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借鉴损失年均占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借鉴损失年均占GDP的的1.56%,死亡人口总数,死亡人口总数103811人。

人。

20102010年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年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doc2.地质地貌和水文气候特点u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u大小山脉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同时从西到东的阶梯地势特点十分明显;u气候特点是从北向南纵贯寒带、温带和热带,气象条件复杂;u大江大河和湖泊较多,但分布不均;u海岸线蜿蜒绵长,也是人口、城乡社区和经济布局的密集地带。

主要山脉山系水系状况地震地震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洪涝洪涝旱灾旱灾台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低温冷害低温冷害雪灾雪灾海海洋洋灾灾害害带带东东部部灾灾害害带带中中部部灾灾害害带带青藏高原灾害带青藏高原灾害带西北灾害带西北灾害带东东南南沿沿海海灾灾害害带带我国自然灾害带域分布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地势高、起伏大地势高、起伏大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灾害带灾害带西北西北灾害带灾害带中部中部灾害带灾害带东部东部灾害带灾害带东南沿海东南沿海灾害带灾害带海洋灾害带海洋灾害带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主要灾害主要灾害分布地区分布地区灾害带名称灾害带名称主要指东部和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为主以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连云港以南的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双重环境的影响主要指主要指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此外,东北的的自然灾害。

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季风环流不稳定季风环流不稳定青藏高原以东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地带主要指西北主要指西北内陆地区内陆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是中国的干旱区西藏、青海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第二部分:

自然灾害应急体系u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u法律法规与应急预案体系u应急组织管理体系u应急指挥平台体系u监测预报预警体系u应急人力资源队伍体系u应急物资保障体系u科技教育支撑体系u自然灾害应急机制A预防预防与与应急应急准备准备D灾后灾后恢复恢复与与重建重建B监测监测预报预报与与预警预警C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处置处置与与救援救援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流程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应急体系基本架构图应应急急体体系系基基本本架架构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体系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人力资源队伍体系应急人力资源队伍体系监测、预报及预警体系监测、预报及预警体系各项应急保障体系各项应急保障体系科技教育支撑体系科技教育支撑体系信息传播疏导体系信息传播疏导体系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制定了30多部有关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防沙治沙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抗旱条例、水文条例、防汛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等。

其中,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依据和准则。

1.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与应急预案体系v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总体应急预案v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v国家部门预案国家部门预案v地方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v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v特定事件或活动预案特定事件或活动预案2.应急预案体系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15)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6)中国红十字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管理体系p基本体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p应急管理模式集中模式:

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所有应急管理资源,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如南宁、深圳。

分散模式:

应急管理系统和指挥中心相对独立,决策层次多,责权分治特点明显;大多数地区和城市实行这种基于职责权限的灾害应急管理模式。

联合指挥模式:

重特灾害情况下,各方抗灾力量抗灾力量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联合组成指挥部,共同研判灾情,会商决策,统一指挥,综合协调。

平战结合模式:

把握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平时主要抓预防监测和应急准备,灾害发生时全力投入抗灾。

三、应急指挥平台体系2007年6月,国务院对提出建设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总体框架内容和建设思路,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注重内容、讲求实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进行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

l国务院应急平台l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应急平台l20个有应急职能的部门应急平台l100个部门值班系统。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基本架构示意图应急平台功能模块结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国务院应急平台总体方案已经完成,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布局、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

部门应急平台:

各示范部门都已完成了方案设计,关键性技术工程建设环节以及有关数据库、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基本完成建设。

国土资源部、地震局和气象局已经完成有关综合应用系统的建设,安监总局、林业局和总参作战部等综合应用系统正在建设。

在自然灾害方面:

以水利部应急平台为例,通过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形成了雨水情的实时报送网络,建设了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WEB水情查询系统、水情会商系统、洪水预报系统、对外信息发布系统等,以及水利通信网、水利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等。

四、监测预报预警体系通过建立包括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空地观测在内的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了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u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u气象预警预报体系u水文和洪水监测预警预报体系u地震监测预报体系u地质灾害监测系统u环境监测预警体系u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u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u海洋灾害预报系统u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u沙尘暴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五、应急人力资源队伍体系来源渠道:

灾区的自救、互救队伍;政府调集的救援队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

类别:

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矿山救护、医疗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与决策支撑队伍。

六、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设立了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等11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内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都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仓库建筑面积13.8万平米(含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库容近40万立方米。

超过250个地(市)和超过1080个县(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

七、科技教育支撑体系制定国家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

启动了一批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科技项目。

在国家科技项目、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地方科技工作中,资助和安排实施一批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气象、地震、地质、海洋、水利、农林、雷电等方面的专项科技项目等加快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加大综合减灾科技资金投入;建设综合减灾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综合减灾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减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综合减灾的人才培养基地;减灾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

八、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保障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保障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灾情预测预报与预警机制灾情预测预报与预警机制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体系内在机制第三部分: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u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别及特点u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u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状况分析u典型案例分析基本定义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气候原因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灾害。

狭义与广义气象灾害狭义:

天气、气候因素直接导致的灾害;广义:

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包括:

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风、大(浓)雾、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雨涝,等。

二、气象灾害的具体类别龙卷风龙卷风.mpeg.mpeg视频:

视频:

台风的形成台风的形成.wmv.wmvu种类多:

气象灾害分20余种,细分甚至可达数十种、上百种之多;u范围广:

一年四季,各种地势,都有气象灾害的发生u频率高: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重大气象灾害达24.8次;u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气象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u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诸多地区u连锁反应显著:

气象灾害往往引发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u灾情重:

19802005年间,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75%都与气象和水文灾害有关。

三、气象灾害的特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出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2006年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出台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31个省级突发事件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已经出台出台了统一的气象预警规范(见下页)气象应急管理体制和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的公共服务体系;气象技术装备及应急管理能力得到较大增强。

四、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doc.doc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一、背景20072007年年1212月月88日,鉴于北美、欧洲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暴风雪,中国日,鉴于北美、欧洲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暴风雪,中国气象局向国务院报送专题分析材料,就我国防御暴风雪灾害提出建议。

气象局向国务院报送专题分析材料,就我国防御暴风雪灾害提出建议。

温家宝总理批示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温家宝总理批示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一个月之后,几十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在我国南方发生,且持续半月一个月之后,几十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在我国南方发生,且持续半月有余。

中国南方地区开始出现雨雪灾害。

湖南、安徽等地降雪约有余。

中国南方地区开始出现雨雪灾害。

湖南、安徽等地降雪约3030厘米,厘米,京广线几近瘫痪,火车站滞留数十万人,湖南、贵州等部分地区断水断京广线几近瘫痪,火车站滞留数十万人,湖南、贵州等部分地区断水断电,就连通信都几乎中断。

电,就连通信都几乎中断。

灾情发生后,气象局分别于灾情发生后,气象局分别于11月月2525日、日、27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三级、二级应急响应。

在此前后,交通、民政等部门也相继应急预案的三级、二级应急响应。

在此前后,交通、民政等部门也相继启动了各自的应急预案。

启动了各自的应急预案。

20082008年元宵节前后,这场雪灾及其应急管理工年元宵节前后,这场雪灾及其应急管理工作基本结束。

作基本结束。

五、案例分析2008年冰雪灾害应急管理视频:

铭记视频:

铭记20082008年雪灾年雪灾.flv.flv二、灾后反思我国的应急管理系统依然以本部门、本地区为我国的应急管理系统依然以本部门、本地区为主,形成了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不能互联互主,形成了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不能互联互通,一旦面对需要跨部门、跨省解决的问题,通,一旦面对需要跨部门、跨省解决的问题,就无法迅速跟进;就无法迅速跟进;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的应急机制不如交通应急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的应急机制不如交通应急有序有序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依然停留在口头,日常维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依然停留在口头,日常维护不力。

护不力。

三、相关管理建议由国家应急管理机构牵头制定重大气象灾害的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构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社会联动机制;尽快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从法律层面促进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制定和实施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形成和建立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实时充分共享的信息交换机制。

第四部分:

水旱灾害应急管理u水旱灾害概述u我国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情况u我国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u我国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与机制一、水旱灾害概述水灾害水旱灾害旱灾害洪水灾害内涝灾害暴雨洪灾融雪洪灾冰凌灾害山崩灾害溃坝灾害海啸灾害泥石流灾害涝灾渍害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蓄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灾害。

受旱易旱地区成灾

(一)水旱灾害的类别一、水旱灾害概述

(二)水旱灾害分级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510年一遇的洪水)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洪水)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洪水1.1.1.1.洪水等级划分洪水等级划分洪水等级划分洪水等级划分一、水旱灾害概述2.2.2.2.旱灾等级划分旱灾等级划分旱灾等级划分旱灾等级划分轻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在20%以下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31%50%;以及因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达21%40%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1%80%;以及因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达41%60%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高于60%干旱干旱又有干旱又有春旱、夏旱(其中又有春旱、夏旱(其中又有伏旱)伏旱)、秋旱、冬旱或连旱之分、秋旱、冬旱或连旱之分。

一、水旱灾害概述(三)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频率高范围广种类多损失重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较大水灾或严重干旱中国有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洪水,干旱分布更为广泛流域性大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台风、冰凌等灾害我国水旱灾害受灾成灾面积均在10000千公顷以上我国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图我国雨涝灾害地区分布图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2020世纪主要江河洪水发生频次统计表世纪主要江河洪水发生频次统计表长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汛期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洪水发生时间一般是中下游洪水早于上游,江南先于江北。

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多发生于57月,金沙江和长江上游北岸支流洪水发生时间为69月。

受支流影响,长江上游干流洪水发生时间为79月,中下游干流为510月。

长江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上游一次洪水过程短则710d,长的可达一月以上,中下游由于众多支流汇入,常形成多次洪峰的连续洪水,持续3060d,甚至更长。

长江上游洪水和中下游洪水遭遇机会虽然较小,但一旦上游洪水提前或中下游洪水延后,上游洪水就可能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全流域的大洪水。

长江洪水除超额洪量巨大之外,还有年际变化较小,含沙量低,输沙量大等特点。

长江黄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和冰凌形成。

暴雨洪水发生在78月的称“伏汛”,910月的称“秋汛”,“伏秋大汛”是黄河的主汛期。

23月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易发生冰凌型洪水,称“凌汛”。

含沙量大、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过程不同步以及年际变化大是黄河下游洪水的最大特点,使黄河防洪具有特殊难度。

近年来,由于持续来水偏少,加之滩区生产堤的建设阻断了滩槽的水沙交换,导致河道主槽淤积萎缩严重,平滩流量下降到20003000m3/s,部分河段甚至形成了“二级悬河”,一旦在洪水期间发生横河、滚河、斜河,有导致黄河大堤大堤出现冲决、溃决的危险。

黄河淮河流域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

从梅雨期开始,大范围连续多次暴雨可形成历时达2个月以上的流域型洪水;由台风或涡切变天气系统暴雨则往往形成的局地性洪水,且洪峰流量很大,部分山区河流洪峰流量创下了全国同样汇流面积实测最大洪峰流量的记录。

淮河水系为非对称的羽状河流,来自淮南山区的暴雨洪水源短流急,暴涨暴落,而来自北部平原支流的洪水在比降平缓的中游河段相继汇入,干支流洪水相互顶托影响,作用关系十分复杂。

1319世纪黄河夺淮期间,大量泥沙淤积在淮河下游,使淮河丧失了自己的入海通道,在淮河平原洼地上蓄积成洪泽、高邮等湖泊后,被迫向南汇入了长江。

而在干流中游入洪泽湖的河段甚至形成了倒比降,使得中游洪水消退缓慢,汛期长时间处于高水行洪状态,不得不沿河设置大量行洪区与蓄洪区以分滞大量的洪水。

淮河海河洪水来自夏季暴雨,可分南系洪水和北系洪水,南系洪水主要来源于太行山区,北系洪水主要来源于燕山山区,南北水系同时发生大洪水的机会较小。

海河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洪水季节在七大江河中最为集中。

大部分河道中游段短,洪水源短流急,洪量集中。

洪水洪峰流量量级和洪水年际变化大是本流域洪水的最大特点。

流域中一些不同集水面积的河流曾发生过接近世界实测记录的洪峰流量。

海河辽河暴雨洪水多出现在78月份。

其主要支流大都流经山丘地区,集水面积小,流程短。

故洪水一般为陡涨陡落,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不超过7d,最长为半个月左右。

由于洪水成因和汇流条件等不同,东、西辽河洪水与干流中下游洪水一般不遭遇。

两大支流浑河与太子河相邻,常处于同一暴雨区,洪水同时发生且在下游遭遇,因而量级很大。

辽河洪水年际变化大,仅次于海河洪水。

辽河松花江的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9月,干流洪水涨落缓慢,洪水过程持续时间长,一次洪水过程历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