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788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精华版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

(1)教育评价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教育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状况。

为了保证教育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

(2)教育评价离不开价值的判断

教育评价虽然和测量相类似,但又不同于教育或心理测量。

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评价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

(1)教育测量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获取客观的数据,即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而教育评价则不仅于此,它不仅要进行事实的判断,还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价值的判断,即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评价者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

(2)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它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而评价则超越了客观的描述,它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体现了评价者的需要和价值观,评价离不开测量,但测量不能称为评价。

可靠、合理的评价,既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又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

评价者既要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不以偏概全,同时又要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事实作出评判。

3.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鉴别作用.

很多时间,我们都是为了鉴别而开展教育评价的。

所谓鉴别,包含两层含义:

鉴定和区别。

所谓鉴定,就是检查教育的各个要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即检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

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进行的活动,而它最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教育评价来加以检查和鉴定。

因此,教育评价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保证。

在对评价对象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对评价的对象进行一定的区别,即作出高低、优劣之分,这通常是在对不同的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作出的相对的区分。

(2)诊断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评价实践中,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向,即淡化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而更强调通过诊断问题,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限于对教育的结果作横向的比较,而要面对整个教育的过程,作动态的、纵向的比较,着眼于教育过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这实际上是强调教育评价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是指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

(3)改进作用

根据教育评价专家泰勒(Tyler)的观点,目标、教育进程和评价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即预定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活动。

而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对照实际的教育结果,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以便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更好地达成目标。

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中,教育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可以说是形影相随的关系: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评价则是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标、教育过程和评价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目标→评价→教育过程→目标。

上图表明,教育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每一个循环中,教育评价都起到总结和检查的作用,可以说它既是“终点”,同时也是新的循环的“起点”。

换句话说,教育评价不仅能够鉴定教育的结果,还能为进一步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及时调整教育过程提供依据。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鉴定教育效果,而是改进教育过程,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可分为:

课程评价、儿童发展的评价、环境的评价等。

(1)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就是从整个课程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判断其价值和效益。

它包括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以及实施评价。

在发展一个新的课程时,或者对一种课程模式的框架进行整体评估时,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课程评价首先要评价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否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从评价者的价值尺度出发,对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儿童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否掌握了教育的内容,从而反过来证明这些目标和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宜。

课程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有效性的评价,即评价该课程框架及实施方法和手段在实施中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否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儿童发展状况的测量中得到相关的评价信息。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完整地反映一种课程模式的面貌及其特点。

(2)儿童发展评价

儿童发展评价是以儿童为对象的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包括很多方面:

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技能获得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全部方面进行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有的需要系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但更多的评价是随机的、非正式的。

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师幼之问的互动而进行,教师不断地从儿童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

而实际上,教师对儿童的言语、行为的每一个反应,都带有评价的性质,都是一次“隐性的”评价。

(3)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知道,环境是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通过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的质量。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物质基础,而轻松的心理环境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安全“基地”。

通过环境评价,教育者可以看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环境评价既应该包括对物质环境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对心理环境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时,既可以对一幼儿园的环境作整体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在某一个活动中提供的物质材料和空间环境进行评价,或者就某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进行评价。

2.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分为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基础,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教育计划和因材施教。

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一个活动开始时进行。

学期开始时进行诊断性评价通常都是比较正式的评价。

通过诊断性评价,我们可以对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为制定学期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在开展某一个教育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儿童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以了解儿童对相关的教育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上的准备。

这样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育过程。

形成性评价一般都是非正式的评价。

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计划和组织下一阶段的教育,这就需要开展形成性评价。

而在某一教育活动中的评价主要是对儿童的探索过程迸行评价。

由于活动时间往往很短,形成性评价经常渗透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形成也多种多样。

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会有各种表现,这些都是儿童的学习情况的反映,也是可供教师评价的信息。

教师对儿童的反馈,就是发生在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通过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把儿童的探索和认识引向深入,或帮助他们获得发现,还能使教师把握教育过程中的随机教育机会,灵活地、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虽然多是非正式的,甚至是隐性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对儿童都具有评价的作用,都能鼓励、支持、帮助儿童的科学探索。

反过来,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所有表现,又都是可供教师进行评价的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教育活动。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

(1)教育评价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教育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状况。

为了保证教育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

(2)教育评价离不开价值的判断

教育评价虽然和测量相类似,但又不同于教育或心理测量。

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评价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

(1)教育测量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获取客观的数据,即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而教育评价则不仅于此,它不仅要进行事实的判断,还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价值的判断,即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评价者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

(2)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它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而评价则超越了客观的描述,它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体现了评价者的需要和价值观,评价离不开测量,但测量不能称为评价。

可靠、合理的评价,既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又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

评价者既要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不以偏概全,同时又要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事实作出评判。

3.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鉴别作用.

很多时间,我们都是为了鉴别而开展教育评价的。

所谓鉴别,包含两层含义:

鉴定和区别。

所谓鉴定,就是检查教育的各个要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即检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

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进行的活动,而它最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教育评价来加以检查和鉴定。

因此,教育评价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保证。

在对评价对象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对评价的对象进行一定的区别,即作出高低、优劣之分,这通常是在对不同的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作出的相对的区分。

(2)诊断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评价实践中,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向,即淡化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而更强调通过诊断问题,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限于对教育的结果作横向的比较,而要面对整个教育的过程,作动态的、纵向的比较,着眼于教育过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这实际上是强调教育评价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是指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

(3)改进作用

根据教育评价专家泰勒(Tyler)的观点,目标、教育进程和评价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即预定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活动。

而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对照实际的教育结果,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以便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更好地达成目标。

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中,教育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可以说是形影相随的关系: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评价则是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标、教育过程和评价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目标→评价→教育过程→目标。

上图表明,教育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每一个循环中,教育评价都起到总结和检查的作用,可以说它既是“终点”,同时也是新的循环的“起点”。

换句话说,教育评价不仅能够鉴定教育的结果,还能为进一步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及时调整教育过程提供依据。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鉴定教育效果,而是改进教育过程,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可分为:

课程评价、儿童发展的评价、环境的评价等。

(1)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就是从整个课程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判断其价值和效益。

它包括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以及实施评价。

在发展一个新的课程时,或者对一种课程模式的框架进行整体评估时,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课程评价首先要评价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否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从评价者的价值尺度出发,对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儿童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否掌握了教育的内容,从而反过来证明这些目标和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宜。

课程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有效性的评价,即评价该课程框架及实施方法和手段在实施中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否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儿童发展状况的测量中得到相关的评价信息。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完整地反映一种课程模式的面貌及其特点。

(2)儿童发展评价

儿童发展评价是以儿童为对象的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包括很多方面:

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技能获得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全部方面进行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有的需要系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但更多的评价是随机的、非正式的。

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师幼之问的互动而进行,教师不断地从儿童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

而实际上,教师对儿童的言语、行为的每一个反应,都带有评价的性质,都是一次“隐性的”评价。

(3)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知道,环境是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通过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的质量。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物质基础,而轻松的心理环境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安全“基地”。

通过环境评价,教育者可以看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环境评价既应该包括对物质环境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对心理环境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时,既可以对一幼儿园的环境作整体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在某一个活动中提供的物质材料和空间环境进行评价,或者就某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进行评价。

2.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分为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基础,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教育计划和因材施教。

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一个活动开始时进行。

学期开始时进行诊断性评价通常都是比较正式的评价。

通过诊断性评价,我们可以对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为制定学期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在开展某一个教育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儿童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以了解儿童对相关的教育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上的准备。

这样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育过程。

形成性评价一般都是非正式的评价。

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计划和组织下一阶段的教育,这就需要开展形成性评价。

而在某一教育活动中的评价主要是对儿童的探索过程迸行评价。

由于活动时间往往很短,形成性评价经常渗透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形成也多种多样。

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会有各种表现,这些都是儿童的学习情况的反映,也是可供教师评价的信息。

教师对儿童的反馈,就是发生在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通过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把儿童的探索和认识引向深入,或帮助他们获得发现,还能使教师把握教育过程中的随机教育机会,灵活地、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虽然多是非正式的,甚至是隐性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对儿童都具有评价的作用,都能鼓励、支持、帮助儿童的科学探索。

反过来,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所有表现,又都是可供教师进行评价的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教育活动。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

(1)教育评价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教育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状况。

为了保证教育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

(2)教育评价离不开价值的判断

教育评价虽然和测量相类似,但又不同于教育或心理测量。

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评价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

(1)教育测量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获取客观的数据,即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而教育评价则不仅于此,它不仅要进行事实的判断,还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价值的判断,即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评价者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

(2)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它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而评价则超越了客观的描述,它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体现了评价者的需要和价值观,评价离不开测量,但测量不能称为评价。

可靠、合理的评价,既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又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

评价者既要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不以偏概全,同时又要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事实作出评判。

3.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鉴别作用.

很多时间,我们都是为了鉴别而开展教育评价的。

所谓鉴别,包含两层含义:

鉴定和区别。

所谓鉴定,就是检查教育的各个要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即检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

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进行的活动,而它最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教育评价来加以检查和鉴定。

因此,教育评价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保证。

在对评价对象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对评价的对象进行一定的区别,即作出高低、优劣之分,这通常是在对不同的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作出的相对的区分。

(2)诊断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评价实践中,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向,即淡化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而更强调通过诊断问题,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限于对教育的结果作横向的比较,而要面对整个教育的过程,作动态的、纵向的比较,着眼于教育过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这实际上是强调教育评价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是指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

(3)改进作用

根据教育评价专家泰勒(Tyler)的观点,目标、教育进程和评价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即预定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活动。

而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对照实际的教育结果,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以便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更好地达成目标。

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中,教育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可以说是形影相随的关系: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评价则是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标、教育过程和评价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目标→评价→教育过程→目标。

上图表明,教育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每一个循环中,教育评价都起到总结和检查的作用,可以说它既是“终点”,同时也是新的循环的“起点”。

换句话说,教育评价不仅能够鉴定教育的结果,还能为进一步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及时调整教育过程提供依据。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鉴定教育效果,而是改进教育过程,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评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可分为:

课程评价、儿童发展的评价、环境的评价等。

(1)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就是从整个课程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判断其价值和效益。

它包括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以及实施评价。

在发展一个新的课程时,或者对一种课程模式的框架进行整体评估时,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

课程评价首先要评价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否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从评价者的价值尺度出发,对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儿童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否掌握了教育的内容,从而反过来证明这些目标和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宜。

课程评价还包括对课程有效性的评价,即评价该课程框架及实施方法和手段在实施中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否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儿童发展状况的测量中得到相关的评价信息。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完整地反映一种课程模式的面貌及其特点。

(2)儿童发展评价

儿童发展评价是以儿童为对象的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包括很多方面:

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技能获得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评价。

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全部方面进行评价。

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有的需要系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但更多的评价是随机的、非正式的。

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师幼之问的互动而进行,教师不断地从儿童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

而实际上,教师对儿童的言语、行为的每一个反应,都带有评价的性质,都是一次“隐性的”评价。

(3)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知道,环境是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通过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的质量。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物质基础,而轻松的心理环境则是儿童探索科学的安全“基地”。

通过环境评价,教育者可以看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环境评价既应该包括对物质环境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对心理环境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时,既可以对一幼儿园的环境作整体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在某一个活动中提供的物质材料和空间环境进行评价,或者就某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进行评价。

2.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分为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基础,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教育计划和因材施教。

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在学期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一个活动开始时进行。

学期开始时进行诊断性评价通常都是比较正式的评价。

通过诊断性评价,我们可以对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为制定学期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在开展某一个教育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儿童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以了解儿童对相关的教育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上的准备。

这样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育过程。

形成性评价一般都是非正式的评价。

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计划和组织下一阶段的教育,这就需要开展形成性评价。

而在某一教育活动中的评价主要是对儿童的探索过程迸行评价。

由于活动时间往往很短,形成性评价经常渗透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形成也多种多样。

儿童在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