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739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docx

行政领导学总复习名词解释单项选择

名词解释

1.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2.一长制又称之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3.领导素质:

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4.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1.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2.领导环境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3.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4.强制性影响力也称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1.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2.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3.领导协调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4.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

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

可分为三种:

一是柔性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4、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5、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6、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

7、权力腐败:

特指权力的蜕变。

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8、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讲,就是权力的限制与约束。

具体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1、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2、领导层次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3、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4、直线式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5、职能式是指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足寒么性结构。

6、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阵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7、一长制又称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8、委员会制又成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9、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在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

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体制。

 1、领导环境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2、职位权力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得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3、领导环境的发展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

4、文化生态学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

其主要观点是:

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5、领导文化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6、领导者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1、领导素质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2、道德素质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3、领导群体结构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4、领导素质的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

 1、领导关系指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得总和。

2、群体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3、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1、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其目标是指向组织的长期运作。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

3、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4、鱼缸法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然后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

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

5、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美国赫伯特。

西蒙创建。

他认为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者的主观认识、信息处理能力和特定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并且表现出中途特征。

西蒙人为,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求有限理性,他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

西蒙人为,以往的决策理论过于注重研究决策结果的合理性,而忽视决策过程本身。

6、渐进决策模型美国查尔斯。

林德布洛姆教授,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极有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型。

其主要特点:

一是渐进主义,二是积小变大,三是稳中求变。

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伐虽小,却既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又能达到求变的目的。

剧烈的变革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与行为上的抵制。

7、危机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1、人力资源广义上,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狭义上,就是一个经济组织内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2、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使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4、近因效应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它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

5、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

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现象叫戴维现象。

6、马太效应指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尚未出名的人则往往忽视他们的成绩,或不承认或贬低其价值这样一种常见的不合理现象。

 1、思维方式:

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2、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忠运用的工具和手段。

-

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4、思维创新指通过思维主体大脑的活动,运用各种思维的技能、技巧,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思维活动的模式或过程,获得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5、自然影响力也称非权力影响力,源于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6、强制性影响力也称权力影响力,为领导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1、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中途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由于在目标、认知与情感方面产生差异,所以在特定问题上采取相互排斥、对抗、否定等行为或情绪而形成的一种状态。

3、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4、领导行为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与结果性的组织行为方和社会方式,是领导主体以其特定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思想和教育素质在特定的领导环境制约下形成的、对领导客体做出反应并施加影响的基本行为方式。

5、重事式领导方式就是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领导者关心的是组织的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及质量。

6、重人式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临高这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关系,以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1、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领导活动目标的能力与所获得的领导效率、领导效果、领导效益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状态、组织环境与组织关系得有效变化的系统综合。

2、领导效能测评特定的测评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能力与效果进行综合测试与评价的过程。

3、民意测验法现代民主社会日益广泛使用的一种测评方式,即通过投票法、对话法与问卷法等方式对被测评的领导者进行评议,以获得其某一方面或总体情况。

4、模拟测评法一种比较直观的测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让被测评的领导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按照既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并根据这些观察的结构来评价他的领导效能。

5、领导发展指领导者对自身领导力的发展,即领导者根据时代和环境的需要,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所进行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

 1、电子政务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虚拟政府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C)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C.90%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B)。

B.梅奥

3.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A)。

A.纵向协调

4.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

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5.领导体制的核心是(B.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6.文化本质上是(D)。

D.社会活动的产物

7.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A)。

A.最佳原则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C.自然性影响力

9.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A)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领导者个人特质

10.在(A)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A.传统社会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神权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B.神权说

2.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90%)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D.90%

3.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智囊系统)A.智囊系统

4。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爱民)。

C.爱民

5.在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协调群体中的个人)。

B.协调群体中的个人

6.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电子政务)。

D.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电子政务

7.坚持对领导效能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地说要做到(分析时间因素)。

A.分析时间因素 1.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A )组织结构。

A.直线式   

 2.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D)。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3.对于领导者来说,(B)是第一位的。

 B.政治素质   

 4.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C)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属性

5.被公认为q人力资本之父’’的是(B)B.舒尔茨

6.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D )。

D.目标

 7.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

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

C.自然性影响力

   9.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C)。

C.集权式领导

   1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A)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89%

第一章导论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D)。

P4D.经济领域

2.领导学的产生是(D)的客观要求。

P2D.社会化大生产

3.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

P9C.领导力

4.领导活动的归宿是(D)。

P10D.领导目标

5.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

P13B.社会属性

6.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B)。

P15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7.道家的政治思想是(C)。

P21C.无为而治

8.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B)。

P23B.人本思想

9.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

P27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10.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C)的领导理论。

P28C.权变理论色彩

11.我国领导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B)。

P5B.20世纪80年代

12.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MultifactorLeadershipQuestionnaire)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C)。

P29C.智能激发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B)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P38B.神权说

2.在(D)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P39D.传统社会

3.(C)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P41C.现代社会

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B)紧密相连的。

P39B.社会发展阶段

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A)。

P75A.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2.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D)为宜。

P76D.二八律

3.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C)。

P77C.社会属性

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A)组织结构。

P82A.直线式

5.(D)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P83D.矩阵式

6.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A)。

P84A.集权制与分权制

7.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C)。

P87C.层级制与职能制

8.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B)。

P85B.完整制与分离制

9.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D)。

P84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10.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D)。

P96D,权利过分集中

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1.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

P118B.呈正相关关系2.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A)。

P118A.科学性原则

3.任务结构是指(D)。

P125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4.文化本质上是(C)。

P130C.社会活动的产物

5.文化的(A)主要用来说明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

P130-131A.非自然的指向

6.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

P131C.物质文化

7.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B)。

P114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1.对于领导者来说,(C)是第一位的。

P151C.政治素质

2.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A)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P159A.90%

3.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B)。

P160B.气质

4.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A)。

P161A.性格

5.领导者素质在内外环境与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走向(C)。

C.正负两种方向

第六章领导关系与角色

1.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D)占据主导地位。

P183D.社会属性

2.(C)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P185C.权力

3.(D)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P189D.人

4.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A)。

P191A.梅奥

5.冲突属于(B)。

P198B.高对抗性行为

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

1.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B)。

P222B.系统管理学

2.战略环境分析有(A)。

P225A.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3.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

P222A.预测

4.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C)。

P224C.长期效应原则

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

P228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6.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A)。

P228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决策可分为(A)。

P229A.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8.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A)。

P232A.智囊系统

9.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D)。

P229D.决策前景

10.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D)。

P231D.最佳原则

11.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B)。

P230B.最佳原则

1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B)。

P231B.满意原则

13.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B)。

P234B.发现问题

14.事物的实际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A)。

P235A.问题

15.为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A)。

P235A.决策目标

16.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A)。

P236A.决策追踪

17.不属于发挥专家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决策方法是(C)。

P239C.模拟决策法

18.风险决策法有(D)。

P239D.决策树法

19.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D)。

P239D.模拟决策法

20.有效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发生的方法是(A)。

P245-246A.危机预警

1.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A)。

P257A.舒尔茨

2.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于它的(D)。

P258D.能动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C)。

P276 C.激励人的内在潜力

4.提出期望理论的是(D)。

P280D.弗洛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