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2905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ocx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2015年余杭区教育学会论文信息技术学科

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摘要:

农村教师是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广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本文基于杭州余杭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建构了一个面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通过教师、专家、管理员三种参与人员的在线协作与交流、自主反思、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等功能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并对农村教师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虚拟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共享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思潮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因此,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师资的专业素质则是重中之重。

可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已成为当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数量多,教育条件差、基础设施不齐全,再加上传统的职后培训没有考虑农村教师的分散性、广泛性、多层次性,很难适应农村学校发展的需求和教师个别差异。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逐渐重视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以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亟待予以解决。

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具有远程性、灵活性、分散性、共享性、交互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利于建构个性化、多样性的教学平台。

因此,通过社区实践实现共建共享和协作交流,能够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可以很好地弥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阻碍。

因而,我们研究如何构建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对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1.虚拟社区的含义

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又名在线社区(OnlineCommunity)、电子社区(ElectronicCommunity)、网络社区(NetworkedCommunity)。

本文将虚拟社区定义为:

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经验的人,在一个有一定界限的网络空间中,通过Blog、BBS、新闻群组、聊天室和Email等社会性软件,进行沟通、交流和协作的社会共同体。

它包含了搜索引擎网站开通的贴吧和空间、电子商务网站开通的论坛、即时通信网站开通的个人空间、各种不同人群定位的专业论坛、博客、圈子等等。

2.虚拟社区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的以地域为界限的社区,这种社区中的交流具有明显的虚拟性。

“也就是说,这种社区是一个虚拟社区,具有跨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数字化、基于共同目标的平等互动等鲜明的特征。

”[8]笔者文中所论及的虚拟社区更倾向于以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为目的的虚拟社区,故具体概括一下此类社区的特点。

(1)共同的目标

拥有共同的目标是人们参与虚拟社区的根本原因。

在虚拟社区中,他们拥有相似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小组学习和社区活动,在社区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

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积极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不断发现新知识,最终提升个体的智能和集体的智慧。

(2)共享资源

虚拟社区中的资源包括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总结等。

在虚拟社区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下载自己想要的资源,以帮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顺利完成。

从另一方面讲,学习者自身也是资源的贡献者,他创建的资源同样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

除此之外,成员之间的交互成果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比如积极对其他成员的问题提供看法和建议。

(3)注重协作与反思

协作与反思是虚拟社区的主要特色。

成员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完善原有的观念。

在虚拟社区中,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可以消除个别化学习的孤独,产生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协作中得到鼓励和支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研讨,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灵感与智慧的激发。

三、面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设计

(一)理论基础

1.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自提出以来,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不同领域。

“杰里米·盖尔布莱斯(JeremyGalbreath)对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定义如下:

知识管理就是应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

实现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虚拟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在虚拟社区中,教师应与他人共享自己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成的实践性知识(隐性知识),使个体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用文字、图表等多媒体方式清晰地将实践性知识表述出来,使之外化;教师一起再通过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使知识进一步综合化,将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知识;最后每位教师通过对信息进行思考、评价、加工、整理等活动,将他人共享的知识和深化讨论的观点内化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并非任何建构的知识,都能得到发展,知识只有经过审视和判断,并且能够符合世界的现实观点,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虚拟社区中,不同成员必然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在未发生交流之前,每个观点都有其成立的理由,但不一定能够符合大众的价值观。

而只有通过交流认证、教师建构、实践验证的知识,才能被人们认可,有效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3.社会交换理论

在霍曼斯的理论世界里,人们重复进行着有报酬的行动,对这些报酬相关的刺激做出回应,并根据相应的价值开展行动。

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互相交换观点、交流心得、共同进步,而社会交换思想充斥着整个互动过程。

为了促进成员间的互动,保障活跃成员享有更多的权利,在构建虚拟社区时需要对成员权限进行规定,规范人们的交换行为,保障社区内部的交流互动得以顺利进。

众多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的交流互动中得到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在这个社区中进行各项活动。

(二)设计原则

1.注重教师隐性知识的传播与获得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吸取名教师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技能和策略,这些知识都属于教师的隐性知识范畴。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难以言语、获取和传递,也难以通过传统的、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来获取,但是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成功表现。

2.开展便于协作的学习和交互

虚拟社区的设计应充分利用web2.0技术,使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的交流协作。

在这里,教师可以与他人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协作完成教研及课题。

3.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机制,支持教师评价的过程性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虚拟社区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促进自身更快速地成长。

同时也鼓励教师记录自己学习和培训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审视和反思自己。

4.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促进农村校本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农村校本资源是根据各地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来的一种资源,能促进教学思路的扩展。

在虚拟社区中要注意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方便社区成员交流、分享校本资源、共享资源,使得教师个体与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虚拟社区的管理一般意义上是依赖于成员的自治得以实现的,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和自觉规范是社区能够存在的前提。

一个成熟的虚拟社区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指定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虚拟社区的高速运转。

(三)构成要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的成员有三类:

教师、专家和管理员。

教师指的是社区中的所有农村幼儿、中小学教师,包括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专家是指提供指导的教育专家、研究者以及学科带头人;管理员包括系统的维护人员和栏目编辑。

三者主要关系图4-1所示。

个人主页及群组主页

图4-1虚拟社区中的成员的关系

(四)设计框架

1.教师模块的设计

教师用户模块

图4-2虚拟社区教师活动模块的设计

每一位教师在进入虚拟社区前都要注册一个账号。

这里笔者建议采用实名制注册,这样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间的真实感、信任感。

用户在注册时应尽量写明个人信息,诸如姓名、性别、任教学校、专业特长、教学研究成果以及联系方式等,以促进组织者与成员以及成员与成员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注册实名制也有利于成员对所发评论负责,避免发言及评论的随意性。

教师每次都以此账号访问社区,登录帐号后,页面中记录教师每次学习的信息和内容链接。

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个体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所以教师在自己的个人账户中可收藏有用的资源和站外链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库。

同时,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不同等级的网络资源下载和上传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所示的自我诊断模块是教师进入专业学习模块的必需条件,若教师不经过自我诊断,就不能进入专业学习模块开展另一个专题的研究。

该模块督促教师进行对前一专题学习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

2.专家模块的设计

访问、求助释疑

在社区中,专家的具体功能如下:

(1)学习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创造;

(2)人际交往功能——实现与教师、管理员的实时交流,离线留言,还可以作为论坛的版主出现,引领教师交流和讨论;(3)教育博客和讲座——专家将自己的教育经历记录在博客中供教师阅读,还可以上传优秀的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并与教师、学者交流互动;(4)数据查询评价功能——可以查询教师学习行为的各种数据,如某名教师的论坛发帖数、资源浏览情况、个人学习信息订阅或者被订阅情况等,依据这些信息,专家可以干预或引导教师的研修行为,如下图4-3所示。

图4-3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的专家模型

在虚拟社区中,专家的确定有两种方式:

第一,邀请在各学科和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教师参与到社区中,并给予高级别和高权限。

这些专家级教师在社区建设初期可以起到开拓和带动作用,在社区成熟后可以引领社区发展。

第二,综合社区成员在社区的发帖数量和发帖质量,给予不同的分值,通过分值的高低区分专家与普通教师,鼓励在农村教师中培养自己的专家。

3.管理者模块的设计

社区中的管理员主要负责维护社区内的正常运行,为教师和专家服务,主要负责:

(1)用户管理,即账号管理以及用户使用系统服务、资源的权限管理;

(2)网站的基本建设(3)系统数据的更新和数据库的管理,具体如下图4-4所示.

网站宣传,广告管理

图4-4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中管理员模块的设计模型

(五)设计策略

1.合理转化显隐性知识

日本学者Ikujirononaka和Tadeuchi在1995年出版的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BuildingaFoundationforKnowledgeCreation一书中给出了显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型(SECI模型)。

根据SECI模型,书中提到知识的转化有两种途径: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外化;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群化”。

据此有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1)故事记录。

让隐性知识所有者将自己的经历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在虚拟社区中,完成知识的外化。

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可以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记录在虚拟社区中,也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将隐性知识记录下来,有利于增长其他教师在认识思考过程、解决问题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2)对话交流。

对话可分为多人对话和一对一对话。

在虚拟社区的交流平台中,教师通过实时交流的方式,使知识的外化更为自然。

比如定期开展网络座谈会,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教学问题,在交流中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论、良好的表达技能。

2.社区成员按区域划分,设置科学的主题分类

农村地区由于地理、资源、经济等的不同,教育程度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异同。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建议将相似教育程度的农村地区整合在一起。

农村具有丰富的校本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城市教师所没有的财富。

所以在构建虚拟社区时,可以划分一个板块,专门给成员分享各地独一无二的校本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

对社区成员来说,主题不明确的交流与探讨显然是浪费时间的,参与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在虚拟社区中,应设置科学的主题分类。

当今教师除了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和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在构建虚拟社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分类如下图4-5。

校本资源交流

图4-5虚拟社区的交流的主题分类

3.多引进学科领导人和专家

学科领导人和专家是支撑虚拟社区的核心力量,他们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步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学科领导人和专家的人数寥寥无几。

所以有必要引进各学科和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教师参与到社区中。

4.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

“传播大师施拉姆指出:

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

”[15]在虚拟社区中,大多数成员都是为了资源而来,没有丰富、有价值的资源,社区的互动就会减少,进而阻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虚拟社区的知识包括显隐性知识,所以知识共享的内容既包括上传的物理资源,也包括交流中的隐性知识。

激励政策是调动社区成员积极互动,彼此共享知识的良好方法。

研究表明,最受成员重视的激励机制分别是“账号权限”,“申请成为版主”及“社区积分值。

”社区成员中谁上传的资源越多,越有价值,与同伴间的互动越频繁,就可以享受到高权限、成为版主、积分等奖励政策。

共享分值越高的成员还可以下载同一级别分值的其他成员的共享材料,包括专家共享的价值较大的材料。

这样既保护了那些经常共享资源的成员的权利,又鼓励大家积极上传资源,为成员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知识共享环境。

5.重视成员互动的动力问题,尽量减少潜水现象

由于虚拟社区的自组织机制,社区成员具有强大的流动性,社区内的一切行为都是靠成员的自觉性来完成的,所以会出现大量教师表现沉默、极少发表日志、参与讨论的潜水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对策:

(1)通过各种途径激发社区成员参与,比如定期评选活跃人物,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讨论,利用社区积分制、级别升级功能(借鉴QQ等软件的级别升级功能,根据成员的互动次数和发帖数量予以升级),满足成员渴望获得欣赏和尊重的需要。

(2)组织者强制要求社区成员参与学习或主题讨论。

如每星期或半个月必须登录一次社区并进行至少半个小时的学习,还要发生有效的交互行为,否则扣掉积分,最终直至逐出社区,没收ID。

(3)采用师徒制,按照学科、地区将教师分成独立的小团队,由一名专家做核心人物。

专家可以定时组织小组成员对某一问题进行研讨,在交互中发挥示范、引导、反馈、代理和组织作用,并最终给予评价,评价结果计入成员的积分内。

当然,在整个社区中也会有大型的交流会,不分学科、不分地区。

(4)为虚拟社区添加“邮件订阅”功能,即当社区成员发表日志或某一小团队进行学术研讨时,

系统会自动给在线的其他成员发送提醒邮件,并以超链接的形式显示。

成员可以点击浏览最新日志并予以评论,还可以旁观其他团队的学术研讨。

对于成员来说,这能够促使他们对虚拟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5)必要情况下可以将农村教师在虚拟社区的活跃程度、积分计入考绩考评、评职称的考虑范围内。

6.制定虚拟社区的规范制度,建立和谐网络交互空间

根据社会契约论观点,“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价值期望与社区规范,虚拟社区也正是通过坚持群组的价值期望和社区规范来聚集社区成员的。

”[16]制定虚拟社区中的制度规范可以让共同体成员在共识的社区约束下和谐相处,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构建虚拟社区的社会化需要。

 

参考文献

[1]何英.基于虚拟社区的中小学教师知识共同体构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69.

[2]应国良.虚拟社区: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34-37.

[3]郑会云、马晓霞.教育虚拟社区凝聚力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7):

64-66.

[4]郑晓丽、项金华.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模型研究[J].技术与应用,2009(3):

108-111.

[5]马芳、奚晓霞.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社区平台的设计[J].教育传播与技,2011(71):

7-10.

[6]刘敏.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的设计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

[7]徐尚朝.中小学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分析及框架设计.江西师范大学,2010:

1-68.

[8]莉莉、鹿秀娥.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9(12):

3-7.

[9]孟昭宽,杨丽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研究[J].教师专业发展,2012(307):

74-77.

[10]张岌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2009.7

[11]邓泽军、龙承建.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教育探索,2011(3):

110-111.

[12]叶国萍.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支撑及发展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

108-111.

[13]王世娟.基于教学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策略研究——以苏州博客群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0,5

[14]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育技术能力.河池学院学报,2007(6):

96-97.

[15]乔爱玲.基于网络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研究——《标准》关照下的农村区域性教师专发展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

100-104.

[16]郑贵顺、吴小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功能的远程教育探讨[J].信息技术,2009(7):

241-243.

[17]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

83-85.

[18]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以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0-57.

[19]陈均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分析及应对策略[J].广东教育,2012

(1):

35-37.

[20]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个行动学习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8-19.

[21]DesislavaRatcheva.ElizaStefanova.AVirtualTeacherCommunitytoFacilitateProfessionalDevelopment[J].InformaticsEducation–TheBridgebetweenUsingandUnderstandingComputers.2006.

[22]董晶.虚拟社区个体的知识贡献动机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