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341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水的分类_精品文档.ppt

第四章地下水的分类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学着重于研究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

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饱水带的水与包气带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研究包气带水,许多重大的水文地质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本书从广义地下水角度进行分类。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型。

所谓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

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按埋藏条件分为: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一、上层滞水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形成条件包气带中有局部的隔水层岩层的倾角不宜太大,分布范围不能太小特点:

直接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受季节性变化;矿化度低,水质容易受到污染。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二、潜水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注意以下几个概念:

潜水面、潜水位埋深,潜水位(潜水位标高),潜水含水层厚度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3.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潜水含水层厚度是指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隔水底板是含水层底部的隔水层。

潜水面是指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

潜水位是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潜水埋藏深度(水位埋深)是指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潜水面坡度指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位差除以其水平距离。

当其值很小时,可视为水力梯度。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特点:

a、潜水面上一般无稳定隔水层,具有自由表面。

但有时潜水上面有局部隔水层,使得潜水出现局部承压现象。

b、在重力作用下,潜水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

c、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同,大气降水、凝结水、地表水直接补给潜水d、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潜水等水位线图:

是由同一时间潜水位相同的各点连线而成作用:

1.决定流向2.水力梯度潜水面坡度3.埋深4.取水位置(取水点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5.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变化(透水性越好,等水位线越密;含水层厚度越大,等水位线越疏)6.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7.确定泉水出漏点和沼泽化的范围(出现在潜水位和地形等高线相等处)3.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三、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作承压水。

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下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底板。

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承压含水层厚度。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隔水顶板是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是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为隔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

测压水位是井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承压高度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承压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亦为作用于隔水顶板的以水柱高度表示的附加压强。

从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直距离。

自流区是测压水位高于地表面的范围,又称为承压水的自溢区。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特点:

a、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和底板,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b、与外界联系较差,水位、水量、水质等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富水性好的承压含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c、具有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形成的条件a、不透水层覆盖在透水性好的岩层上,并且透水层的下部有稳定的隔水底板b、地下水体充满整个含水层,否则是潜水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两种地质构造1、向斜盆地2、单斜地层a、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b、含水层发生变相或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c、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斜地d、侵入体阻截承压斜地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单斜地层a、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b、含水层发生变相或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c、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斜地d、倾入体阻截承压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