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101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2.在古代雅典,官员任职资格审查与官员在任期内接受信任投票、告发程序以及述职审查共同构成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经抽签还是选举任命的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程序并且完成宣誓仪式后,才能正式就职。

这反映出雅典

A.高度重视官员的任职审查B.对公共权力实行多元监督

C.全面维护官员的合法权益D.通过分权制衡来防止专制

3.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

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

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

该材料反映了西欧

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B.公社是商人与封建主的联合政权

C.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D.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4.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创立了妻财诉,以此保护妻子的追索嫁资权。

这样丈夫对夫妻财产,特别是原先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

这从侧面反出当时的罗马法律

A.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B.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C.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5.公元前7世纪中叶,古希腊出现了重装步兵和方阵战术,把有条件装备重装步兵的平民上层吸纳到军事组织中来。

在方阵中,贵族和平民并肩作战、相互依存,使得贵族愿意以合法的形式分享政治权利。

这反映出当时的希腊

A.军事变革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B.平民在军事上享有广泛的权利

C.财产数量与权利分享成正相关D.贵族的政治特权受到严重削弱

6.陈忠云在《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中说: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

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

”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政治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不同

B.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都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7.如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

这体现了古代

A.民族的交融B.文化的冲突C.宗教的传播D.文明的交流

8.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

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9.“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电影《流浪者》的经典台词,源于古代的阶级歧视制度。

它是

A.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D.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10.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

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

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

A.人祖同源,民众有较强的平等意识

B.人们追求众生平等,不利于社会稳定

C.有利社会各阶层认同,促进社会成员交往

D.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

11.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中记载:

“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

”由此可知,其旨在

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B.维护司法程序的公正

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12.梭伦改革后,穷人作为陪审员来参政,后来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

这一现象有助于

A.实现城邦长治久安B.确保司法公平公正

C.改善民众经济状况D.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13.对于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如此描述:

“城邦可以在本土,也可以集体迁徙至外地,甚至可以漂浮在海上。

‘城”与“邦’可以分离,城’毁而。

邦’却可以依然存在。

”此描述反映出

A.航海业发达推动了城邦迁徙B.城邦为扩大领土而不断征战

C.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的核心D.公民个体完全服从城邦利益

14.罗马征服了希腊后,罗马诗人贺拉斯为此写道: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用武力征服了罗马B.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罗马

C.罗马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专制D.希腊的法律为罗马的法律提供了蓝本

15.公元前449年,希腊联军打败了波斯帝国的进攻。

战争中,雅典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投入战斗的划船手大多是没钱将自己装备为重装步兵的平民。

战后,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这主要说明

A.军事活动改变了雅典阶级结构B.对外战争促成希腊城邦团结

C.雅典民主权利受制于个人财力D.公共事务增强雅典的凝聚力

16.“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尝试。

而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大群清闲的统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动。

”材料可以用来论证

A.特定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精神文化

B.古代希腊人比中国人更具人文情怀

C.理性思考和感性尝试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准

D.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人的心智发展

17.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18.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

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波斯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欧亚非之间的联系

C.推动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D.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9.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

一位西班牙人说:

“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D.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20.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

“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

“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21.当时的历史学家拉斯•卡萨斯曾说:

“在今日(指16世纪)西印度群岛,所有源于卡斯蒂利亚(指西班牙)的作物,都是这次远征带来的种子的后代。

”这可用于说明(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B.达•伽马到达印度的世界意义

C.美洲的发现改变人类食物结构D.西班牙发展了美洲种植园经济

22.《世界通史》: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

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3.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

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D.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24.“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是几乎同时出现的: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这表明

A.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B.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25.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被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反映了马克思

①肯定殖民掠夺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抨击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6.据估计,18世纪的英国一年运往非洲的产品价值100万英榜,而欧洲其他国家为了同一目的也运去了同等数量的产品。

欧洲国家往非洲运输产品是为了

A.打开非洲大陆的市场B.支援非洲发展经济

C.换取当地的土特产品D.贩卖黑奴运往美洲

27.15世纪开始的探险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国王牵线,商人出钱,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多元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C.壮大了封建贵族力量D.世界开始链接成为一个整体

2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②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③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的兼收并蓄④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黑格尔在く历史哲学》一书中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出发,为资产阶级史学构建了“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

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和“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甚至“是历史的终点”。

这种观念最早应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西方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D.世界市场形成

30.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

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

这说明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31.美国学者享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冲击期”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四大发明有力助推欧洲社会转型

B.物种流通推动西欧民众食品需求多元化

C.殖民扩张破坏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结构

D.西欧大国殖民争霸加剧欧洲局势动荡

32.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

这说明西欧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

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33.下表为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根源于

A.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B.黑奴贸易很难再获得高额利润

C.各地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D.西方各国废奴运动的蓬勃兴起

34.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方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

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传统商路的恢复

C.疯狂的殖民掠夺D.封建经济的衰落

35.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

这一历史现象导致

A.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B.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商品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

36.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

37.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

38.据《世界文明史》记载:

(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人……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带来了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

C.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D.价格革命

39.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了一枚中国明朝钱币“永乐通宝”,距今约有600年历史。

见如图,这能印证

肯尼亚曼达岛出土的中国明朝钱币“永乐通宝”

A.明朝朝贡贸易兴盛B.陆上丝绸之路发达

C.在中古东非沿海的对外贸易D.明朝主要和肯尼亚进行贸易

40.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80年代,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模仿血缘、家族结成的主从关系被称为御家人制度。

这种主从关系不只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道义之上的,并与祖辈以来的同族观念、血缘观念等相结合。

室町时代将军与守护大名并没有建立主从关系,他们只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而真正结成主从关系的则是各守护大名及武士团内部的武士。

这些武士团与室町幕府建立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主从关系。

德川主从关系比镰仓和室町主从关系更为牢固,武士以绝对的忠诚换取物质生活资料,以保证其子孙后代的武士身份与地位;其所获得的生活资料是俸米,这种“俸米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德川时代的主从关系。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材料二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均是以土地(采邑)为纽带而结合的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利益是这个关系结合的纽带,一旦利益消失,这种关系将不复存在,这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但是两者发展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主从关系最后演变为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封君封臣关系最后朝着法律方面发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交换。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三代幕府主从关系的各自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相似之处,(照抄材料不得分)并从宏观视角分析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

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

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

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

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

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

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

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划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贯穿北极到南极,分界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第二年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划定“教皇子午线”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皇子午线”的影响。

44.纵观大国崛起之路,有很多值得后人深思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作为封建主义国家的西班牙在欧洲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并未用作发展生产的资金,而是单纯用于消费:

王室为实现其“大帝国”梦想而热衷购买武器,贵族们则肆意挥霍,大量购买昂贵的东方商品,整个社会奢侈享乐成风,这些白银最终落入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商人手中。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荷兰当权的商人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海上贸易与转运业务,国内工业基础的薄弱。

这种只注重流通过程而不注重生产过程的商业资本发展模式,导致其最终走向衰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走私等积累的财富转入工业资本,圈地运动又把大量的劳动力投向工业市场,所有这些使英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到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西班牙16世纪由“世界的边缘”变成“中央”的历史事件?

分析西班牙大国地位被取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荷兰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45.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

指出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时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原来比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二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三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诞生和发展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帝国”指哪一帝国?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大概在什么时候?

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个朝代?

两国间贸易通道叫什么?

(2)你能理解材料二中的这两句古罗马谚语吗?

(3)通过材料三的这两件史实,你得出什么结论?

48.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XX网

材料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