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7507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docx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一、当前的现状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

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没有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编入了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

基于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预外资金虽然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外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外资金还是分毫不差地返给单位。

  2、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

但是,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还有,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

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年度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

  3、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难。

(1)项目支出预算数额大、可行性研究时间紧,难以保证其科学性。

(2)项目支出管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伸缩性,为部门提供了一个与财政讨价还价的余地。

(3)项目支出要求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及部门工作等重点工作来编制,具有前瞻性,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

(4)编制下年度的预算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及部门工作计划尚未出台,许多专项支出难以细化准确,导致执行中追加追减的情况经常发生。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1、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费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部门履行职责需要核定部门预算,切实做到收支脱钩管理,逐步改变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错误认识,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

  2、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满足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又不浪费财政资源。

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对部门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1)及早开展项目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建立项目数据库评审制度。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相对较紧,一些项目又具有专业性,需要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因此,必须建立项目数据库专家评审制度。

(2)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附有可研性报告。

今后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做好可研性报告,需要说明要干哪些事,怎样干,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以及项目资金预算等,都要在可研性报告中详细说明。

(3)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紧密配合,否则财政不予安排,以改变部门、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把难题推向政府的问题。

(4)要建立预算追加审查制度,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减少预算追加。

三、实施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的大体安排由于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这方面又没有经验,为了稳妥的推进这两项改革,我们准备在时间安排上,200x年先选择有代表性的4-6个单位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辅开。

(一)建立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增强预算编制合力。

1、建立链条式管理机制,理顺各环节工作关系。

初步建立了一个以部门为依托,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评价一脉贯通、相互促进、层次分明的“链条式”预算管理机制。

在试点的时间安排上,今年10月前制定改革试点方案,设计规划实施步骤并统一部署,11月份对单位的收支和成本费用情况进行摸底,并完成“一上”,12月底基本确定预算盘子,明年1月份按规定程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明年2、3月份报县人大审议通过后批复执行。

工作实施中,预算股和有关股室、单位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推进部门预算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顺利进行。

  2、实行“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预算分配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在预算编制主体上,局外以“主管部门”为主体,履行好对所属单位统一平衡、汇总责任,把好初审关;内以“业务股室”为主体,把好分管单位上报预算审核关口。

在预算安排上,采取“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灵活办法,即财政内部由预算股根据预算内、外综合财力情况算大账,财政对外由各业务股室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算细账;在内部资金分配上“分两步走”,先确定下达初始额(基本支出及常规性项目支出),再根据财力确定法定支出增量及必保的专项支出项目,分两次切块。

除必保支出项目外,业务股室根据分管部门特点和收支实际,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构建预算内外资金运筹机制,深化综合预算改革  1、对县级预算外收入进行政府统筹调剂。

在报经县政府确定后,争取在200x年对单位取得的行政事

 

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除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调剂的项目外,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集中调剂,打入预算财力,由财政统筹安排支出。

  2、用部门预算的方法核定单位支出盘子,用财力包干的办法强化管理。

现在单位类型复杂,财政负担很重。

如何合理界定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范围、方式,是编制好县级部门预算首要解决的问题。

从这几年的财政改革实践看,我们应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对单位经费补助方式进行了不断改进。

(1)对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行财政补助“零增长”或“负增长”,逐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2)对预外收入资金较多的部门试行“细化算账、包干补助、节约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一般事业单位,实行“按要素核定收支,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补助方式。

(3)对自行组织收入较多、经费自给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核定单位收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财政补助总额包干”,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分配结构。

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推动“事业”变“产业”。

通过改革,节减财政开支,调动主管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三)构建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本支出管理  1、构建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

在对预算单位人员、资产、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预算、决算、审计监督、人事部门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基础信息库,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为规范人员支出,维护基本支出预算的真实准确提供了有效保障。

2、建立分类分档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按照力求统一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单位特点和预算管理形式,分别采取定额法、定额控制法和非定额法测算其基本支出。

对纳入定额法的的行政单位实行综合定额,实行“人员支出按实际、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可能”的预算安排方式;事业单位制定了基本支出开支审核标准,实行财政补助定额。

对行政事业单位划类分档,分别确定标准定额。

为统一规范单位支出标准,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均衡单位供给水平,合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奠定了基础。

    3、适当增加部门机动经费。

考虑到受预算编制时间提前等影响,各部门难以准确预计所有的收支增减因素,为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允许各主管部门在部门预算中预留部分不可预见经费,规模控制在本部门日常公用支出5以内,主要用于单位不可预见开支。

但这部分资金原则上由主管部门在下半年动用,开支项目报财政局备案。

2005年城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统筹发展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路桥城市化进程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城建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一年来我区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我区今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一年我区城建工作的主要回顾一年来,我们坚持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城乡规划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确立了城市规划“龙头”地位,规划的调控作用得到了加强。

规划体制进一步理顺,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实行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模式。

编制完成了路桥分区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调整了远东商贸广场、新文化行政中心、历史文化保护区十里长街、中部工业区商业街区、南山生态保护区东区块等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完成了各专项规划、四镇总规和村庄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

规划监察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城乡规划联络员制度,拆违工作有了新进展,共查处违法违章建筑23.4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7.1万平方米。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全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亿元,积极实施“安捷工程”,完成了南山路、公园路、文化路、路院路、银座街人行道的改造,城区交通状况不断改善。

配合市里做好了台州供水二期螺洋水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水厂一期滤池自控改造和二期清水池扩建工程。

完成污水管网敷设21.2公里,完成222家单位排污纳管工程,处里污水1021.22吨,污水处理率达85%。

建成220kv金清变、双水变,巨科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敷设燃气主干管0.66公里,庭院管4.6公里。

完成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交付使用,三大网络平台相继建成。

一年来,我们坚持新城建设的同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

远东商贸广场区块围绕打造远东精品工程,加大区块控制性详规和项目规划编制力度,强化道路、桥梁、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30多个高楼、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部工业区和吉利汽车城围绕打造精品园区,加大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启动“立改套”工程,征用土地850亩,拆迁民房26万平方米,新建厂房28万平方米,园区主体形象进一步凸现。

南山生态旅游观光区块围绕生态休闲,完成公里的山体游步道和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旧城改造区块,完成了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首期改造区块的拆迁,成功修缮了“十里长街”一期工程,老街如期开街。

共拆迁房屋2210间,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修缮房屋203间,面积1.4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了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和旧城二期保护改造区块的前期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东部开发和村镇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加快“东部开发”目标,加大了东部四镇规划编制和设施投入力度,增强了次中心金清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社会事业“六个一”工程和村道硬化工程,基本建成了横街安宝广场、蓬街青龙浦沿河公园,启动了横街上云住宅小区、区第二人民医院、金清大道西延等工程,完成村道硬化65公里。

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对镇区街道的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实施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工程;积极实施小康村建设,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村庄整治活动,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大力实施“立改套”。

在路桥6个街道的大部分村居实施拆迁安置方式“立改套”,有4个街道2个镇的17个村居签订了拆迁协议,涉及人口1.4万,拆迁面积56万平方米,安置面积达85万平方米。

过去的一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一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

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城市建设作为跨世纪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作为本地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来抓。

同时,社会各界对城市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为城市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得益于绐终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

在缺乏国家投资,财政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路桥民资充裕、机制灵活的优势,运用民资搞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路桥特色的城市建设路子,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对建设的“瓶颈”制约,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是得益于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

我们始终突出一主一次中心城区建设,抓好路桥主体城区和金清镇的建设,以远东新区建设为示范,推动全区各组团和城镇建设。

同时,在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明确一项或几项工作重点,以这些重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抓手,推动整个城市工作上台阶。

在过去的一年,我区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规划依然滞后。

近年来我区虽然高度重视了规划编制工作,但由于城市化和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预期,使得规划编制始终落后于发展节拍。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路难行、车难停问题突出,交通的“瓶颈”制约严重;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供水紧张的状况日趋严重;城市截污处理难以见效,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设施亟待建设。

三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机制滞后。

城市建设和管理政策陈旧,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建管矛盾突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共用,离城乡一体化要求相距甚远。

四是村镇建设严重滞后。

特别是以前的农民建房多以立地房为主,房前屋后多乱搭建,严重不适应都市路桥的要求。

尽管我区已开始推行“立改套”,但还只局限于城区部分地区,许多农村还未启动,还需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着力研究解决。

二、2005年城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5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谋划“十一五”发展的承前启手的关键一年,也是台州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的一年。

我区城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

以区委三届一次全会、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到2005年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大力推进“六个路桥”建设的发展战略,以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障,强化规划,完善设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大力推进“都市路桥”和“一体化路桥”的建设进程。

2005年我区城建工作的主要目标:

城市市政公共设施投入约3亿元;城市道路约万平方米;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拆违10万平方米;经营城市收益10亿元。

针对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结合实际,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八个原则:

一是规划优先原则。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须先于建设,先于管理。

规划编制一定要高瞻远瞩,尽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按照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城市的未来作出安排。

要牢固树立城市规划就是资源,搞好城市规划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的观念,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解决好规划相对滞后问题。

坚持规划优先原则,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确把握城市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不单单就是建高楼大厦、修宽阔马路,重要的是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根据城市不同的区位条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差异体现特点和优势,克服千城一面的现象。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规划尤其是总划,应该是一种动态型的、战略型的规划,面向未来,立足现实,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要加强对规划的投入,开辟规划编制的筹资渠道,保证规划经费的稳定投入。

三是城乡一体化原则。

城市化过程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少的过程,也是城乡资源不断整合、共享共用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建设都市路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吸纳、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努力实施城市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市资源配置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通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使城乡逐步走向统一和融合,城乡空间布局得以整合优化,逐步形成路桥主城区与东部“一主一次”两大组团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

通过农村城镇化,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特色建区原则。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路桥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把打造精品、提升品位、塑造个性放在优先的位置,要把城市建设从量的增长转到品位提升上来。

路桥的自然特色在于依山沿河,南官河是孕育路桥历史文明的灵魂,南山、灵山、“绿心”是培育路桥发展壮大的健体;路桥的人文特色是“沿河成街、绵延十里”的历史街区;路桥的经济特色在于发达的民营经济,丰厚的民资,活跃的“市场”,以及极具潜力的“汽车”。

我们必须传承历史,在城市建设中“显山露水”,为市场发展和汽车生产留足空间,打响“市场”和“汽车”两张品牌,尽早展现古今商城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路桥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尺度、街景立面、色彩组合、城市标识等方面,聘请高档次的城市形象设计师来设计和包装,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四是经营城市与体制创新原则。

打造都市路桥,必须始终坚持经营城市的原则,把城市经济引入城市建设中来,切实有效地解决资金对建设的制约问题。

要进一步强化城市资源商品化、城市建设产业化、城市管理企业化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资本进行营运,以达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目的。

要重视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做到按计划供地、不饱和供地,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建投入的重要来源。

要继续加快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管干分管、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逐步把城市的养护推向市场。

五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原则。

工业化是城市的原动力,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导致产业、资本、人口的地域空间集聚,由此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现代工业又要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化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又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当中,两者是互相伴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赢和互动发展。

六是生态立区原则。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

现代化的城市同时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在打造都市路桥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诸多方面,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用水、用气、卫生、娱乐等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注重资源的共享、土地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特环境为代价。

必须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目标,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既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七是强势推进原则。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不单纯是城建一个部门的事。

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抓城市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关心支持城建工作。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好有关重大问题。

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工作矛盾多,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要协同方方面面的力量,落实综合性的措施,努力为城市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行业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使城市建设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作为协调关系、处理矛盾的准则,服从工作大局,通力合作,努力使全区城市建设水平跨上新台阶。

三、2005年城建工作的重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明年城建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破解六个难题,实施八项工程。

(一)围绕一个目标

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六个路桥”战略是中央、省、市系列重大部署与路桥当前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想,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年是建区十周年和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六个路桥”建设的关健之年,区“现代化推进年”工作委员会已完善了“六个路桥”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年的推进任务和目标形象。

城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六个路桥”的战略目标,结合市里提出的到2005年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要求,积极推进“都市路桥”和“一体化路桥”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生活。

(二)破解六大难题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建设就难以在更高起点上稳步推进。

要确保“都市路桥”和“一体化路桥”的顺利打造,我们就要敢于面对新阶段城建工作的新问题,加强学习,潜心研究,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求得突破,促进路桥城市建设的快速稳步推进。

1、关于重大项目推进问题。

重大项目是城市建设的牛鼻子,事关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推进重大项目进度是打造“都市路桥”的内容所在,也是城建线工作的本职和灵魂。

近年来,我区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多、投入大,大部分项目进展较快,效果很好。

但也有一些项目由于土地征用、资金落实等方面原因,启动不快,进度缓慢,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为此,必须落实资金、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重大项目的推进问题。

在资金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做到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突破资金“瓶颈”。

在人员问题上,既要坚持抽调精兵强将确保重大项目人员落实,也要把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评价、考核、选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胆提拨使用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

同时,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和综合协调机制,落实激励保障、监督考核等配套措施。

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明确责任主体,防止因责任主体不明或多头管理而相互推诿、延误工期。

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治安管理,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行承包、干扰公开招投标、破坏工程建设等影响重点项目实施的行为,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施工等方面的矛盾,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

要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加快项目审批、征用土地等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关于“立改套”和“城中村”问题。

对城区六个街道大部分村居村民建房方式由立式改为套式,是2003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为约节土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目前,该项工作在中部工业区部分村居率先实行,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但就全区而言,该项工作还刚刚起步,由于村民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政策还不够完善,部分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统一,“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推进的阻力仍较大。

同时,由于许多干部群众对列入“立改套”范围村民如何正常建房还很模糊,特别是桐屿、螺洋等一些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民多年未建房,对此,群众反响强烈,已成为当前我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方法、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到城市、村落到社区、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一是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从整体推进城市化的高度,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浪费的角度,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痛下决心,克服畏难情绪,突破“城中村”和“立改套”难题。

二是完善政策。

近年来,我区在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中相继出台了拆迁安置政策,基本明确了“城中村”改造和“立改套”村民的建房问题,但这些政策在区域上未尽包括所有城区,在操作性上还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制订。

在制订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围绕村民、村集体两大主体,政府让利,政策倾斜,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明确责任。

在制订的政策中,有些权责已写得非常明确,如在《路桥区农村村民公寓式住宅用地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路政办发[2003]184号)文件中,明确“立改套”范围村民的正常建房具体工作由镇(街道)组织实施。

各镇(街道)可牵头统一建设,再分解到户。

对于规划区内村民建房问题可考虑通过跨村安置方式来解决。

各镇(街道)有思路,区里可给政策。

这就要求各镇(街道)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偿试,强势推进。

3、关于要素短缺问题。

随着我区城区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区用地量、用电量、用水量迅速增大,供需矛盾凸现。

特别是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