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1108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学案

原文

 

知识点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二、故事背景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课文翻译

1.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

全,都。

共色:

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从流飘荡:

(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

从,顺、随。

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指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许:

表示大约的数量。

独绝:

独一无二。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原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漂碧:

青绿色。

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

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译文: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原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

耐寒常绿的树。

 

负势竞上: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依。

竞,争逐。

轩邈:

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直指:

笔直地向上。

指,向。

 

激:

冲击。

 

泠泠作响:

发出泠泠的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越。

 

好:

美丽的。

 

嘤嘤成韵:

鸣声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千转:

不停地叫。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

老鹰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

戾,至。

  

望峰息心:

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停止,平息。

    

经纶世务:

办理政务。

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枝。

  

疏条交映: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译文: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

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

“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

五、问题归纳

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

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

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 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3.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5.《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

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8.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六、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导学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写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读准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

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

至、到达 今义:

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

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形声兼备,动静互见。

本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了形声兼备、意舒情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

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

这是以动衬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完成一个片段练习,内容不限,注意内容需合理。

走在幽静的石板路上,“嗒嗒”的脚步声跃然心头,偶尔可以听到几声犬吠之声,街道两侧的大门紧闭,偌大的空间竟只有我一人在外行走,也许是昨夜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缕缕泥土的清香,使人倍感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